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熙载《书概》中对草书论述较其它书体更为详细,其中涉及到草书的“意”与“法”的关系,草书的结体和草书的用笔技法等范畴,其中一些观点放在现在依然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下书坛作行草者远甚于作篆、隶、楷等其它书体者,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行草作品,我们却找不出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来,这种情况难免发人深思。通过本文的论述,若能给当下的草书创作给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启示,则笔者不枉此劳矣。  相似文献   

2.
家用电脑使用时间长了,里面会积有灰尘,影响电脑散热,使电脑反应减慢,只要把灰尘清除,你的电脑还会使你得心应手的。 一、工具准备:1、中号新毛笔一支,笔头越长越好,质地越软越好。将毛笔放在干净的清水中浸泡一两天,使它的毛体部分彻底软化后,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博物馆藏西夏文行草书《天庆寅年“七五会”集款单》的重新释读,指出:文献中的“七五日”与佛教的八识有关,该文献是西夏时期凉州地区某个民间宗教会社的集款单。  相似文献   

4.
王孟林介绍     
《船山学刊》2008,(3):F0003-F0003
王孟林,湖南南县人,1938年生,幼承家学,酷爱书画,研习不倦。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行草书法;书画宗法传统,颇得心悟,力创新意,作品清新典雅。自六十年代开始山水、花鸟写生创作,七十年代参加合作《湖湘新貌》仙水组画)及连环画《园丁之歌》(由湖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相继有山水画《长家界风光》、《爱晚亭》、《武陵胜境》、《湘西即景》、《秋菊》等作品和行草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唐宋诗词》、《自作诗》多次参加省、市及匡内外书画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为国内博物馆及图书馆收藏。  相似文献   

5.
傅山书法集锦《太原段帖》从前年出版以来,深受欢迎,特别是在书法界颇著影响。其中行草具多,不易通读,所以每篇都附有释文,释文具有相应的工力,文句至于完备,给了读者以很大的方便。但也有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8,(8):I0006-I0006
程昌根,1966年出生,安徽歙县人。幼即弄翰,长而弥笃。其书入手雅正,早年以唐代大家经典之作筑基,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基础;进而研习行草,大王圣教,苏黄米蔡,下迄明清,多所涉猎。  相似文献   

7.
除了文学创作,台静农曾在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他是一位教育家,人目之为台湾国学界的"祭酒";又是一名书法家,行草隶篆,无不精妙;还是古典文学研究者,重要著作论断创新,精微独到。目前学界对其关注,仍多是其早期小说创作、与"五四"巨子的关系、书艺成就及教育实绩,对其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戏曲小说研究的重视和利用程度皆不够。本文即以此为关照对象,为台氏戏曲小说研究著述辑目,梳理他学术方法的内在理路,总结其谨严质实学风的成因及对当下研究之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大勇,字若愚,号兰陵居土,1956年生于山东省苍山县。现任济南市经济委员会综合处处长。受羲之故里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始入颜体楷书,后临“二王”行草,采众家之长于自己笔下,30余年坚持临池不断,逐步形成了纯朴自然、洒脱流畅、飘逸多变的艺术风格。自1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汉字改革运动中,简体字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一直倍受文字改良派的青睐,其中楷化草书诸家实验至今尤值得整理和研究。作为省便的文字形式,楷写行草与俗体隶楷在省笔方法上虽有不同,但皆以应急付速为指归,因而同样贯穿近代文字改革的始终;楷化草书不仅反映了文字改革者试图将草书从艺术拉回实用,实现其最初爱日省力的理想,同时也对传统宋体字楷书的观念和底线提出了挑战。楷化章草、标准草书、标准行书等都是缘乎简字运动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黄宗羲《宋元学案·晦翁学案》称其哲学体系“致广大,尽精微。”他又是个书法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于翰墨亦加之功。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既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瑶琪圭壁。”朱熹还精于鉴别考证,往往追源溯流,考订详实,引据精当。  相似文献   

11.
元氏墓志为北魏时期的皇家墓志,形成于北魏汉化的关键时期.由于墓主人的地位显赫,使得元氏墓志书、刻俱精,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书法水平,可与南朝书法相抗衡.元氏墓志在整个北朝书法中特色鲜明,与同一时期的造像记、摩崖等有较大区别,点画圆润,结构精整,用笔方圆兼施,其俊美秀逸的风格显然受到了二王行草用笔的影响.北魏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汉化政策,造就了元氏墓志在书法艺术、型制及文体方面新的成就,其书体风格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大变革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书法艺术走向辉煌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繁简问题汉字的草体有两种性质:一是简,一是连。刘熙载《艺概》谓“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这话很对。详与静,是正体的条件;简与动,则是草体的特征。可惜他没有在篆分二体之中认识到同样也有正草的分别,所以虽认识到正草二体的性质,但不能进一步就明字体演变的关键。不过,草体的两种性质,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不一定同时具备。一般人一提到草书,就联想到字形的纠连之体,甚至以狂草为草书的标准。其实,  相似文献   

13.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一般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蔡襄屈居第四,似乎有不公平之处.蔡襄书法,初学二王,后学虞世南、颜真卿,端重沉著,雄伟遒丽,大字纯出颜平原,小字行草出二王,风骨秀逸,笔力遒劲;真、草、行、隶皆优,而以草书“飞白”为最,自成一家.《宋史》记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宋高宗评他为“本朝诸臣之冠.”而况蔡为苏、黄、米三人之先辈,东坡且尊其书法为本朝第一,实不当列于三人之后.  相似文献   

14.
叶浓,原名张茂林。笔名叶浓,也农、野农,曲辰等,斋号迟悟斋。陕西高陵县人。1925年10月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西北农学院院刊》主编,《陕西日报》记者、编辑,交艺部、出版部副主任、主任兼《星期天》报、《漫画报》主编,陕西老年大学书法系主任。教授等。先生幼嗜书画。兼好文学、音乐、戏剧等。青年时曾师齐白石弟子张少山学画。擅长花鸟画写意、尤以画梅最几个性与工力,报刊时有登载。40年代末即。举办个《野农画展》,深得赞誉。其书法初习欧柳,继退魏晋。楷隶行草皆能,尤以行车见长,挺拔苍劲.风骨动人,雄强峻迈中含…  相似文献   

15.
书法     
朱连城 《青海社会科学》2007,(6):F0002-F0002
朱连城朱连城,男,汉族,字冀夫,河北景县人.1930年生,青海省地勘局离休干部,.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地质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老干部书画学会副主席,青海省老干部大学书法教授其书法作品尊崇传统而不泥古,追求清秀典雅而又不失劲健挺拔。笔到法随,寓规整庄重中见俊逸潇洒,近年来,其行草书作在第二届亚洲书法韩、日、中书艺交流展中入选,在首届中国老年书法展中获三等奖,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书画展中获铜奖,在书法报举办的“圣茵杯”黄鹤奖书法篆刻大赛中获优秀奖,在“中华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部分作品被有关单位收藏或编入专集.  相似文献   

16.
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这三种意义互有关联但各有分别。就文字的形体讲,只須分为正草二体。就书写的字体讲,一般又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或真行草隶篆五体。就书法家的字体讲,那是指各家书法的风格,可以分得很多,最流行的如颜体、柳体、欧体、赵体之类便是。由于有分别,所以要说明我们所讲的是文字的形体;由于有关联,所以我们又可以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不过,所谓“书法”,是指实用性的书写说的,并不完全指艺术性的法书,所以文字的形体可以和书写的字体有关系;而和书法家的字体就不生干涉。因此,所谓演变,也即是由篆而隶,由隶而楷这些字体演变的过程,而不是指书法家法书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珊瑚红漆盒,制作精致。清乾隆尺宽一寸九分,高二寸二分。盒底小楷书款:万历癸酉,姑苏吴万有造。盒上盖内刻细暗花纹,薛素素像凭阑立帷前,笔极纤雅。右上篆红颜素心四字,左下杜陵内史小方印,为仇十洲之女仇珠所画者。砚质甚细,微有胭脂晕及鱼脑文,宽一寸五分许高一寸九分许。砚周边镌柳枝旧脂犹存。背刻王稚登行草书五绝云: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后题素卿脂砚王稚登题。按,万历癸酉,百谷年三十九岁。砚下边刻隶书小字脂研斋所珍之研其永保十字。依此始知脂砚斋命名之所由。砚为端方旧藏与红楼梦佳  相似文献   

18.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十樵,一号嵩樵,痴庵。又号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经筵讲官,擢礼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任秉笔司礼太监,王是否投靠了阉党,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甲申事变后至南京。时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嵩为帝,是为南明。当时王曾充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在扬州兵破南京被围时,群臣谋降,王铎为了保全生命,讨好清廷便开城迎降。为此“有功”清廷授以礼部尚书。由于“二巨”关系,终于未能得到重用。顺始八年,遣祭西岳江渎,翌年归里病逝故乡。卒年六十又一,谥文安。他博学好古,性格爽朗不拘一格。他的书法正楷师锺繇,行草宗二王,与董其昌并称于世,和山西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这种批判主要包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理性的颠覆、对主体性的消解、对中心的解构等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不是对现代性的取代,而是对现代性的修补与完善。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既要坚持现代性,又要批判其局限的一面,修补它、完善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杭州某高校120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对自身、对职业、对社会、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和对规划的实施状况。针对调研结果,笔者对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