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于中国1959-1961年发生的大饥荒,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具体问题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得出:建国初期的公有化的制度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极端的工业化道路,一方面造成对农业的剥夺,另一方面把农村纳入工业化战略体系,从而造成对农村资源的任意支配和粮食高征购,使人均粮食占有急剧减少,引发了令人震惊的大饥荒,制度创新实施机制的极端超越是导致大饥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世界粮食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落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表现在世界某些地区发生了饥荒,而且还表现在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储备量日益减少。1961年,世界几个粮食出口国的储备量可  相似文献   

3.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饥荒与农村人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而直接导致了全国性、普遍性的大饥荒,加之国家对城镇地区实行较为倾斜的社会政策,这些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死亡及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饥荒使人口结婚率下降;大饥荒使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下降;大饥荒使人口总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4.
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现代人类史上最为惨重的饥荒,导致了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本文对大饥荒成因、终结和分布差异原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的解释力度不足,存在诸多可疑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能融合多个观点的解释性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央决策层、地方政府实施层和农民反馈层互动博弈圈,分析了信息流交换异常与否对饥荒蔓延、缓解和终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饥荒的本质不是粮食短缺,而是权利的失败。民主可以预防饥荒,权威政体引发饥荒。饥荒与政体无必然联系,而与政体对公共政策的选择直接相关。要免于饥荒,无论何种政体,都必须追求公平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罂粟种植与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民国社会毒祸横流,植烟面积达8000万亩,鸦片产量为120万海关担,吸食各类毒品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6.8%。由鸦片引发的饥荒在当时频频发生,以云南为例,“云南饥荒,系因种植鸦片过多。……今后若不自种粮食,则饥荒永不得免!”鸦片是怎样影响粮食生产进而引发饥荒的呢?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中国粮食产量、消费与流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夸、浪费与瞒产使后人无法真正了解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情况。在粮食消费上,浪费是客观存在,但是粮食消费分配中保护城镇的政策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食堂内部的分配不公也使饥荒进一步加剧,在饥荒暴发初期继续大规模出口粮食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检验清代农民起义的诱因。首先介绍清代气候、人口与民族、农业技术的历史背景。然后建立人口、产量、饥荒与起义的理论模型,讨论发生自然灾害和赈灾情况下的动态均衡,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分析了自然灾害、人口数量和增殖率、饥荒、赈灾在农民起义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导致农民起义的直接因素是饥荒。对饥荒的赈灾能显著地降低农民起义的发生概率;自然灾害的系数不显著,其滞后项系数显著但不稳健;人口数量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正,但人口增殖率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负;米价指数对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术界过去30年对大跃进饥荒的研究,以议题为线索,提出了一套观点及其观点形成的理由。首先,通过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资料的估算,学术界对饥荒中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2 700万~3 000万有比较一致的认可;其次,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对饥荒成因的辩论不仅从方法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而且让学术界认识到饥荒的发生有多重原因,包括高层决策失误、粮产下降、过度征购、食品分配中的城市偏好、强制的公共食堂制度等;第三,学术界深入探讨了饥荒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大都认同一个省领导人的政治态度激进与否通常是影响该省死亡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有学者指出其他因素诸如农业自然条件的好坏等也是重要原因;第四,一些学者从村庄角度研究饥荒,试图理解影响农民生与死的微观机制,一致认同"吃青"(吃未成熟的庄稼)等传统生存手段对农民的存活有重要作用。学术界还探讨了其他课题,如饥荒的责任、饥荒中的妇女等。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建立起了具有创意的学术对话,对理解大跃进饥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层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中国虽然仍能维持目前的市场稳定和紧平衡状态,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压力。研究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谈粮食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出其根源,以采取治本之策。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存在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政治、思想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强化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其它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高校要从理论武装、现实问题指导、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和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等方面,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中国梦"理想信念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内容,其众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对当代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研究生教育中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育、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多种途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精髓,引导研究生在传统文化中寻觅人生智慧、提高人文素养,促进研究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与完善,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大多数传统型中小企业来说,不仅无法享有银行承兑汇票所产生的收益,而且会因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弱势,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利润下降、经营成本提高、经营优势丧失、经营风险加大等一系列负面结果。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期,从中小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来看,其影响更是多方面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影响度已不容忽视,应引起中小企业经营者、政府及银行监管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从生命历程视角,利用2020年关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个体生命周期早期饥荒经历对其成年后借贷行为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并探究早期饥荒经历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早期饥荒经历会显著增加农户借贷行为,并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增加人力资本和强化心理韧性来增加借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饥荒经历对女性户主的家庭借贷行为影响更大,对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明显,青少年时期经历饥荒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更高。早期饥荒经历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即父辈饥荒经历会促进子代借贷行为。基于此,政府在健全农村信贷体系过程中,要关注农户早期饥荒经历及其代际传递,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持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为理解和分析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对全球主要粮食安全战略、影响因素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构建了粮食安全内容架构,系统地描述了从战略到落实的主要环节。基于内容架构从战略、组织、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六个维度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资源约束、小农组织、消费变化、国际压力等挑战。面对挑战,在农业现代化、大食物观、反哺农业、粮食文化、全球粮食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现存元杂剧作品中集中描写龙王形象的并不多,仅见于尚仲贤的《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两部杂剧。其中,作为一水之主的龙神——龙王形象主要以父亲角色出现,二剧共同表现了龙王在儿女婚事上的软弱与无奈,而这样的形象特点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龙王形象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典中地位低下的龙王故事的影响,并在其流播过程中与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互相影响、渗透,最终中国化、人格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及影响力。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要遵循由内而外的发展逻辑,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基层文化,夯实群众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内在动力;建设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优化外在环境;提升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是终审法院的院长、终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和终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这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应当对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的权力进行改革,即将审判监督程序启动权收归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而且要区分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权对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批判和吸收近代人民主权理论,凝炼和升华现代政治生活和政治组织过程,对于正确处理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防止现代政治的两个极端,促进中国的自由、民主和法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将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985"高校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综合学校类型、学科排名、论文上网完整度等因素,选取了其中9所高校为样本来源,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2004~2012年间的876篇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选题来源、研究主题、研究导向、研究类型、研究方法、学术规范性等要素进行统计测量,在此基础上检视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写作的得失,并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共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