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关联成分的语法化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关联词以它的某些特征为常项,而将突破了其他特征约束的成分投放在由它系联的框架内时,前后项间新有的文义关系就会作为变项而逐渐凝定于关联词的意义中,致使关联义项增多,这是语法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有负荷膨胀、文义赋予、同义渗透、相似扩张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考察源于两类语序的英语因果复句的汉译句732句,研究英译汉任务中英语复句语序对汉语"因果"概念表达的影响,发现英语原句语序对译句复句语序、关联标记模式、因果关联词选择影响显著.汉语因果复句表达"因果"概念是通过复句语序、关联标记模式和关联词三者配合进行综合表达,而时间顺序原则、突显识解、主观性识解三个认知机制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初学汉语关联词时 ,常常受英语干扰 ,在使用关联词时出现不少错误 ,本文拟从这类错误出发 ,采用语言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留学生的汉语关联词误用进行归类 ,并指明可能的错误原因和纠错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定语从句还是状语从句的转译,翻译时译者都需仔细领会原句所蕴含的深层逻辑意义,然后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综观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转译,形合是次要的,意合才是主要的,因为其中的关联词只起表面的连接作用,意义并不明确。英语中关联词用得多、用得泛,意义反而不固定,易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汉语中关联词用得相对少,意义也相对稳定。汉语意合表现在不用或少用关联词,英语意合则表现在关联词的一词多义上。  相似文献   

5.
连接词与关联词是一类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句法联系的词 ,在句中它们是确定复合句类型的重要依据。连接词与关联词有着本质差别。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区分既可做连接词 ,又可做关联词的同音异义词而展开论述的 ,文中列举了七种区分的方法。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 ,这七种方法不一定都用得上 ,可能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连词"管"与"不管"一样,可以作无条件让步句的关联词,二者语表形式不一样,但都表示否定意义。文章从"小三角"理论出发,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探讨"管"句与"不管"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既X也Y"结构是在"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下产生的。其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减或递增,而"既X又Y"结构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增或转折。历时研究材料显示,"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及表达上的语义空缺是"既X也Y"结构产生的重要机制和动因。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既X也Y"和"既X又Y"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呈现既交叉又互补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联词语在单句中的功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关联词在单句中的功用及成因。认为关联词所强调的部分是降格的述谓结构,关联词语在单句中的功用是使其所强调的部分具有一定的述谓功能,从而表示两个述谓结构之间的一定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that在英语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被广泛地用来引导各种从句的关联词(connective)。我们在阅读各种英语书刊时,会大量地看到包含that从句的复合句,而that在句中起了各种不同的连接作用。更由于that在好多场合被省略不用,从而出现了从属、修饰等各种关系似乎不很明确的从句。这对以英语作为外国语的读者无疑是增加了难度。因此对关联词that的使用及其省略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很感必要。本文拟对此专题作一探讨。that除了用作指示代词与指示形容词外,最广泛的是作关联词而用于各种复合句。由于它在词形上没有性、数、格的变化,所以也称关联不变词(The Connecting Particle)。关联不变词that有下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指示性时间是指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来认识和理解的时间。平定方言含"来"的时间性词语和位于小句尾的表"与过去相关时间"的"来"是该方言指示性时间表达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形式而言,有"X来"和"来X"两种,从意义上看,"来"既可表示"过去",也可表示"未来",形成既对称又不对称的局面。文章引进标记关联理论,证明以"时间运动人静止"为建构方式,"X来"表"过去"和"来X"表"未来"为无标记项,进而建立起形式范畴和意义范畴之间的自然关联模式,即:"X来"表"过去"和"来X"表"未来"均为自然配对。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语法对关联词功能定义的局限性,指出在俄语中,关联词что在不同的复句中其功能是不同的:在代词性疑问句和代词性复性复指联系句中что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是否保留疑问意义;在定位复指联系句与非定位复指联系句中что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语义是否确定。同时,关联词что在这些复句中除了具有连接功能外,尚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是同形异义现象,对不同之处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不同语言现象的更深更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主从复合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复合句,其中一个分句在语法上从属并说明另一个分句,彼此之间的连接借助连接词或关联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合句并没有使用连接词和关联词,而是结构固定的一些句型,了解一些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助于阅读。  相似文献   

13.
科技英语口译存在的关联词缺失、语义不连贯、多赘语、语序紊乱,表现在语言逻辑、非语言逻辑或语用逻辑认知方面的缺乏。运用语言学小句关系理论,研究科技英语口译逻辑问题,逻辑意识培养是口译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为是”、“是”为中古时期新生的选择问句关联词,它们的产生与运用显示了汉语选择问句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描写、分析这几个关联词在中古汉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来源,勾画出它们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关联词个性很强,使用起来又非常灵活,很有选择的余地。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实例,对常用的几组关联词进行分析。 一、而且——甚至 “而且”和“甚至”都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但有区别。“甚至”的强调作用比“而且”大,在列举的几项中强调最突出的一项,有时还有“发展到极点”的意思;“而且”单纯表示进一层,不表示进到什么程度。 (1)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  相似文献   

16.
在偏正复句的条件关系中,“无论(不论、不管)……都(还)”是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有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句子却并非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但是,在进行有关复句知识的教学时,人们却常常容易只根据句中出现有前后呼应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都  相似文献   

17.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我们说英语是形合语言主要是因为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要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是以神统形,词语与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含义的分句表达.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兰亭集序>的英译文来阐述英语的"重形合"与汉语的"重意合"这一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心理格局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是生涯发展思想。儒家孔子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生涯发展的"线性标准模型",而庄子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浑沌生涯发展模型"。孔子的模型可以用X=T+E或Y=F(X1,X2,X3,X4……Xn)这两个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线性规划性;庄子的模型可以用Y=F[X1(t),X2(t),X3(t),X4(t)……Xn(t)]这个非线性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混沌性。"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这对矛盾在个体的生涯发展过程不断地冲突与调试,在生涯周期的各个阶段达到基本的平衡,这就是生涯发展思想的儒道互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中介语及母语负迁移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在整理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120名学生的一篇命题作文中的从句错误的基础上,从关联词错误、从句内部错误及主从句关系三个角度统计分析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从句错误。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