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西双版纳不仅被誉为"天然植物园",而且有"动物王国"之称.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各种名贵的珍离异兽;勐旺、易武、勐养和勐腊的深箐中,还栖息着野象.西双版纳产象的历史很久.远在唐代,这里出产的象就已经很多,当地的傣族人民把野生象捉回,饲养繁殖,成为"驯象".因此,那时傣族民间普遍养象,用它驮载重物走远路,如内地养牛马一样平常;并且用象耕田,唐人樊绰《蛮书》中就有记载.傣族地区出产的象还输到内地作运输工具.元明时期,傣族经常用"驯象"和象牙作为纳给中央  相似文献   

2.
"比"实质上是一种二象并置隐喻的空间思维方式,但由于要构成比,则须存在可比(喻)性,也则二象(事物)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关联或相似性,而这些关联与相似则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也即时间思维的参与或束缚,这就是古人在比兴中重兴而轻比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藏医学是“佛化”的民族医学,中医学是藏医学的“合理内核”,与道医(中医)同源,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藏医学是兼容并包佛道思想的理论体系。文章用比较文献学的方法,以“树喻”为例,论述了藏医和道教关于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等的基本思想的一致性;以“德”、“性”养生为例,论述了藏医中包含着只能从道教角度而不能从中医角度解释的道教养生内涵。提示:研究藏医学,有必要站在佛道兼容的高度。如此,不仅对藏医学本身的研究有益处,对宗教学研究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4.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据学者研究,“刘三姐”真正的名字应为“刘三妹”,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相关文献记载不绝如缕,壮族民间口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从易学的视角来看,其中一些传说与中国文化的易学象数思维颇有渊源,显示了“天人同易”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常羊”本源于刑天神话 ,为古羌氐民族祭祀祖神之山 ,象征部族生存。“常羊”既是“帝”对刑天实施断首葬首巫术手段的凭借 ,也是刑天以无首之躯兴干戚巫舞的力量之源。基于此 ,在后世衍生出名为“商羊”的民间宗教舞蹈及相关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6.
宝玉送两块旧帕给黛玉的目的,一是为了以帕传情,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意、牵挂之情;二是以手帕之"旧",暗示黛玉,他更重旧人、旧情.而宝玉赠帕之举,也使宝黛二人在爱情的表达上,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式,坚定了彼此的信心,确认了真心,使宝黛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相似文献   

8.
“俚”论     
说起"俚"人,人或不自禁地联想起了陈隋间的冼氏夫人.族因英雄而著,或已成了人的历史心理定势,没什么奇怪的;然而族以人传,俚名之起,非由冼氏夫人而始,俚名之终,非因冼氏夫人而结.俚,书定为岭南的一个民族群体的称谓,在汉文官私著述里,从东汉初年迨于明朝末年,连连使用了1500多年.何者为其后?其系属及其演化发展,迄无系统的深层论述.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儋州风俗》下云"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本是指"黎"族群得名的由来,可道光《广东通志》卷330—变其意,云"俗呼山岭为黎,而俚居其中,于是讹为黎",却成了"俚"、"黎"间的传承关系,于是乎此后千口成词,皆认为今聚居于海南一岛上的黎族,即古岭南俚人之遗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透视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 ,探讨了撒拉族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藏医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字陀、元丹贡布撰写的《四部医典》(藏名《居悉》)阐释和发挥了《月王药诊》的基本内容,既有医学总论、人体生理构造,又举各类病例,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藏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藏医《四部医典》、《八支精要释论》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慢"、"稳"、"宽"策略及思想在西藏工作中的科学实践,作者认为,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慢",是着眼长远,把握大局,争千秋不争一时;其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稳",是为了慎重,目的是以稳为进,稳中求快;第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宜宽不宜窄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壮大西藏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文章认为,今天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就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治藏方略,就是要根据西藏今天的实际,来制定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西藏各项事业的成功,才能确保西藏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藏药“佐塔”中汞的作用特点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动物实验、化学分析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方法,对传统藏医药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原料"佐塔"中汞存在的形式、毒性作用的大小、毒性作用的机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长期使用"佐塔"对机体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其安全性较好;为藏医在临床期间使用"佐塔"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日耳曼民族"赎罪金"制度虽属不同宗教法律文化场域中的金钱损害赔偿制度,但其起源均出自于宗教禁忌规则体系,其本质与当时其生活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藏医学概述     
藏医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与自然环境、高原地区各种疾病进行斗争和争取健康长寿的经验总结,是在藏族文化背景下创造的独特的医药学科和医疗保健方式。本文从藏医学的历史渊源、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等方面对藏医学所独有的特色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筱洲 《中国藏学》2003,(1):107-109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 ,全区面积约为 1 2 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 2 .8%。西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连 ,东面与四川省、云南省相连。另外 ,西藏从西北到东南沿喜马拉雅山脉漫长的边界线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界 ,国界线长达 40 0 0多公里 ,是中国的国际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之一。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自清以来 ,一直是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 ,有关学术专著也频频问世。其中 ,关于西藏历史的著述也不在少数。不过 ,以通史形式展现西藏历史的著作并不多见 ,截至目前 ,据笔者所见 ,国内面世的较为…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藏药的国际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丽岚 《中国藏学》2007,(3):142-145
藏药作为具有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药材,也在积极参与入世后的国际化竞争。本文从藏药的基本情况介绍入手,详细分析了影响藏药国际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然后提出藏药国际化战略的基本目标和措施,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9.
罗秉芬 《中国藏学》2007,(3):138-14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简要介绍了精神治疗的概念、发展状况,以及新的医学模式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关系。由此联系到藏医学,通过古代藏医文献中的几条具体病例疗方,初步分析和介绍了古代藏医如何进行精神治疗,并对藏区今后如何做好精神治疗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