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民族特点走遍世界各地的公司要人,在宴会上对朋友们谈起各国的民族特点:“比如啤酒里有一只苍蝇,美国人会笑着两要一杯。西班牙人会讨了啤酒钱,不喝就走了。法国人出一样,但是洒走到会发一阵牢骚。德国人完小心地取出青桶,然后匾排障酒。”“那么意大利人会怎样呢?”“意大利人取出青娓后,隔光洒,然后精基蝇敌进酒杯,叫服务员来,情地免费补偿一环。”2各有国性观光区酌的一个m啡厅中,服务员吕诉调酒师,g人要大中小各一环。清酒师调好酒后,吕诉眼事员:“大林是给福国人的,中林是给隔壁的英国人因,小林是给前面的法国人的…  相似文献   

2.
七嘴八舌     
《老年人》2003,(3):10-11
“爷娘在世不孝养,爷娘丧事讲排场”。这种情况眼下并不少见,在农村就更多一些。孝敬父母,生养与死葬都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两者比较,对父母理当尽孝生前,不待死后。父母健在不孝养,殁后祀厚已枉然。然而,有的人却偏偏前后倒置,父母健在时百般刻薄,父母去世后又舍得花钱操办丧事。这其中搞的什么名堂呢?一言以蔽之:沽名钓誉,赚一顶“孝子”的帽子,遮掩以往的龌龊。孝子要人做,但要做得真心实意,做得名副其实。只做给别人看,而自己的父母感受不了,享受不到,这充其量是个假“孝子”。世上的假东西多,真诚、真实就愈加难能…  相似文献   

3.
偏瘫,在这里速康──记郑州管城中医院偏瘫专科主任韩群英文/阿蕾信不信由你.偏瘫,在这里速康!河南省叶县旧县乡高庄村69岁的老农梁长安,由脑血栓导致瘫痪,卧床不起,言语不清,吃喝拉撒,全要人侍奉,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当他慕名服用那写着1号“参蛇...  相似文献   

4.
时至五月,夏天的气息已经从南昌这座“火炉”的角角落落里氤氲开来。和往年一样,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南昌女职”)董事长赵彤的手机也开始升温,用人单位的要人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而他的办公室里,亲自登门的企业招工人员更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5.
蒲昭和 《老年人》2011,(3):55-55
春风和煦,春阳暖人,当春天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快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预防感冒。这是因为春季本是感冒多发季节,加上还有“倒春寒”,稍不注意就可能患上感冒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1996,(4)
治疗骨质增生有良药“壁虎神力膏”豫中医广证字(1995)第431号她不是要人名流,但她优良的医术医德却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高度称赞。她人如静水,但她精心研制的“壁虎神力膏”,却以治疗骨质增生顽疾而扬名,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工人日报、河南省广播电台等十几...  相似文献   

7.
杨标 《老年人》2003,(4):14-15
在一场邻里纠纷中,一棵梧桐树被人砍掉了。梧桐树的主人公堂告状,不但要求砍树人赔偿树木损失,而且还索赔精神损害费,最后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请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砍倒一棵树会引来精神损害赔偿?顶替兄长当壮丁临别含泪栽梧桐1939年6月,家住湖南省新晃县鱼市镇的作田汉子杨高被国民党政府派了壮丁。抓丁的上门要人,恰逢杨高外出做工去了。面对凶神恶煞般的盘问,杨高的妻子姚金珍死活不肯说出丈夫的去向。抓丁的火冒三丈:“老公跑了,就把老婆关起来!”就在这时,只听见一声大吼:“别碰我嫂子,我替我哥去!”说话的是杨…  相似文献   

8.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10.
洗澡洗脚,本是寻常事,但如今城里却成了小姐的职业,而且是一份入不菲的职业。君不见,无论大小城满街都是桑拿中心、按摩城之类的所,多得乡里人没法数,城里人也数清。据说这是扩大消费的需要,也是市繁荣的标志。不过,我总觉得不正常,在这“荣”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洗一脚花费几十元,“桑拿”一回上百元说农民穷得付不起,就是城里的工薪又敢自掏腰包“潇洒”几回!这当中非是公款消费在撑,“崽卖爷田不痛”而已。用款洗澡洗脚,或公款请人洗澡脚,在眼下也称上是“中国特色了,不过要归入败一类才妥帖。洗澡洗脚的腐败@侯…  相似文献   

11.
白眼狼     
一说到“白眼狼”,一些人便会想起那些对父母不孝、不敬或恩将仇报的人,若我再问你们是否愿意做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会说:“不愿意”这三个字,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相似文献   

12.
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上某些地方流传着一种骇人听闻的无稽之谈:“1999年8月18日出现十字连星,地球和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其实,这不过是危言耸听,扰乱人心。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即便出现“十字连星”的天体现象,也不意味着有什么“凶兆”。那么,这种荒诞是怎么以似是而非的面貌出现的呢?400多年前,法国医生诺查丹玛斯在一部名为《诸世纪》的预言诗中写道:“1999年7月,恐怖大王从天而降……”这也许是“人类大劫难”流言的最初所本。本世纪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仿照《诸世纪》又写了一本《大预言》。他推算,19…  相似文献   

13.
1947年2月,苏青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愤之气,说出了一直以来憋在心里的话:“……把一个艰苦写作的女文人当作放荡不堪的妖妇来描写,在我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事。于是大部分以耳代目,‘苏青’两字遂为人所不齿,连带一班冰清玉浩的女作家都遭殃,普遍被人当作讥笑的对象。”说完,苏青又意犹未尽地讽刺说:“(有人)索性老实不客气地称我为‘文妓’,主张国府‘严惩’……(总算)国府要人来不及注意,因此拙作尚得苟延残喘迄今。”  相似文献   

14.
詹伟明 《老年人》2009,(7):14-14
安禄山一次进宫朝见唐玄宗时,故意不拜太子。唐玄宗责问,他却振振有词:“我本胡人,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闻言哈哈一笑,告诉他太子是储君,将来要统治国家的。老奸巨滑的安禄山这才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我太愚蠢了,过去只知道有陛下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说“难”     
人生经验大约难免是一个“难”字。所以,婴儿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而不“哈哈”大笑。这本能的反应是否预示着生命的艰难,我不敢妄言;但和“难”彻底了断却意味着死亡的沉寂,那倒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活着就“难”。一些人总以为另一些人一定比自己活的更惬意,这推测也许是想找到别人应该更关爱自己的理由,或者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而事实是。那些看起来活得很惬意的人也许更难。难,是上帝发给每个人的考题,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得进考场。“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很  相似文献   

16.
启功先生是书坛泰斗大名人。名者,实之宾也。启功先生的“名”,逐本溯源,应从这“实”说起。而启功先生的“实”却实在是太多,“汪汪若千顷波,不可量也”。书法,不进势利眼光,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不久前在京城的一次拍卖会上,其作品曾创下六位数的纪录。绘画,不让扬州八怪中的某些怪。诗词,几年来已有三本集子问世(《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还有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书画鉴定、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等。借用先生契友张中行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是“如果有什么光的探测仪,对准他的肚皮,喀嚓一响,我想一定会…  相似文献   

17.
知止的智慧     
秦洪 《老年世界》2014,(15):1-1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这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相似文献   

18.
“走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本指猎狗;现比喻受坏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在古代“走狗”一词,是中性词。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里“走狗”是指一般的狗或猎狗,不存在贬褒意义。但是,古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走狗”一词解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闲话中国人     
易中天 《中外书摘》2006,(10):64-67
作者在本书中,对中国人的生活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其文化内核,并给予理论的阐述。作者指出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全在于中国文化内核是“群体意识”。细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本文摘其片断。  相似文献   

20.
丈夫不善言谈,却热衷于“武斗”.有一次因帮助并参与朋友斗殴事件被收容了20天.这对于我来说,真是不小的打击──一位政府职员的丈夫居然“坐牢”了。面子上好下不了台,为了自己,我决定离婚.丈夫回来后,两腮胡须象永远画不圆的圈,肉本不多的了巴又尖了一些,悔恨的眼社下面,是一张半天不开启的嘴。我一阵酸楚,叫我如何接受这判若两人的事实。我不愿在这种时候用“离婚”的字眼去刺他.过几天再说吧,我想。走在街上,认识丈夫的人或认识我的人,各用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伟的眼神盯住我们,似乎要看穿我们心里怎么想,我未予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