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田汝康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近期又推出我校历史系教师张广智与张广勇合著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力图从文化学的眼光来重新考察和评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并从多方面揭示历史学与人类文化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史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构筑的理论体系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历史学家时空观念的开拓——从彼此隔绝到全球一统的世界史体系的出现;2、历史学家研究领域的扩展——从狭隘的政治史到广阔无限的新史学;3、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毕道村,男,1945年出生,湖北浠水县人,无党派民主人士。1989年2月调入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同年被评聘为讲师,1994年被破格评聘为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现为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湖北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主讲过世界中世纪史、英国史、史学概论、产权经济学、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3.
蒙文通先生1932年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时,为同事张仲琳教授编著的《西洋近世史》作序,对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情势,提出自己明确的看法,并特别指出借鉴西方史学的必要性.该序是蒙先生在文化观点上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直接证明,为考察其生平与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以青山学院历史学教授奥崎裕司为团长的日本“中国史家学术访中团”一行五人,于1984年9月3日——6日访问了山西大学历史系。他们与历史系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进行了座谈,并给历史系学生作了四场学术报告。这些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古代专政主义和群众——明清两朝在历史上的位置》、《日本东洋史学的传统和现状》、《日军制造的〈马蹄  相似文献   

5.
我校历史系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路,了解学术研究动态,活跃学术空气,推动系内师生的科学研究,每周举办一次学术性的“史学讲座”。从去年3月至今年4月初,已经举办了三十五讲,听讲的约有六千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史学讲座”的主讲人,以本校和本系的教师为主,取得研究成果和有一得之见的研究生和大学生也可登台讲演。同时邀请国内学者和有关专业人员来校讲演。路过兰州的外国学者,有时也被邀来讲演。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中,已有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张舜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安志敏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的荣孟源研究员、历史研究所的田昌五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的朱寰教授、华东师大的谢天佑付教授、郑  相似文献   

6.
学科新书架     
《中国传统史学的范型嬗变》简介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钱茂伟教授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三大块,分别称为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凡24章。传  相似文献   

7.
民族史学人才的摇篮——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成立于1956年,4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成为我国培养民族史学人才的摇篮。历史学,属于文科基础理论科学,这门学科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历史与文...  相似文献   

8.
张小兵,男,1962年生于陕西宜川,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并获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延安大学任教,从事历史教学工作。1988年参与创建延安大学历史系。1990年赴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进修。1998年赴南京大学历史系作访问学者,研究欧美史。历任延安大学历史系教学秘书、教学副主任,人文社科学院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韩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理事、民盟延安市委委员、延安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9.
十月中旬,我院历史系趁中国历史学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先生和该校历史系龚书诈副教授、该校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家和副教授来武汉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之机,特邀请他们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0.
学术活动     
最近,新疆史学会在新疆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一次蒙古史学术报告会。会上,新疆民研所的同志传达了去年八月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及今年八月中国蒙古史学会在海拉尔举行年会的情况。讲述了世界各国蒙古史研究的概况。对新疆史学界如何深入研究厄鲁特蒙古的历史,提出了见解。新疆大学历史系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校历史系举行了史学讨论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彻底批判“四人帮”践踏历史,大搞影射史学的滔天罪行,并就当前史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后,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逐步加深,学术的整体大环境逐步由国内走向国际,中国学人更多地希望参与到世界学术发展的潮流上来,中外史学的融汇由此日益加深。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一种新的学术建制的史学期刊之大量创办,民国学者在创办史学期刊的过程中,对西方史家的中国史研究、西方史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同时,史学期刊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中外史学的融汇有了一个固定的平台,通过史学期刊,西方史学得以大量地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990年我校历史系酝酿要给学生开一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课程。但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认识与理解并不尽一致。对课程的开发,也有几种意见:一是开“马列史学的原著研读”(但哪些是马列史学理论的原著呢);第二种意见开直接论及历史的经典著作选读;第三种意见按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出版)专题节选进行教学。无疑,这些想法施行起来都有相当难度。从我们现有教学力量条件出发,我们决定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原理对历史学的指导和应用着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待兰克和汤因比的态度的变化可见一斑。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日益转向分析的历史哲学,反映了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上的一场大换位;在中国,历史认识论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在整个史学理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史学工作者还借鉴了目前流行的西方史学流派,例如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和心理史学的方法,为深化中国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产生的改革思潮与风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为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而积极研究西方各国历史。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变法维新思想高涨,维新派抨击封建史学,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观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史学虽呈现一时的兴旺,但其本身的局限性无法促进史学的繁荣。“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使史学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三月初,历史系师生在去年十二月以来討論《海瑞罢官》的基础上,就与《海瑞罢官》有关的“清官”、“让步政策”与封建道德能否批判继承等問題,开展热烈的爭鳴。这次討論,教师和学生在会前都作了此較充分的准备。学生自办的学术討論专刊《史学园地》,刊登了学生撰写的論文十六篇。  相似文献   

17.
法国年鉴学派已经走完六十多年的历程。当它于1929年草创之时,还只是西方史坛中“一只小小的玩具船”,然而经过三代学者不断的探索和奋斗,它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中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其影响所及,不仅推动了西方各国史学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学的方向。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托扬诺维奇所言:“显然,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学者团体能望其项背。”如果说实证主义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应当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来法国史学乃至整个西方史学发展的主流。全面了解这种新史学,以期给中国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学科动因,是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比较史学研究,对中、西方的史学现象进行了仔细对比。作者认为:如果以历史观为标难进行对照研究,即可清楚看出,中国史学难以划分阶段,在整个古代和近代前期,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徜徉在由“人事”和“天神”两种相互对立的史学观点交织融汇的精神氛围之中,几千年来,史学思想的主旋律上总是跳动着这两种史学观点的音符。而西方史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就是公元13世纪以前的神权时代、14世纪到17世纪初叶的人文时代和17世纪以后的理性时代。同一时期的中、西方史学为什么会走着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作者在本篇的第三部分向读者告诉了他的研究答案。  相似文献   

19.
我院历史系学生为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举行学术报告会。系党、政、团的负责同志和部分同学以及中文、政治、数学等系的史学爱好者参加了会议,并听取了学术报告。报告会首先作了纪念“五四”的专题发言。接着舒大纲宣读了他与蔡竞合写的学术  相似文献   

20.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钱茂伟教授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三大块,分别称为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凡24章。传统史学的研究,有通代史与断代吏之分,有体裁之分,有官修与私修之分,有庙堂与江湖之分,没有形态之分,至今未见将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作为一个整体形态加以系统考察的专题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