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文化丰富的区域性决定了全国各地必定存在不同风貌、不同价值的“唐诗之路”。以幽州为中心,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与燕山南麓通往东北边塞的道路,构成了地位举足轻重、具有突出自身优势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质的“河朔唐诗之路”。河朔诗路拥有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的诗人行迹与创作、文学景观与文学地理意象,并且串联起博陵崔、范阳卢、赵郡李等文化望族,是为唐代诗坛输送诗人最多的诗路之一;河朔唐诗与陇右唐诗分别承载着唐代边塞诗的东西两极,共同成就了盛唐边塞诗这座诗史上的高峰;慷慨悲歌的河朔之风为唐诗注入了贞刚之气和独立不屈的人格精神,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和唐诗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 “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与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王立著《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从制度层面对此做一解读,并在方法论层面上做出了系列突破。   相似文献   

3.
江岚《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第一次依据两个重要文化现象———《神州集》的出版与美国唐学会成立将唐诗西传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文本误读与唐诗还原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述在多种文化比较的背景下展开,作者在深刻理解英美诗歌情韵的基础上对唐诗西传史作了周详的描述。著作融贯中西文化,体现出深思明辨与学术首创性,是全面系统研究唐代诗歌传播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4.
从“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对西域音乐的批判,可以窥知西域音乐在唐代社会的流行程度,而按时间顺序概括各个时期其流传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发现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那些源自西域音乐的唐乐府曲调的改造上,由此西域音乐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在唐代乐府文学中绚灿盛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唐代文史研究中,佛禅文学研究尤其是佛禅与唐诗的研究成为热点,基本典籍与文献整理、个案研究、区域研究、文化综合研究,作品阐释等,新见叠出,成果丰硕。本文对唐五代诗僧研究成果作清理综述,希有助于该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唐人选唐诗”录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情况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人们对王昌龄诗歌接受态度及其在唐代诗坛地位的升降变迁。总体而言 ,昌龄因其五言古诗对盛唐诗风的开拓之功而受到当时选家普遍重视 ,有“诗家夫子”之称 ,中唐以后选家则独重昌龄七言绝句 ,虽以“七绝圣手”誉之 ,但其诗歌地位已非显著。文章同时指出 ,作为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特殊形态 ,唐诗选本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应受到重视 ,成为唐诗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苑英华》与“唐人选唐诗”十三种选本选录唐诗的比较,可具体微观地把握唐至宋初唐诗学的演进特点。发现宋初选唐诗更突出题材意识,题材有日常生活化倾向;宋人对唐诗选录态度更具包容性,这有利于唐诗精华的全面吸收;更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对唐代诗人的接受较唐人而言变化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唐诗研究的学术史 ,也就是“唐诗学”的学术史 ,可上溯到唐诗繁荣的本朝 ,下至于当今。对唐宋元明清至现当代唐诗学学术史作全面梳理 ,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盘点“家底” ,能够使人明了“唐诗学”已经走过的过程 ,发掘其宝贵的财富 ;更可以深化原有问题的研究和启示开辟未来研究的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推陈出新 ,融古贯今 ,更为科学。但是 ,以前还没有谁来完成这一全面而细致地清理唐诗学学术史的工作。宁波大学傅明善博士《宋代唐诗学》的出版 ,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首先从一个朝代入手。正如傅璇琮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 :“到目前为止 ,…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学的分期在唐诗研究中分歧最大 ,导致众说纷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本文认为“声律”和“风骨”是唐诗分期的客观因素。文章以唐诗选本和唐人评述为基点 ,通过分析“声律”、“风骨”在唐诗艺术和理论中的演变 ,认为初唐诗人所期待的“文质斌斌”的艺术内涵就是“声律风骨兼备” ,这一未能在初唐实现的诗歌理想在盛唐得到了实现 ,因而也构成了唐诗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中晚唐诗歌在声律、风骨分化的前提下走向狭隘现实主义和追求声律格调的新形式主义 ,因而出现了元白扬杜抑李的偏激的诗教理论 ,导致了重格律轻风骨的单调的唐诗选。而对唐诗风格有过全面研究的司空图 ,则最早依据“文质斌斌”的理想提出了初、盛、中、晚四唐说  相似文献   

11.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 ,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从其诗歌入手 ,对他们的交游、诗歌艺术两方面进行考察 ,认为这个诗僧群体在承袭“晚唐体”的同时 ,也体现了宋初诗歌发展的某些新面貌 ,呈现出过渡时期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借用“复调性”作为切入点,对被历史边缘化的唐代女性诗歌进行重新开掘与整合,着重探讨其在思想内容与表情方式上的两个分离点:首先,女性作品对于男性权力文化的依附与背离构成了唐代女性诗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其次,女诗人的自我独白与企求沟通以实现多层次的思想对话,又成为女性两种不同的言情策略和立身姿态。  相似文献   

13.
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并勘正了以往诸家引证注考中的相关错讹。  相似文献   

14.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曲江是唐都长安的一处胜景,它的盛衰与唐王朝的兴亡几乎同步,唐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在这些"曲江"诗中,诗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曲江当作盛唐时期那段辉煌历史的标志,赋予了曲江特殊的情感色彩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有关“唐诗之路”的研究成果和对唐朝天台山诗人作的统计分析,足以形成“浙东诗”的概念:它以崇尚自然和具浓厚宗教情趣为其特征,并与边塞诗等共同缔造了唐诗的繁荣气象。它的产生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浙东特殊的自然环境相联系的,它是开放的文化氛围的产物,尤其是谢灵运山水许的逻辑延伸,并指出唐代浙东诗紧承谢氏的创作给中国山水许烙上显著的浙东特色。唐代浙东诗也给后世宗教文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浙东文化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臧荣绪《晋书》括两晋历史为一书,材料详实内容丰富,是唐修《晋书》的底本。该书虽已亡佚,但通过对其辑本的分析看,其史料应多来源于萧齐以前的众家晋史和起居注,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既可纠正唐修《晋书》之讹误,又可补充其缺漏,是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中晚唐诗歌中存在着大量以"断肠"为主题的诗歌.中晚唐诗中"断肠"一词的意蕴具有多种层次,诗人们在离别、相思、贬谪等题材中运用"断肠"一词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意境,在寄托生命情怀的同时,也深刻映照了中晚唐文人的悲剧性审美体验."断肠"诗的审美意蕴,是在中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学传统的承继性和诗人个体心理机制的合力共同形...  相似文献   

19.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阿依阿芝》与贵州西北彝族地区的《乌鲁诺纪》都为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两者都主要用于婚嫁场合 中演唱。目前学界对《阿依阿芝》有所研究,但没有涉足《乌鲁诺纪》及两诗比较研究。以文献研究法及口头程式理论分别从三 个不同层面,即女主角身份背景、主题思想和程式对这两部叙事长诗对比研究切入,发现这两首彝族民间叙事长诗虽然来自不 同的地域,但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似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很多商队、僧人、使者等来到中原,其中有些人在长安开设酒肆,酒肆中有许多歌舞侍酒的城外女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胡姬酒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