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长纪庄十九号汉墓,由于未出土印章等实物,无法明确墓主人的姓名与身份.《发掘简报》推测墓主人为出土书牍中大量出现的收信人谢孟,是东阳县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吏.然而,纪庄出土的书信牍有多个收信人,这些收信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同收信人的信会同时出现在此墓中,书牍中均无明确信息.本文对书牍中的收、发信人及其称谓进行考察,认为谢孟的“孟”为表字.“卿”、“卿主”均为尊称.写信人称收信人为“卿”者,地位较之称字者要低,或为晚辈;称字者,或地位较高,或年龄为长,或为平辈.结合26号和27号木牍的内容,笔者认为谢孟名高子,曾为东阳尉,其弟名谢贶.另对谢孟与墓主人的关系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2.
木化石顾名思义就是树木形成的化石,学术名称硅化木,又被称作树化石、树化玉等.新疆、内蒙古、云南等8个省份都有木化石出土,而朝阳地区出土的木化石却以颜色艳丽丰富、树种多、年代久远而闻名于世.朝阳地区的木化石形成于距今约1.6-2.9亿年间,树种以异木属、南洋杉木、华美木、鞘状木、松柏类、苏铁类为主. 由于朝阳地区出土的木化石,摩氏硬度可达7.2-8.4左右,硬度大,所以用来雕刻木化石的工具不是刀而是金钢石.工艺师傅们结合木化石自身的纹理和特点设计雕刻而成.朝阳北票的东官、西官、巴图营子都盛产木化石,其它各县市也有出土. 2007年新华社向世界宣布中国独有的宝石鸡血石,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就是朝阳鸡血木化石.朝阳鸡血木化石与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鸡血石齐名,硬度比它们大2-3度.经过科学家研究认为,在亿万年前朝阳地区是淡水湖泊,矿物质比较丰富,所以形成的木化石的颜色也就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关于京津冀地区近千年建置沿革与城市发展的考察证实,帝都时代的北京与周边地区始终在"一体化"的行政区划系统中运转。晚清民国推行市制,促使北京、天津在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与河北省逐渐分离,拓展市域的设想则长期受到同级政区并存及相关利益冲突的阻滞。历史经验表明,当前应根据我国南北方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以突破现有行政区划壁垒为前提,致力于从三足鼎立过渡到合而为一,最终消除"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4.
肆州沿革考     
祁剑青 《唐都学刊》2013,29(4):94-97
政区建置沿革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肆州置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隋开皇五年(585)更名为代州,治所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所辖郡县亦因时调整。运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对相关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有关肆州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对肆州的这些变化进行详尽的考证,弄清楚了肆州变迁的原委,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对辖境进行剖析,基本勾勒出肆州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祥州站印”一九八一年出土于乌尔逊河河口东侧的河漫滩上,该地属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木古郎图公社,东南距公社所在地甘珠尔花镇两公里左右。乌尔逊河由贝尔湖向北流来,至此注入水波荡漾的呼伦湖。此印原来放置在一个铜盒中,出土时铜盒已碎,据发现者讲,在铜印下面还有一本书,其左侧上下各有一个竹片装订,纸呈黄色,出土时风很大,当即粉碎。同时出土的还有磁州窑瓷片、铁车钏、桦皮鱼漂、骨网坠、铜锅残片等。印为正方形,每边长5.6厘米,印文为八思巴文(见封三图1),印背面为柱状把,右侧镌刻汉文楷书“祥州站印”四字,左侧为汉文“中书礼部造,皇庆元年九月日”(见封三  相似文献   

6.
父辛爵     
《唐都学刊》2012,28(3):4
西周中期。一级文物,饮酒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宽流,长尾,深覆,圆底,流饰冠凤纹,近流口处设帽形柱,上下饰龙纹。柱至器面有铭文四字,记木羊氏为父辛作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直辖市政区改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中国直辖市政区改革的战略思考刘君德本文对中国现行直辖市政区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现今直辖市体制存在的若干矛盾,提出了增设直辖市以及在21世纪建立都———区、市、县———社区、乡(镇)新模式的战略性改革建议。刘君德,男,1937年生,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8.
史金波 《浙江学刊》2012,(2):5-11,2,225
在历史上,印刷术包括两大类,即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这两种印刷术在发明的时间上有先后,在制作技术上有传承,在实际应用上有交叉和衔接.中国最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又于北宋年间率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991年维修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时出土的数量巨大的西夏文木雕版,使中国早期木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大大拓展了中国早期雕版印刷实物资料,显示出中国中世纪雕版印刷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高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铮 《学习与探索》2012,(9):150-152
由于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相关的战国楚简大量出土,"出土文献将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说法屡屡为古典学界所提出。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来说,战国楚简不但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创造了条件,重新审视我们所依据的研究史料,也有助于打破我们对于过去对传统政治思想的许多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朱声敏 《创新》2013,(3):68-72
诬告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历代政府都对这种犯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相关律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在古代的众多案例中,法官对于诬告罪的判词充满了伦理说教的意味,而且其判决结果通常与法律规定有较大的出入。这些特点系司法裁判受到特定文化理念、价值追求之影响的结果。透过古代诬告案判牍,可以看到儒法两家的在司法领域的矛盾及调和。  相似文献   

11.
一、宋朝"命令之礼"概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皇帝制度时候,对于制诏有个简单的定义:"命为‘制’,令为‘诏'".历朝历代诏令的制度不尽统一,沿革至宋朝,种类仍旧繁多,依据各种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名称.古代官文书一般分为诏令文书、章奏文书和官府往来文书. 到了宋代,君主诏令文书的分类也更加细致,为皇权的强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宋史》职官志中记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店法>从制定、修改到最终废除历时20余年.这一过程是战后日美贸易摩擦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国内规制缓和进程大致重合.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大店法>的沿革是其在美国外压和国内各利益集团内压之间有效利用双层博弈的集中体现.这一案例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日本政府在应对外来压力和推进规制缓和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市场开放、发挥竞争机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县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的一个重要政区单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县改区已成为一些特大城市或地级城市的冲动性选择.文章分析了地级市、县(县级市)、区三者间的关系及县改区的本质,各大城市政府纷纷采用县改区的逻辑根源,认为不科学的县改区弊大于利,并提出了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应该与公共政策综合配套并行的改革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位于朝阳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是国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寻根问祖之地. 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在这里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还出土了女神像、玉猪龙、玉凤等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5.
《隋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北京地区的某些州、郡、县建置沿革,前后矛盾,疏漏多见,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以《隋志》之玄州、平昌郡及《旧唐志》幽州大总管府、玄州、三河县、密云及燕乐县为例,加以考辨,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6)
关于边防军事的策问,是明代前期殿试时务策的重要方面。洪武朝关注的是边疆民族的兴衰对于国家安危的影响,永乐朝关心的是军制沿革与明代军制的优劣,正统朝的策问则以巩固边防、建设边防为题。不同时期士子们的对策也各具特色,从中看出明代进士所具备的广博知识与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7.
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修订增补本)冯世平《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修订增补本(以下简称增补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王健英历二十余年之功,编成的一部资料丰富、全面、翔实的实用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正> 明代至民国,各省均在北京城设立了许多非行业性的、而又以地域和籍贯为限的科举会馆,其"产业纷如,……计不下数百余处",这些会馆前后延续五百余年,不但成为北京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与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特殊关系.因此,对于此类会馆的兴衰嬗变、机构沿革、职能、特点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现在北京的这一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 会馆的雏型可追溯到汉代的郡邸,但北京城中科举会馆的出现和体制的真正形成却是在明初.当时朝廷急需补充官员,较前代更为重视科举取士制度.洪武四年 (1371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往仅被视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而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汉学机构的沿革、学术思想、汉学的现在与未来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