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再研究摆脱了50年代至70年代的惟左独尊、新时期以后的惟左为非的倾向,呈现出较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对左翼文学思潮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情境的研究,对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形态与迁延变异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21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思想界、学术界对当下新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又表现出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价值评判,对左翼文学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而如何处理当下现实语境与学术研究的客观理性之间的关系,为当代文化和文学的价值追求提供理论资源,是当下左翼文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无法扭转的潮流,辩证地看待它们对文学领域的介入,并相应地做出文学不失尊严的回应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做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写作在大众文化的围追堵截中,或为尊严,或为生存,或为在场,或为占有市场份额,纷纷做出了不同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历史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文学生机勃勃的生长点。从80年代以文化历史小说为主的格局到90年代开放多元的新历史小说、演史类通俗小说,确证了80年代"一体化"的文学格局在90年代向文学多种可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个层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进行文化学考察:一是从总体上论述城市文学的兴起以及城市文学叙事的多元审美旨趣与文化症候;二是从消费主义文化视域出发发掘90年代以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想象性呈现,及其所包孕的文化价值矛盾;三是进一步论述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铺陈叙写,批判城市文学在对消费主义文化趋骛与超拔的叙事张力所折射出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传媒社会,产生了传媒文化的转型.传媒文化的转型置于整个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中.如果说20纪90年代前的10年是转型的准备和发展期,90年代尤其是1992年后则进入显著变化期.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表现出多种特征,技术进步、市场的建立、媒介理念的更新及体制调适,是传媒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市场化的特点。新的趋势是俄罗斯作家的媒体化、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和文学语言的晦涩化。这一时期文学的3个热点板块是新侨民文学、宗教题材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小小说,整体呈现一种崛起与跨越的姿态,突出地表现在文体自觉意识逐渐明显、理论批评开始走上正轨、反拨大众文化精神呈现文学自励,这都既是对80年代小小说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也是新世纪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有益伏笔,为小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消费性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它在五个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文学活动全面市场化;文学期刊策划频繁;审美理想保守媚俗;长篇小说独领风骚;文艺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消费性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它在五个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文学活动全面市场化;文学期刊策划频繁;审美理想保守媚俗;长篇小说独领风骚;文艺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剖析了90年代的几大文学思潮,认为其继承了以往"关注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优良传统,使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展示了许多新的特征,为国民品格的最终提升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终结和被"理想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0年代成为需要重新被定义的新的文学时代。90年代的文学期刊积极参与了对这一新文学时代的建构:首先,通过策划"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联网四重奏"等栏目,集结了新的作家队伍;其次,通过对"新生代"作家的命名和阐释,发现了90年代文学的"质的内涵";再次,通过策划"文体实验室""凸凹文本"等栏目,试图在90年代生产出一种新的文体。无论是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倾向还是文学期刊直接针对文体的策划,都是对80年代形成的"纯文学"观念的再生产。就此而言,90年代文学期刊在建构一个新文学时代的同时,也完成了对80年代的"纯文学"观的确认。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繁荣之因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固然因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但还有更深层次原因:其一是中国女 性写作自身的悠久传统,其二是近现代的中国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戏仿(Parody)属于西方文论的范畴,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历代相传、不断演化,逐渐披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它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渠道进入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戏仿作为一种文艺理论范畴和文学批评视角逐渐为文学家或批评家广泛接受并加以运用和研究。本文就戏仿研究中出现的多种观点或结论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戏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文学已经成为一门产业而迅速地市场化.初登文坛的年轻作家们,为了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于是在自己同代人中间寻找归属感和群体意识,以群体的姿态亮相.同时,为了引起批评界和公众的更多关注,有些作家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并配合出版社为市场营销目的而进行的包装和炒作.因此,90年代的德语文学圈,特别是小说圈中,出现了以各种归类法划分出的不同作家群,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延续并改造了80年代的文化逻辑,其文化语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辐射至文学生产领域,实用主义、功利意识取代精神启蒙和理想主义,市场法则取代晕轮效应,文学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文学生产主体包括以“单位”为代表的组织化生产和以“自由撰稿人”为代表的个体化生产,在博弈中相互交流、渗透、交叉,表征着写作者的分化与知识分子的选择,彰显出该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18.
从存在论意义上着力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上这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大转型,并以主体欲望叙述重心的转换作为文学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和本质性表征,充分揭示了这次文学大转型的真正内核,从一个特定的视角为中国文学转型期的文化思考提供现实内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对有关女性成长和生活事件的叙事即是文本故事的展示,它是自传体小说的内核.这些作品在叙事上重"经验自我"、故事的自我呈现和故事的自我想象,从故事的展示视角、自传性和虚构性3个维度呈现,展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