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劳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结合劳动"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理劳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劳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管理是管理劳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劳动中,产生了不同于一般直接物质生产劳动者的特殊劳动者——企业管理劳动者,同时也产生了这种劳动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外学者关于“消费劳动”与“生产劳支”的区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劳动的含义,并围绕消费劳动探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层面一一消费发展。文章分别从消费劳动手段、消费劳动关系和消费劳动方式的角度论述了消费发展的三方面内容,包括消费劳动自动化、消费劳动平等化和消费劳动社会化。文章认为,消费发展是生活质量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按其各个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来看,可分成为物质资料生产服务和为非物质资料生产服务两个方面。然而,仅仅从服务性方面去认识第三产业是不够的。第三产业的形成,意昧着原来由私人或企业内部进行的服务性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标志着社会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对第三产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就第三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生产高度社会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物质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 物质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物质生活消费品和劳动消费品的活动方式。 衣、食、住、行,用是人们基本的消费活动。要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必须一定的物质资料。物质消费品是人们物质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 (一) 管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和生活,因此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在进行着管理活动。但是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和探讨,则是近百年才开始的。 所谓管理,就是把人力和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或者说,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的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种要素,促进它们相互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管理科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生产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就越复杂,科学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服务形式满足各种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以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流通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与产业化,是新的社会大分工。尤其以知识信息服务为基本内容的新兴服务业,完全与信息时代的相联系.是知识信息的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青海省也应对第三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战略选择,从经济社会系统战略发展的高度,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和前提,实际地推进第三产业及其产业科技的发展。一、青海第三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现状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的就业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主义的就业目标苏树厚,张福明1.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劳动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从典型的意义上说,劳动者以就业方式实现与生产要素的结合是伴随社会化生产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工具的三大功能与劳动发展的四大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劳动是使用劳动工具和配置生产要素的社会活动。使用劳动工具导致了劳动的时空分离和成效变化 ,进而促进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演进具体表现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把“四大”规律引入创造价值的劳动 ,则劳动价值论可根据劳动的发展变化而表现出具体的形式与内容 ,从而提高它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概括力、解释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生活方式的内容和构成要素等确定其基本框架。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活动条件基础上,在一定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各种比较稳定的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主体及其生活观念、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形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活动又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划分为日常家庭生活活动与消费、工作与劳动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与学习、社会交往活动与婚恋等。因此,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可以生活方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刻理解和切实执行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内容,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人类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活动过程中,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当人们使用手工工具进行劳动生产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劳动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劳动技能。随着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由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简单协作,…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人类物质性实践活动。在前现代社会里,劳动往往成为痛苦或被歧视的代名词,现代乌托邦主义诉诸于共同体生活进路,解构传统劳动观,高扬劳动的意义,从倡导劳动义务性、劳动(生产)即政治、劳动的互助合作等视角,挖掘了劳动不仅具有生产物品的经济学功能,还具有增强人群的团结、对共同体归属感、消除恐惧构筑安全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经济效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果就是社会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与取得的劳动成果的比较。讲求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时,力争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或为取得一定的效益而消耗最少的劳动。 人们要生活就必须有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要生活得越来越好,就不仅要有物质资料的简单再生产,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只有使生产所消耗的劳动尽可能少一些,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多一些,从而使劳动产品除了供当前的必需外还能有剩余,才能  相似文献   

13.
<正> 分工范畴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将分工范畴与其他几个重要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探讨。一、分工与劳动方式什么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呢?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切特殊生产活动方式之总体的分工,是社会劳动由其物质的一面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看时的总体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4页)这里很明确,分工是劳动的总体形式,同时也就是人类劳动的方式。一切人类劳动,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内容,是指人们干什么,是务农还是经商,是做木匠,还是造房子?这是劳动的物质内容。作为形式,是指人们怎样进行劳动,是分开单干,还是集体劳动,是把劳动过程分开,还是把劳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分工就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发展,广义上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条件的改善,可以概括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狭义上指以精神生产、信息交流、社会服务和某些物质生产等为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大众需要的一种社会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就业、劳动力资溉和劳动条件、居民收入与消费、住房和医疗等生活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按产业划分,属于第三、第四产业。就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而言,…  相似文献   

15.
对劳动若干基本范畴划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中 ,劳动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要涉及的第一个基本范畴。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 ,需要从理论上重新探讨劳动范畴内涵的细分和外延的扩展等一系列问题。一、社会化劳动与非社会化劳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劳动范畴应是指社会化的劳动 ,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即不包括非社会化的劳动。以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此未加明确 ,这是理论建设不成熟的表现。经过长久的历史审视 ,我们应该将经济学对劳动范畴的研究准确限定在社会化劳动之内。…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往往把实践赖以进行的条件性要素中的目的、手段、对象当作实践本身的要素或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一看法,人们大致是统一的。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生产斗争,对此,人们的看法也没有什么分歧。为了说明实践和实践赖以进行的条件性要素是否能够混同,只要分析一下生产斗争就行了。生产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劳动。那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并非以是否创造物质财富为依据,而是以是否为卖而劳动即是否生产商品为标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生产劳动界定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服务在本质上是劳动本身而非劳动力,因此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商品,同时也是财产权的适格客体,应该纳入财产法体系.作为财产权的客体,服务财产除了独立于其具体提供者的人身外,还具有服务对象明确性、服务对价确定性和服务目的具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管理劳动的生产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观念中,管理劳动由于不直接作用 (或作用不明显 )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与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无关,因而属非生产性劳动。其实,这种对管理劳动的定性,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义,也不符合管理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   一、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   (一 )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管理人员成为总体工人的一部分   共同劳动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一般形式。为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共同劳动从一开始出现,就要求分工并协同劳作。为组织和协调这种分工的管理活动便因此而产生。在现代生产过程中,随着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重温马克思《资本论》四卷,生产劳动的定义是从劳动者对社会生产的关系中得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生产剩余价值和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则受雇于资本的商业劳动和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而从简单劳动过程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仅适用于产品生产的社会。斯密在划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时发生了二重性的错误,同一种劳动按两个定义来界定,既可以是生产劳动又可以是非生产劳动。我国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正统”观念,恰恰落入了斯密的窠臼。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影响很大。阿格里塔表明自己是以马克思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的,并立足于劳动过程来审视消费过程,而且是从"工资"的角度来建构消费的社会化模式的。阿格里塔坚持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在他看来,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转型从根本上推动了消费活动的资本主义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