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a-Fe_2O_3粉体为原料,采用厚膜技术制作全膜化a-Fe_2O_3气敏元件的性能及工艺,试验并分析了玻璃添加剂对元件气敏性的影响,讨论了一种可能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Schlenk技术,在室温下以亚磷酸三丁酯配体P(OBu^n)3(Bu^n=CH3CH2CH2CH2-)和FeCo2S(CO)9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出了三个新的异核羰基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以及MS等表征手段,推测出新簇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别是FeCo2S(CO)9的一,二,三取代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Schlenk操作技术,以Fe3(CO)(12)与phNCS在温和条件下反应,除了制得一取代物外,还制得一个新的二取代产物,通过元矛分析、IR、MS、1HNMR和13CNhIR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式为Fe3(CO)3(CNPh)(μ3-S)2和Fe3(CO)7(CNPh)2(μ3-S)2。  相似文献   

5.
利用Schlenk技术,以C_6H_5NCS和Fe3(CO)_12为原料,在室温下反应,合成出了新的标题簇合物Fe_3(CO)_8(CN)(μ_3-S)_2.通过IR、13 ̄CNMR及X-ray四圆衍射等结构表征手段证实,标题簇合物中单取代配体(CN)是在畸变四方锥Fe_3S_2骨架的端基Fe(3)原子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簇合物(Ph3P)2N)(FeCo3(CO)1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数据如下:M=1107.36,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857(3),b=10.906(5),c=32.155(6)A,β=100.09(2)°V=4784(2)A^3,z=4,μ(MoKa)=14.48cm^-1,Dc=1.537g/cm^3,F(000)=2232。用3082个可观测衍射点(I〉  相似文献   

7.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H2和CO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台反应.选用(NH4)2S2O8、FeCl3、H2O2-FeSO4、KMnO4等不同引发剂作比较,结果表明过硫酸按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引发剂,其最佳反应条件是丙烯酸浓度为1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对所得共聚物的吸水量及保水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用固体AlCi3·6H2O、SnCl2·2H2O、FeCl3·6H2O、CoCl2·6H2O、CrCl3·6H2O作为催化剂,以冰醋酸、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醋酸正丁酯.通过对各种酸醇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时间的试验,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反应条件,酯产率均达80%以上(CoCl2·6H2O除外),高于传统的浓H2SO4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Schlenk技术,在室温下以亚磷酸三丁酯配体P(OBun)3(Bun=CH3CH2CH2CH2-)和FeCo2S(CO)9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出了三个新的异核羰基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以及MS等表征手段,推测出新簇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别是FeCo2S(CO)9的一、二、三取代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簇合物〔(Ph3P)2N〕〔FeCo3(CO)1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数据如下:M=1107.36,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857(3),b=10.906(5),c=32.155(6),β=100.09(2)°,V=4784(2)3,z=4,μ(MoKα)=14.48cm-1,Dc=1.537g/cm3,F(000)=2232。用3082个可观测衍射点(Ⅰ>3.00σ(Ⅰ))对结构进行精修,最终偏离因子R=0.136,Rw=0.168。在该簇合物中,FeCo3骨架是一个四面体构型,其中阴离子〔FeCo3(CO)12〕-的负电荷集中在簇骨架的Fe原子上。  相似文献   

12.
改变Al-Mg-si合金中稀土Ce的含量,采用金相显微观察,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稀土元素Ce对A1-Mg-Si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使晶粒细化,并有效地减小铸态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其作用机理是凝固时Ce与某些元素反应产物可以作为a相结晶的晶核,使晶粒细化,并且Ce与Fe、Si等元素富集在结晶前沿的液相中,造成成份过冷,促进分枝。  相似文献   

13.
用穆斯堡尔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铭(NBC-1)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激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及探讨了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催化活性的变化.获得Fe(3-x)O4·nH2O中SB/SA比值为2,x值接近0时,即Fe3O4接近化学计量时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用恒温溶解度法研究30℃与50℃时RECl3-FTRF-H2O三元体系的相平衡(RE=Ce,Nd,Sm,Dy),实验发现30℃时在全浓度范围内没有新配合物形成;50℃时,由于FTRF完全水解也无新配合物形成。最后,对结果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15.
以氯乙酸、异丙醇直接酯化制备氯乙酸异丙酯,使用Fe2(SO4)3·xF2O催化可简化产品后处理操作.得酯收率83.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Fe、Fe^2+、Fe^3+化学性质的介绍。归纳出Fe、Fe^2+、Fe^3+之间的转变规律,以及叙述实验室鉴定Fe^2+、Fe^3+离子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奇点探测(SPD)技术和磁晶各向异性理论,并利用SPD技术在脉冲强磁场中测量了取向样品NdFe_(10)Mo_2C_x(x~0.8)及其母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场,通过取向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易磁化方同,发现NdFe_(10)Mo_2C_(0.8)具备了研制高矫顽力永磁材料的内禀磁性。  相似文献   

18.
从反应机理、几何构型、化学性质及活性模型四个方面对甲酸甲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甲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理论设计结果表明,最有希望的活性主组分有MgO,CaO,ZnO,Cu,TiO2,ZrO2及MnO.较有希望的载体有γ-Al2O3。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讨论了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邻苯二酚与Fe(Ⅱ)的显色反应,说明该试剂能与Fe(Ⅱ)生成稳定的带负电的1:3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对比度为8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8*10^4L.同,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为1.28*10^14(20℃,μ0.1),加入掩蔽剂或预先分离可提高选择性,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定了分析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铁的测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理论计算和实验都表明(HgCd)Te具有很强的Franz-Keldysh效应。利用Franz-Keldysh效应,可以使(HgCd)Te探测器的光吸收产生电致偏移,对10.6μmCO2激光辐射由不吸收状态转变为吸收态,并进而为远红外(HgCd)Te探测器提供一种有效的光过荷保负方法,文中提出了这种基于Franz-Keldysh效应的光探测器激光保护新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激光防护原理,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