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一种儿童期即可诊断的广泛性发育障碍。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对该症开始有临床诊断与治疗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开始临床诊断该疾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就有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服务与福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相继出现了针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服务机构(如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早期干预)和针对其家长服务的社会团体(如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等)。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但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却并未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展,而经济却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事实,促使我们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新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的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发展最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全省的基层老年人协会数量达到20000多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种规模的基层老年人协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现就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建设情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各种新思潮竞相喷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和其它思想进行论战中,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和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期之前,甚至80年代之前,京剧、秦腔、豫剧等戏曲,是普通民众主要的娱乐样式。20世纪20年代,名角儿,尤其是名旦,都有一些疯狂的粉丝,一如今日的娱乐明星。众所周知,自那之后,戏曲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2005,(3):45-51
20世纪60、70年代,工作与家庭就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到了80年代,它已从起初的关注“双职工家庭”与“职业母亲”领域发展为多学科、多理论视角的研究领域。Menaghan和Parcel在1990年的综述中给该领域作出了一个概念界定。十年过去了,研究者们一直热衷于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研究,尤其注重工作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波涛  王义荣 《职业》2011,(26):82-8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一个发展高潮,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规模都达到了顶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职教育进入了"严冬",生源质量与数量严重下滑,学校规模缩小,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滑。  相似文献   

8.
曾令英 《职业时空》2008,4(9):118-118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实践。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在保罗.朗格所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两书出版后,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所谓终身教育,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教育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大教育思想,其蕴涵体现在:教育实施主体是开放的,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某年腊月十三的晚上,人称小年夜,我们一家人围桌大啖囤积的蛋白质、脂肪和饮料。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印度一家研究所刚刚启动一项重要的工程,大约七十名科学家没日没夜地工作着,他们的压力很大,老板的要求又高,搞得所有人都很紧张,但又都对老板很忠诚,没人想辞职。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据统计,20世纪40年代,体力劳动者占职工总数的90%,50年代降到50%,90年代则降到20%,到 2010年预计会降到10%。另一项统计则表明,农业经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约为90%,工业经济为60%,而知识经济可将这种依赖程度降低到不足20%。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要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知识的发现与被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2.
施怀球先生从美国为我找来的一批20世纪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一位小姑娘在街头卖荸荠。因姐夫的老家在盛产大红袍荸荠的崇贤,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年吃过他送来的荸荠,因而让我感觉亲切、喜欢,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具有时代特征的流行语能深刻展现改革的渐进细节。流行语源于生活、源于民间,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现实反映,它既吻合了变革的节奏,又贴近了时代的步伐。“联产承包”、“现代企业制度”、“价格闯关”、“价格双轨制”、“大锅饭”、“下海”等一系列流行语编织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改革主线。“倒爷”、“甩卖”、“洋插队”、“民工潮”等等流行语又突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14.
宋玖殉 《职业》2011,(12):47-47
近几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突破点。一、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和探讨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而在20世纪80年代,霍尔克(Holec)首次将自主学习理论引入外语教学领域,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西方不同的学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因此他们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珠片魅力     
风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珠片又回来了。挎包上、衣服上、鞋子上到处都能发现珠片的身影。女人爱珠,缀上珠片或小珠子的衣服总能令女人爱不释手。在不吝浮夸.推崇奢华的今夏,不妨尽情地享受珠片带给你的快乐,因为,夺目就是今季的时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收获机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智远  刘楠楠 《职业》2011,(20):115-115
我国小麦收获机械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近几十年来,经过引进、仿制、自行研制、开发,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种类繁多、大中小型并举、基本能满足我国小麦收获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收获机械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只有琐碎的研究没有琐碎的现象,社会学想象力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培养一双慧眼,从毫不相关的琐碎现象中找到内在的社会机制。身体在传统社会学领域并不是主流社会学家关注的核心话题,这或许是由于身体现象的琐碎,抑或是研究身体的社会学视角还未被学界发现,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后得到了改观。其实诺贝特·埃利亚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身体的文明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18.
佚名 《老人世界》2010,(6):25-25
“窨子”,是20世纪60年代我们这一带村子里,女人们为了全家人的穿戴铺盖而纺线、织布的地方,是入冬后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挖建的、非常简陋的、纺棉花的大地下室。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中外书摘》2007,(9):77-77
20世纪80年代红路:争取入党、当干部,毕业后在政府部门谋个差事,求仕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日本偶像剧《血疑》风靡亚洲,成为中国黑白电视时代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片。无数观众通过这部当年热播的电视剧,认知了可怕的“血癌”,即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很多年来,人类对白血病一直束手无策,视之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