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玉宝是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白家村村民。他广开致富门路,搞多种经营,四路进财。去年,全家纯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的致富经验有四点:一是传统致富项目抓养羊。他从1982年开始饲养辽宁绒山羊,20多年来每年饲养量都达100多只,卖活羊和羊绒收入1万多元。二是上山栽植板栗树。他家原有200多棵板栗树,每年效益都不错。2000年,他又以每年2600元的价格买断100亩荒山30年的使用权,栽植板栗树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3,(12)
我与丈夫结婚已经10年,夫妻感情一直不错。1年前,我父亲去世,我分得遗产2万元。因父亲在遗嘱中说这笔遗产归我个人所有,所以当丈夫要我把这2万元拿出来给他买台电脑和一辆摩托车时,我没有同意。没想到,由此导致我们俩经常争吵,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并最终发展到夫妻感情破裂的地步。我提出离婚,丈夫表示同意,在具体分割家庭财产时,他提出我继承的那2万元钱属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是夫妻共同财产,必须拿出来一块儿分,我不同意。可没想到他竟然耍无赖,说不拿出来平分就不离婚。请问,这笔遗产是否应当属于我的“私房钱”?叶华玲叶华玲同志:新修订…  相似文献   

3.
他低调做慈善20多年,助贫、助学、助残、孝老,处处有他的身影:每年春节,他都会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敬酒,并为村里的老人建设活动中心,给村里修水泥路;2004年,他掏出100万元为平果县海城乡建设移民新村;2008年,桂北地区遭受空前的冰雪灾害,他捐了60万元;汶川大地震后,他多次捐款;2011年底,他一次拿出50万元与广西医科大学共同建立陶建明奖学基金,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至今,他用来做慈善的资金已逾千万,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事业有成以后,穿着非常普通,鞋子破了也不愿买新的,普通的手机用了9年,直到不能再用为止……他,就是民营企业家、南宁全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广西十大孝心人物、公益慈善家、北大MBA研究生陶建明. 100万元改变了贫困村的命运 2004年,偶然得知广西平果县有些村庄十分贫困,陶建明亲自带着自己的团队去该县海城乡考察.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患重感冒未痊愈的他翻过几座大山,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个叫更力屯的山村.他发现,村民住的是“六面通风”、摇摇欲坠的茅草房;喝的是下雨聚积的雨水,水池里有死蛇、死老鼠,如果不下雨,他们只好到很远的山下去背水,背一趟水需要四五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今年,地处黄海渤海交界处的大连普兰店市近3万亩对虾喜获丰收。据初步估算,亩产虾100—125公斤,每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虾农们高兴地说,科学养虾,一荐变两荐,才有这么好的效益。去年,科研人员进行了一年放养两茬  相似文献   

5.
李俊儒  谭焱 《今日南国》2008,(14):38-40
“感谢农村党员大培训为我解决了技术及启动资金难题。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作登瑶族乡村民韦业捌一语道出了田东县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的实效。韦业捌以该县“党员互助基金”补助的5000元无息借款作为启动资金发展养殖业。如今。他已是一个拥有5亩鱼塘和1个存栏200羽本地鸡、100只山羊的养殖场。年纯收入近3万元的中心农户。  相似文献   

6.
明光市泊岗多银杏生产,从八九年40亩育苗开始起步,经过7年的努力奋战,目前已初具规模.现有银杏面积4000亩,其中银杏园1760亩,最大的连片达500亩,育苗62.5亩;有银杏58.17万棵,其中已嫁接的4800棵,实生大苗13.9万棵,育小苗43.79万棵。特别是九五年发展速度加快,全乡共投入资金14.7万元,其中农户自筹4.7万元。购果种375公斤,苗9.35万棵;新发展面积966亩,其中育苗30亩。该乡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安徽当涂县新市乡新华村农民刘有年。16年来,累计拿出150多万元无息借给贫困乡邻脱贫致富;并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众多乡亲,与之共同富裕。现年44岁的刘有年凭着自己勤劳苦干和一手养鱼的绝活,早在70年代末就成了当地“鱼老万”。78年,他承包当时已倒闭的大队鱼苗场,水面由5亩发展到15亩,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渔场养殖户杨建华,2001年承包一口18亩精养池,他采用网箱有土养殖黄鳝,设置网箱72口,净面积3685平方米,投放鳝种5230公斤,饲养6个月,起捕黄鳝4600多公斤,销售收入23万元,总支出12.3万元,其中苗种5.2万元,饲养5.3万元,请工花钱0.5万元,承包费0.5万元,利息0.8万元,年底纯收入达10万元。他的黄鳝养殖基地2002年被县水产局定为科技兴  相似文献   

9.
临汾市南街办事处太茅居委会,为贯彻《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同时也为双职工子女解决具体困难,在党支部书记小锁的倡导和带领下,发动居民自筹资金200万元(他自己带头拿出5万元),在临汾市秦蜀路兴建了一所“夕阳红公寓”。这所公寓占地4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现代式居室、保健  相似文献   

10.
不再是良民了 张师傅在2000年左右,买了天通苑的1套三居室。那时候,购买经济适用房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限制。张师傅在城里有一套60多平米的小两居,脑筋活络的他打算在北京郊区买一套大点的房子养老。当时五环以外的天通苑还很偏僻,交通也还畅通。老伴觉得这么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还卖2600元/平方米,太不值了,极力反对。为此,张师傅犹豫再三,先后两次退掉定金(当时的定金是2万元,15天之内,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吉祥”只是个资金规模仅3万元的“小馄饨铺”,而三年后“吉祥”在全国已拥有了100多家连锁店,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3年时间3万资金翻了1000倍,小小馄饨怎会有如此大“能耐”?翁联辉的故事告诉人们,创业路上没有小产品!  相似文献   

12.
平远县仁居镇4000多亩挂果的脐橙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前来订货、洽谈的客商和电话络绎不绝,一辆辆满载果实的汽车不断运往山外的大中小城市。仁居镇飞龙村坪山口脐橙专业户陈勇全家种植100亩脐橙。这是第四个丰收年,总产6万公斤以上,产值25万元左右,全家人平收入不下4万元。  相似文献   

13.
苦难童年的温馨记忆今年45岁的黄久生是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的老家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从1996年开始,每年他都会拿出3万~10万元用于捐助家乡680户  相似文献   

14.
我到一家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消费了10元。我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他接过钞票后,开始找钱。他先找给我一张50元,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沓10元钞。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初春,胶州市李哥庄镇道路两旁的大片土地,麦苗葱茏。这些土地属于当地的鸿飞大沽河农场,场主王兴迁是李哥庄镇纪家庄村48岁的农民。王兴迁的农场拥有耕地5030亩。这么大的一个农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经营的?今年2月,记者来到纪家庄村采访了王兴迁,实地参观了他的农场,听他讲述了经营家庭农场5年来的不平凡经历,也了解了他目前的所思所想和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吉县东城乡有个“东雷庄园”,拥有300亩果园,100只鲁羊、100只肉狗、200只肉兔,年收入8万元,固定资产达120万元。这个闻名全县的私人农庄的创办者便是下岗工人葛建刚。94年3月,葛建刚所在单位——吉县工业供销公司因亏损而关闭。在公司干了十多年的他下岗了。为了生活,为了妻儿老小吃饱穿暖,葛建刚先是跟着建筑队盖房砌墙,后来摆地摊卖日用杂品,后来还开过饭店,虽然挣了点钱,但他很不满意,心中常有一种干一番事业的冲动。  相似文献   

17.
王其义同志系枞阳县其林镇梅花村人,农民,男,现年51岁。从1984年开始领头承包村集体水面、土地1500亩,开展种养殖业以来,二十年如一日,不仅自己勤奋劳作,在积累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勤劳致富,而且心系乡邻,不计报酬的帮扶、带动周边106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年人均增收1000元,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2004年,种粮面积1300亩,养殖面积200亩,产粮65万公斤,水产品产量1.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94万元,上缴税费8万元,年纯收入52万元,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年人均增收2700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100个种粮大户之一。小富不安,富而思进王其义从自己…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香蕉种植面积10多万亩,每年废弃的香蕉茎秆100多万吨,大量香蕉茎秆丢弃田间地头严重污染环境。为让香蕉茎秆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西双版纳星鑫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在勐罕镇建立了香蕉茎秆综合  相似文献   

19.
斯蒂文·格伦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一位记者在采访时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比平常人更具创造力的原因是什么?格伦说,在他看来,一切要归功于孩童时与母亲有关的一次经历。那天,他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脱手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厨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牛奶的汪洋。妈妈来到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乐亭县2.9万亩经过“苹果高光效修剪技术”改型的苹果树,平均每亩产量都在4000公斤左右,比普通苹果增产1500多公斤,亩增收近4000元。据统计此项技术为农民增收达1.1亿元。乐亭县栽植苹果历史悠久,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2003年冬,乐亭县在汤家河镇率先推行了“苹果高光效修剪技术”。安子东村成为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当年冬天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个村200多亩苹果园全部动了“改型手术”,并推广到周边的沙口、大杨庄等六个村,果树修剪面积达2000亩。2004年10月,第一个“大改型”后的秋天,经过“高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