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拐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发现曲线形状为N型,两个拐点分别在人均GDP为3 370.31元和4 070.06元处。对影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研究,利用迪式分解法进行短期分析,发现经济收入和能源消耗强度对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较大,而能源结构的影响很小;利用协整方程进行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结构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是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排放显著影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后,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于1,表现为无效性生产;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规模效应是环渤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效应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田成诗  亓伟 《统计研究》2014,31(8):31-38
本文分析了社会福利的两个主要因素—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分析了收入-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合状态转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对应着高排放。低收入水平地区倾向于通过增加排放来带动经济发展。目前,高收入-高排放处于稳定状态,但从长期看,该状态的地区比重很小。我国没有进入低收入-高排放的收入环境陷阱。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LSTR模型,分别以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强度为转换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的关系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有所不同。为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之双赢,必须在降低能源强度上下功夫。由能源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的脉冲响应分析得知,短期内,能源价格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成为"迅速"降低能源强度的关键;长期而言,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军  赵浩 《统计研究》2012,29(6):46-50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是中西部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大庆 经济的拉动是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黑龙江省人均GDP 为13897元,扣除大庆因素,人均GDP为10649元,在中西 部省份中的位次将由第1位下滑到第4位。1995年大庆 人均GDP18438元,比上海低504元,比东部地区的北京、 广东、浙江分别高5365元、9943元、10364元;2004年大 庆人均GDP达到47667元,比上海低7640元,比东部地区 的北京、广东、浙江分别高10834元、28351元、23845元。 与上海差距有所拉大,与东部发达地区正差也在拉大。 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虽然地处中部地区,但本身人均 GDP较高,除略低于上海以外,已经达到东部发达地区 的先进水平。2004年大庆对全省人均GDP的贡献率达到 23.4%,表明大庆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基于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专利授权量、有效量、技术交易和研发投入.研究认为,从专利授权量看,浙江曾在三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优于上海却逊于江苏;其授权的发明专利的比重高于江苏,低于上海;浙江专利有效量自2010年低于江苏,但高于上海,发明专利的有效量低于沪、苏;浙江的技术输出、技术吸收、技术转让的数额、技术引进额和R&D投入比例,都低于上海和江苏.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浙江发展技术市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发电企业是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源。文章用动态博弈论的方法,对二氧化碳初始排放权定价机制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在政府和发电企业的共同作用下,二氧化碳初始排放权定价有利于控制并减少发电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分位回归方法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位回归有助于解释在不同分位数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体呈“倒U型”,但在不同阶段会呈现“N型“。二氧化碳排放高的地区存在着比较明显EKC曲线趋势,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将逐渐减少,但目前我国还处于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浙江经济逐渐被江苏超越且差距逐渐拉大,是什么原因导致浙江经济增长滞后于江苏?浙江和江苏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在哪里?本文在对苏浙两省经济发展要素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了苏浙两省2000-2012年TFP值以及TFP增长率,并测算了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发现,现阶段浙江省的人力资本水平落后于江苏省,科技进步水平低于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落后可能是浙江省经济增长落后于江苏省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发现,浙江省教育投入强度大、研发活动对于经济发展贡献大,因此浙江未来经济发展潜力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信息快递     
《浙江统计》2007,(2):F0003-F0003
●2006年浙江GDP增幅高于全国。2006年我省GDP为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分别比全国、上海高出2.9和1.6个百分点,比江苏、山东和广东分别低1.3、1.1和0.5个百分点,江苏、山东和广东GDP总量均在2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GDP 总量:在全国排位较2009年上升1位 四川GDP总量在全国占比有所增加.2010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占全国GDP的4.25%,比上年高0.09个百分点. 四川 GDP总量的全国排位较2009年上升一位.从GDP总量的排名情况来看,2010年,四川超过上海,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8位(前7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比2009年上升一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探究了中国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较长期的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需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还需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在能源消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的动态ZSG-SBM模型,在能源消耗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调整分配了各省份能源消费量,分析了调整前后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基于2030年中国省级GDP总量、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数据,应用加入了公平指数的ZSG-SBM模型,优化了2030年中国各省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污染物排放配额。研究发现,在能源效率趋向前沿面的情况下,西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9个省份减少了能源消费配额,东部地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增加了配额,调整配额后,全国各省份能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能源消费强度显著下降;而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情景下,东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配额减少,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指标配额增加,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恰恰相反,从而西部地区获得更多能源消费量指标配额,更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指标配额,西部地区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5.
1999-2010年长三角地区引进FDI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整检验和EG两步法,证明了长三角地区FDI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协整关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滞后期为1~2时,长三角地区FDI变化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原因,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不是江苏省FDI变化的原因.从产业结构看,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FDI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没有因果关系;从长期看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FDI的变化是碳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估了江苏省与浙江省高耗能行业FDI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两省FDI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7-2014年的省域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特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认为:在样本期内,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呈递增趋势,网络结构的不平等程度在降低,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逐渐增强。上海、江苏、天津、北京、浙江、广东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在网络中发挥核心中介作用,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在网络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受益者"板块,其他地区属于"贡献者"板块。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为省际间实现"引领-跟随"型的协同碳减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一五”各省区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历史序列的分析,提出了区域经济-能源消耗的“学习曲线”,运用30个省区1990-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万元产值能耗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而逐步下降的能源学习曲线,并分析并计算了“十一五”期间不同省区万元产值的节能潜力和在全国总节能目标中的分担率。结果显示:(1)山西、甘肃以及贵州等省区的万元产值的节能潜力较大,而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等省区较小;(2)结合各省区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能耗大省和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强省节能贡献大分担率高,而海南等省区,由于经济规模小而节能贡献相对较小,从而给出我国“十一五”期间万元产值节能潜力和节能贡献分担率的地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4年,浙江省GDP跃上亿万元,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后第四个GDP达亿万元的省份;作为浙江经济发展引擎的浙江企业,利润增幅连续十年位列全国三甲.然而迅速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员工的利益为代价换来的.浙江企业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源优化整合阶段后,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逐渐凸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为了摆脱困境,保持高速的发展,浙江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经营管理思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浙江与邻近省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对比分析近年来,浙江省吸引外资力度不断加大,外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然而同邻近的上海、江苏等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外资尤其是世界五百强方面,浙江一直落后于苏沪,以2002年为例,浙江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仅为江苏的27.3%,上海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利用1999—2009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三方面定量分析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消极的规模和结构效应,积极的技术效应。因此要积极合理的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