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爱玲将古代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羼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与现代人性主题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视角的流动与转换是张爱玲小说区别于其它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之一,它突破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要求固定视角的理论限制;张爱玲用她的妙笔使"五四"之后被否定的"全知视角"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在中国文学叙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学史上使用得最多、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鸿篇巨制中,全知视角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叙事结构。小说限知视角的选择本身就渗透了某种感情评价,体现了对世界感知的深遂。总体的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局部的限知视角。二者结合使作品色调丰富,同时调节叙事节奏,使得小说结构显得轻盈。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人叹服。这样的艺术精品,委实是现代文学艺术园林中奇特的一枝。《传奇》除了内容的多义与丰厚外,其艺术风格的铺张、飘逸、轻奇,令人在突兀地惊喜中忍不住惊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了。熟悉中外文学的读者,会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既看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子,又回味出英国著名通俗小说家毛姆的韵致。当年接编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周瘦鹃老人,就曾这样  相似文献   

6.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关合凤 《南都学坛》2009,29(4):46-49
近年来,数据库已被广泛应用于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将数据库检索软件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对莱辛《隧洞突破》进行语料库索引,不仅可以使文本隐含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能够检验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关键词的词图分析科学地验证了小说传统的叙述结构;运用截词的方法,提取和分析小说中具有超常频率的词语及其共现关系,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第三人称限制性全知视点这一叙事视角选择的高明之处;通过Concord功能,列举出所有人物出现时的上下文,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观察到该小说运用戏剧性叙述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手法。语料库检索的分析方法为欣赏该小说的情节发展、视角选择、人物塑造等提供了一种更趋理性的批评途径,使人们得以以一种更加科学可信的方式探明该小说中各文学要素如何支撑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赞叹莱辛在创作中如何巧妙地贯彻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文学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让读者有一种特别的听觉感受。这是因为张爱玲从小接受了专业的音乐培养,再加上她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天分。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张爱玲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受到了音乐思维的影响。音乐艺术在其小说中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表现:显性方面,张爱玲直接套用音乐术语、音乐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氛围;隐性层面,她将音乐织体结构嫁接到小说的形式中,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技巧。另外,其小说语言还具有别样的音乐美。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视角模式的角度看,茅盾的短篇小说几乎全部属于第三人称视角模式,其中包含编辑型全知叙述、中立型全知叙述、有限全知叙述、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叙述等多种类型;个别篇章情形稍显复杂,出现了二度叙事。但茅盾绝不循规蹈矩,而是既关注程式内的创新,又重视模式外的建构,以充分挖掘各种视角模式的不同修辞功能。这种形式实验的成功,一方面显示了作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创作亦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阅读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其接受历史时间长、跨度大、范围广。回顾张爱玲接受史,有助于读者理解张爱玲作品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展望张爱玲接受史,将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视角与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穿"衣到"写"衣,张爱玲与服饰的关系由身体滑移至文字,成为她本人生存体系和生命图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散见于张爱玲创作中的服饰书写,表明其对衣服的迷恋已然超越了一般女性的物质装饰意义,这些文字既有个人的生存智慧,也蕴含着人类普遍的生存哲学。她的小说艺术又是其服饰理论的美学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她的服饰美学与小说美学"互相发明",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相似文献   

14.
对张爱玲小说集《传奇》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及话语和叙事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其艺术表现超越了传统小说模式而具有真正的现代品格。张爱玲小说是一种对新旧时代交替中人的生存状况及命运的富于现代感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叙述视角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凯瑟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叙述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写成,同时结合全知视角和恰当的视角转换达到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效果。这样,凯瑟通过选择最佳视角,利用视角作为人物发展手段,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的接受效果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在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今天,路遥小说之所以依然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其既契合了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文化心理,又以“召唤结构”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路遥小说魅力所在,对我国当下文学的创作与接受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叙述视角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确定叙述主体的问题,它虽与人称有密切关系,却又并不相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观叙述三种,它们各有利弊.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发展,视角的转换、交叉和多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这是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