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印度之行》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印度之行》的一大艺术特色 ,它不仅具有结构上的重要性 ,而且富有哲理 ,不仅营造了作品的气氛 ,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本文从书名人名象征、结构象征和背景象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这部作品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专论《三国演义》的情节“移植”。文章认为,情节“移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不仅在揭示主题、刻划人物、安排结构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力和审美效果,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才华,而且为后世刨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因此研究《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对全面把握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及写作风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初步探讨了《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情节简单、主题深刻;运用象征手法;语言简洁,叙述凝练客观.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水龙》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在艺术结构上采用明断暗续的情节安排;二是对作品主要人物如水龙、赵嫱、水妹等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经历予以精巧摹写;三是对体现人物活动背景的重庆民风民俗作出了浓墨重彩的细腻表现。  相似文献   

5.
《七角楼》是美国作家霍桑继《红字》之后发表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在该作品中,作者将曲折离奇的情节结构与富于象征意味的描写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6.
《黑骏马》是一篇反映草原游牧文化的“文化寻根小说”,其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上都有独到之处.是专业文艺与民俗学相结合的一个较成功范例。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与情节构建、环境描写语言三个方面都运用了民俗的方式和效果,尤其是对蒙古古歌《钢嘎·哈拉》的使用,成为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话剧艺术是在本世纪30 年代明显走向成熟的, 其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语言创新四个方面。从情节的发展意义上说, 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显示了综合性情节悲剧的多方面特征, 并在多种情节因素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民族化的改造; 而以《上海屋檐下》为代表的一批作品, 则是以创新性的具有生活实感的结构样式表现了特定时代中国都市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 并在尊重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前提下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结构形式; 戏剧人物塑造上, 《日出》、《原野》等作品, 开创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注重人物内心冲突和心理刻画的性格描写方式; 而在戏剧语言领域, 30 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最大成功在于新的对话机制的建立, 即它的叙事主体和受体都直接表现为剧中人物, 而作者和读者、演员和观众则处于一种内隐的地位。正是在上述几个方面, 体现出了中国本世纪30 年代话剧艺术的成熟特征。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简称《盖》)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对姑娘黛西追求的失败,描述了“美国梦”的幻灭.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象征手法的运用十分纯熟,菲茨杰拉德把对事物的描绘,与其所象征的人生的深刻意蕴的揭示,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象征艺术的运用同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融为一体,使小说的意韵深长,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传奇作品篇幅宏巨,较难把握。现在通常采用思想、形象、艺术等西方话剧的研究方法,难免隔膜。戏剧的生命在于表演,剧本的生命在于戏剧冲突,冲突的进展有赖于戏剧结构的架构设置,结构研究是认识和理解戏剧这一主体的综合性艺术的基础。我们的工作首先从《琵琶记》这部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开始。本文从戏剧情节的设置安排、具体结构手法的艺术运用、总体结构的架构布局三个方面,评论得失,分析成败,试图对其结构艺术作一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文学史上,罗贯中是第一个将书信等应用文体引入作品之中的作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使用了书信等19种共计334道应用文。这类文体的艺术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织情节和人物,二是作为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三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其文学特点有三:一是体制短小,言简意赅;二是散韵兼行,以韵文为主;三是情感丰富。《三国演义》中之所以存在大量应用文体,一是与作品的文体特色有关,二是与作品所叙写的内容有关。罗贯中在不违背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对《三国志》中的书信等应用文作了符合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原则的加工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其代表作《基辅怨》中把主人公雅柯夫的受难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以犹太民族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的命运,从而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本文拟对作者创作思想的形成,主人公雅柯夫的精神转变过程,以及文本中的几位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探究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这一创作思想的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是犹太民族恒定的文化母题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伙计》对这一犹太文化母题进行了移位运用和艺术阐释。从犹太文化角度上说,承载马拉默德犹太观的小店是主人公的精神家园:莫里斯的精神隔都(Ghetto)①和弗兰克的迦南圣地。同时,弗兰克的追寻之旅体现了马拉默德在犹太文化影响下的现实主义创作策略。他对全人类追寻精神家园这一主题颇富见地的哲学思考则表明其文学创作主旨衔接了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与普世性。  相似文献   

13.
马拉默德一直很关注美国犹太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在其三部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在马拉默德看来,美国犹太人与黑人的关系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并不能够简单地以“结盟”或“分裂”这样的字眼来概括。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原因,这两个民族产生过种种误会和隔阂,只有用爱与怜悯、理解与宽恕的方式去面对矛盾和分歧,才能使他们真正和睦相处。他的这一种族观,正是源于他一贯坚持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中,色彩象征性的运用可建构电影色彩表意功能符号,色彩非象征性的运用能凸显电影艺术家的色彩思维,而一旦色彩象征性与非象征性相融合,就会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效果:一是实现电影色彩的二维匹配(侧重于象征性),二是实现电影色彩的三维空间立体建构(侧重于非象征性)。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是色彩象征性与非象征性融合的典范,以独特的电影色彩思维为其后电影从业者提供了参考的蓝本。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当中,马拉默德的作品有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代表作《伙计》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其文体风格的长篇小说。本文试图从该小说的叙述方式、心理描写、英语与意第绪方言的巧妙结合及具有"言外之意"的对话四个方面来阐述该小说的文体特色,以揭示它们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本夫是新时期较早尝试运用象征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作家。他的小说象征呈现三种叙事形态:现实象征,关注社会历史,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蕴涵着深层意义;文化象征,描写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态失衡带来的后果;哲理象征,探究人性与生命,表达出对整体人类发展命运的关怀。作者对象征的青睐源于他的美学追求,同时与当时西方文学思潮的传播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重要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一生都在致力于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杜宾的生活>是马拉默德在继承和发展其前期作品的主题和创作技巧、融传统和现代叙事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是其叙事艺术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本文从双重视角、自由直接引语、快速切换三个方面分析了马拉默德独巨匠心的叙事艺术,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欣赏该部小说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象征主义诉诸主观幻觉、艺术想象、暗示启发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并以象征方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 ,表达隐蔽的思想情绪和抽象的人生哲理。梅特林克在法国诗歌与象征主义萌芽的基础上 ,对象征主义进行改造和发挥 ,使象征主义诗歌和戏剧晦涩迷离的妙用贯穿自己作品的始终 ,使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色彩和颓废悲观情调在科学散文中得到清晰的宣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象征诗派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但是这个原应取得更大文学成就的诗歌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却因代表人物李金发对中国象征诗派盗火者角色的执迷,人为地搁置了其中国象征派旗手的历史责任,最终在个人利益和对象征诗艺的浅尝辄止的裹挟下,遁入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逐渐远离诗歌大潮的轨道,象征主义诗派和他本人的创作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0.
苏联现代诗人勃洛克,人们喜欢称之为“象征主义诗人”,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于他的诗作《十二个》中出现的耶稣形象也众口一声:不正确,非革命,是勃洛克宗教救国思想的表现。其实,把勃洛克归入“受象征主义深刻影响的诗人”行列中去比较合适.《十二个》既然是受了象征主义影响,用了象征笔法。耶稣也是一个象征,它不等于宗教里的基督,而是“神圣的革命或革命的神圣”的意思,竟或说是革命领导者的象征。因而《十二个》是歌颂革命队伍的正确诗篇,不能说勃洛克“对革命本质的理解有不正确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