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的上海,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阶段。因此.加快建立一个从“引资”上升到“引智”的平台,依靠人才。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宏观经济要实现战略转型、产业结构要实现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要实现尽快转变,发展服务经济是重要环节之一。服务经济发展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上海能否实现两个“率先”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须从增加值、就业、投资、贸易和消费等角度全面审视服务经济的发展态势,以便认清形势、面对差距、群策群力,加快服务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周国平 《科学发展》2011,(10):12-16
当前上海肩负着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必须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高度化、经济结构合理化、运行质量集约化和发展环境优质化,并呈现出运行阶段的一些主要特征。对上海来说,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5.
上海要完成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必须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立与转变方式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完善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承续原来的适应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诸多优点,在此基础上,围绕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漂亮”地完成上海第三次转型,必须要把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即要针对原体系作出调整,且力求量化,由此形成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人口经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决定人口经济发展进程与水平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标志。以上述四大要素的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了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的测评系统,又进一步阐述了该测评系统主要指标的设定标准、测评指标与国际接轨以及该测评系统的应用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上海进入了一个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自身发展瓶颈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构建一套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立足于现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涵和要求,构建了一套集既有指标和创新指标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十五"以来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继而根据发展的眼光提出了2015和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桂新  魏星 《科学发展》2009,(10):38-57
人口转变是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规律,率先在西欧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显现。随着19世纪的西欧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西欧人口出现了死亡率率先下降,随后生育率持续下降,自然增长率稳定在低水平的人口变动规律。兰德里(A.Landry)、汤普森(W.Thompson)在总结多个国家人口死亡率、出生率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在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提出人口转变理论,即人口发展由原始阶段向现代阶段转变(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与演进过程、根源、机制及后果的规律。人口发展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人口转变以社会经济条件的根本性变化为前提。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是人口转变的内在动力。同时,非经济因素作用,如社会变动中教育、宗教、道德、婚姻、家庭、心理等因素也对人口转变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依据现代人口转变理论,对上海的人口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十二五”时期上海发展面临的背景和要求,提出阶段性特征、发展主线和关键抓手。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和发展格局加速调整,中国地位快速崛起,提高了上海集聚全球资源的能力;从国内来看,经济向内转和自主创新模式初现,要求上海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从上海自身来看,“十二五”期间上海进入“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突破期,是集聚全球资源和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和城市软环境提升的重要实现期。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推动城市全面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社会创新和文化创新,凸显战略转型、求新求变和思想大解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通常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低人口负担比的利好人口年龄结构,有助于经济投资和经济发展。换言之,人口红利被等同于人口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2.
高汝熹 《科学发展》2009,(3):87-102
上海的转型箭在弦上,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牵涉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变动,需要政府基于对转型的成本和代价的深刻认识,以清晰的思路,出台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上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对国际上其他大都市在已经经历过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国际性大都市功能属性和产业结构变动轨迹,以及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上海发展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环境资源矛盾增强、结构性调整压力增大等国内外因素的倒逼,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将成为上海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动力。因此,在2010年各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上海要将2011年作为改革的攻坚年,充分发挥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围绕转型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开创改革的新局面,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和新一轮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半个世纪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江总书记的指示,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上海要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既是上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的有利时机。上海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按照"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形成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10,(4):56-61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这与上海转型发展要求高度契合,而加快转型发展则是上海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又好又快实现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在此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在多个场合屡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之提到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对于上海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战略思路,到"八五"时期"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九五"时期"两个根本转变"的发展主线,再到"十五"时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线,这些发展方针实质上是上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当时的发展背景所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当前,上海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未来三年,又是上海从"十一五"后期迈向"十二五"前期的关键阶段,要求上海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基于此,本课题主要针对2010~2012年这一时间跨度,分析该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于淑娥  张炳君 《城市》2010,(5):34-38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9.
马善国  王文竹  洪艳琴 《职业》2011,(14):12-17
安徽省是一个有着6516万人口的大省,人口数居全国第8位。安徽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大省,全省人口爱教育程度较低,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还远未形成,安徽要想改变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落后、城乡人口和产业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王三运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职教大省,这是立足我省省情、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机遇。”  相似文献   

20.
韩正 《科学发展》2009,(2):3-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上海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到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服务经济比较发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消耗持续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