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绘画在20世纪初就面临转型的问题,工笔人物画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工笔人物画现代转型的核心是要具有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即要体现时代精神。工笔人物画要体现现代意识,不能只在形式上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种意识的形成首先需要继承中西方的优秀传统,其次结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最后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画面肌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肌理制作的历史及艺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罗寒蕾、庄道静为代表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艺术形式,以此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新技法表现进行了总结提炼,探求工笔人物绘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工笔人物画开中国传统之先河,是我国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人物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微观上看,工笔人物画在千百年的变迁中,一直保持着以线立骨、以意赋色、以形写神和意象布局等艺术特色,并以此构成符合中国人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在传统工笔画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将新的线条引入其中,并营造出完全不同于古人的情感氛围,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与形象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经过一代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美学规范体系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直接反映了现代生活,抓住身边的素材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并结合西方绘画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多层次的女性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刻画出纯情至美的女儿国。  相似文献   

5.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工笔人物画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线描、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写实"与"写意"并存、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新的技法和材料的运用等几点应加强重视和改进的建议。高校工笔人物画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对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建立起既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相通,又与当代艺术发展相协调的造型艺术的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7.
处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宽松的政治文化艺术氛围,使画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中的精华,进行艺术探索,这使得今天的工笔人物画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语言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新形式。西方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在全球图式语境下得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工笔人物画也具有了现代风貌。但在繁荣创作背后,部分画家不应过于追求形式,描摹追风,忽略人文精神,而要借鉴和继承老一辈画家"象"中有"意"、"工"中带"写"、"大"而不"空"的人文精神,赋予作品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画素描教学与西画素描教学进行比较探讨,在实践中把握工笔人物的素描教学应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即西方素描与中国画工笔人物专业的素描基础的不同目标,了解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观念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人物画在当今中国画画坛最具活力而又备受关注。由于对外交流的加强,使西方的绘画思想传入进来,给人物画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人们对于人物画的突破抱有更多的期望。然而,作为人物画家,造型无疑是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要画好人物画必须在造型上有独特的理解。纵观历代人物画大师,无不是在人物的造型上有过出色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形大多采用西方素描的再现方法,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2.
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画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与画家的个人情感、兴趣爱好与审美趋向.当前,水墨人物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艺术并发展.文章指出当前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在吸收西方造型手法的同时,也存在着失去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的抽象美和画家的情感无法充分发挥、艺术风格单一的问题.因此,在向西方绘画学习的同时,也应正视文人画“意向造型”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我国民间美术中的某些手法,这样,我们的水墨人物画才能解决艺术风格千篇一律的问题,迎来水墨人物画创作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线条的魅力——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对中国工笔人物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不仅是物象造型的手段,同时还起着传递美感和渲泄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重彩画是从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笔重彩画的开放形态,但又与传统的工笔重彩有明显不同,它正在创造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近年来,一批工笔重彩画家为建立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作了不懈努力,使工笔重彩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具体体现在工笔重彩画在语言形式的探索方面有了全方位的拓展,从而使古典工笔画向现代重彩画转型.  相似文献   

15.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画种,在先民的图画中已初现端倪,表现出人类对自身强烈的观注,而这种观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共同的狩猎、祭祀活动的题材,逐渐就集中到重要人物身上来,更具体深入的刻画使得工笔人物画名副其实的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历代帝王肖像到明代文人肖像,工笔人物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我们的不少工笔人物画刻意求全求细,以致失去匠心意趣、失去神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传神写意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绘画史上,唐宋是工笔人物画发展极其辉煌的时代。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论述唐宋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发展脉络与传承,及对后世工笔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13,(12):67-68
在林林总总的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仕女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经久不衰的题材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画家去描绘去表现,首先是仕女画中蕴含的“美”深深感染着艺术家和观赏者。古代诸如小桥流水、微波轻澜、晓风残月和渔舟唱晚的意象已经成为表达特定人文情怀的载体。那是文人士大夫的所居所思,是远离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田园牧歌,它充满了恬静淡远的诗意。  相似文献   

19.
初探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析、举例、引用等方法来论证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学习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形"传"神"的人物造型、整体空间意识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三个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被引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阶段后.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拄动作用.从传统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打破了线条的局限.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彰显灵活多样化特质。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线性素描训练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粗犷单线。而是单线的叠加组合.带有韵律美、节奏感和写意味的组线和线群。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在现代语境中,中西文化相互衍生、交融和共同发展.对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更从西洋画的表现方式,转向了从中国画中吸取中国文化的惜蕴.让能体现中国人生命味道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正从绘画性转向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