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关于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必要性,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出发,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在于地域不同而形成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各个国家专门生产劳动耗费少成本低的商品,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取得本国生产劳动耗费多成本高的商品,会使各国从国际分工中得到节省劳动耗费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与其他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如斯图亚特、弗格森)通过工场手工业分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合理化.他们一方面盛赞这种合理化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又敏锐地注意到与此相伴随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工的发展和机器的初步引入,使生产获得了一种骤然扩张的弹力,经济生活过程原有的均衡会由此被打乱.造成工人失业.第二.分工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平等.譬如斯密写道:“在文明社会,虽然实行分工.但却没有平等的分工.因为许多工人没有工作.财富的分配并不是根据工作的轻重.……负担社会最艰难劳动的人,所得的利益反而最少.”“要是我们说.给全世界提供衣着之人自己却衣衫褴褛,一点也不过分.”最后,分工带来了异化的发展.斯密特别强调分工割裂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联系.劳动者由于过度分工在精神上变得弩钝.并且这种弩钝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发展成正比.一位作者瓦切克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较,证明在异化问题上,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深刻地影响了黑格尔,并由后者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阐发.在《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和机械化对直接生产者的影响被概括为:生产者作为主体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从属生产资料的客体.马克思将此视作拜物教在直接生产过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主要有:制度是正义的保障;效率是正义的标准;自由是正义的核心;同情是正义的矫正。本文对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的现代意义与价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1984年第二期刊登了赵惠明同志的《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的文章,赵文认为不能否定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源于交换的命题。刘佑成同志在《人文杂志》1984年第五期上撰文,提出了与赵文绝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命题是错误的”。但赵刘二人立论的前提却是相同的,即都断定斯密认为分工是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不断打破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思想,才能使政治经济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英国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突破了重商主义关于流通领域创造财富的陈旧观念,确立了生产领域创造财富的新的观念;古典经济学派的优秀代表李嘉图由于克服了前辈亚当·斯密关于“购买劳动论”和“收入构成论”的教条,坚持了耗费劳动形成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世界中,对经济管理的解释多种多样,其中微观经济学界有人主张:经济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其它经济管理,如政府经济政策等都是为微观企业管理服务的,属于企业的社会管理部分.这种观点对我国也有影响.80年代初期,我国有人在介绍西方国家经济管理时,就仅介绍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企业是社会经济供给的源泉和基地,同时又是重要的社会需求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应是社会经济管理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体,其它部分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脱离企业管理不能独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鼻祖之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里,企业管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后,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约翰·雷姆赛、麦克库勒赫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对企业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特别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罗的理论就更值得重视.泰罗的科学管理也称工业工程,它把时间分析、动作分析、职能分工与物质刺激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以追求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标.泰罗的科学管理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企业有了自由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资本家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无限制地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唯一巧妙  相似文献   

7.
对于分工现象,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创始人的亚当·斯密和迪尔凯姆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两人的视角颇为不同.亚当·斯密关注的是分工的经济意义,认为分工能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一种自发经济秩序的形成;而迪尔凯姆认为分工的功能主要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它对社会秩序的整合意义.本文力图通过他们对于分工现象的阐释,比较初始阶段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在逻辑起点上和解释范式上的不同,并以分工观为例,进一步反思学科范式和现代社会科学体制中所需要的一种开放视域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活动年代正处在英国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产业革命从发生到发展的时期。他们站在新兴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立場上,主张尽快地增加资本主义的“国家財富”,从而客观上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同英国国內还?肿畔嗟钡嘏痰姆饨ú杏嗍屏ψ鞫窢?使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摆脫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邓霆 《社会科学》2000,(10):37-40
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其以后的经济学家 ,对于规模经济的定义基本上是围绕平均成本的概念来展开的。斯密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出发 ,揭示了大头针制作工序细分带来效率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边际学派及其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则把固定投资成本引入规模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在边际学派的理论中 ,规模化生产引起管理成本节约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而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进一步阐明了企业代替市场交易从而管理对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一、规模经济的指标概括起来 ,对于规模经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于建星 《学术论坛》2005,20(3):59-62
亚当·斯密制度伦理思想主要有: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制度产生的目的在于防止伤害;制度应是有效率的;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正义,个人拥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自由优于平等;但是,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予同情。亚当·斯密的制度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下的公正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文杂志》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发表刘佑成同志《论分工的起因》一文,对我在《经济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的文章提出商榷,我认为有澄清问题、作出答复的必要。 一、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包含可取成份。 我的观点是明确的,“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这个论断包括二层意思,一是说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总的来说是错误的;二是说这一观点包含着可取的成份,不能一概否定。没有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涵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虽然没有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他在论述分工及资本等问题时专门论述了消费经济问题。他的消费理论的内容是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可以说,斯密创立了古典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14.
腐败缘由:与社会控制有关的社会基本情况和社会控制条件衍变浅析田克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能自发地调节和推动生产的进行。斯密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通过竞争和市场交换,这种个人追求自然...  相似文献   

15.
是否生产财富是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但财富在不同社会形式下有不同的内涵规定。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中对亚当·斯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旨在锁定此种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并对其进行揭秘,由此,那种试图从马克思的讨论中发掘出其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思想来关照当代中国现实的做法,注定是徒劳之举——因为社会形式之变,财富在当代中国必须重新定义。在考察资本主义财富运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其关于财富的新的社会形式的系列构想,这些构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实践土壤,在此过程中逐步生成的人民财富论,为重新定义这种财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纵”——生产责任制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生产责任制产生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分工的发展,而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责任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马克思在谈到社会生产管理二重性时指出,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由分工、“协作的劳动”产生了“指挥”的必要,这“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在统一指挥下,“一切结合的社会劳动交给单个人作为特殊劳动去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抽象掉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历史性和具体性 ,分别选取了“分工”和“价值”作为各自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这些逻辑起点存在着理论和逻辑的缺陷 ,马克思正是在深刻认识这些缺陷的基础上 ,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唐正东唐正东,1967年生,江苏常熟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唐正东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哲学方法导论: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方法”(01CZX010),在内容上主要涉及经济哲学方法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邓小平的发展历程。该项目研究的重要视角是:(1)揭示亚当·斯密经济哲学方法的局限性。斯密的古典历史主义经济哲学方法要完成的,实际上是在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背景中实现经验性理论话语与历史性话语的结合。它存在两点局限,一是它事实上无法实现对现实经济领域之本质的真正认识;二是它必…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说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亚当·斯密价值论是两重性的,即耗费劳动论和购换(购买或交换来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再加上一种工资决定价值论。笔者几年前在一篇全面系统评论斯密的价值一价格论的论文中,①在论述其它问题的同时,曾着力对上述传统观点作了澄清。在我看来,斯密价值论确实有两重性,但不是上述的两重性,而是耗费劳动论和收入价值论这样的两重性,至于购换劳动论,在斯密那里从未作为价值决定论提出,而始终是把它看作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和价值决定在斯密那里又不是一回事。在作了这些分析和…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西方经济大师传记丛书》之一《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是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洪武先生的新作。可以这样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生平和学术思想的专著,也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位西方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一思想体系形成轨迹的创新之作。众所周知,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享誉世界的《经济分析史》一书中就指出:“《国富论》一书不仅是最为成功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或许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