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教育工作中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的要义就是将人这一要素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将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以及人本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刘星 《职业时空》2008,4(3):80-8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展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安全发展观是针对目前中国社会所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安全问题引发了中国社会对安全活动的广泛的道德讨论与党和政府对“安全伦理”的关注。胡锦涛曾指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以下简称“三个不能”。)其中关于“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和发展“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生命安全”问题,既是一个关于社会发展的“安全伦理”命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安全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河北省迁安市把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百矿披绿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央连续提出两大带有根本性和实践性的理论观点,那么,如何来理解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总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义,一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归结为三个要点,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也在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继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述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实现总体小康、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构建和谐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就从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缘由、理论形成、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石.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党的发展理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党要想增强思想作风和实践能力等建设,就必须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第一发展旗帜,并将其融入到党建的各个方面中去,使党在创新建设中能够科学的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以及自身的建设规律,从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思想,树立优秀的执政形象,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创新服务型的执政党。本文将从党的建设理论出发,探讨党的建设是如何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创新发展自身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作为老干部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本职,从四个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为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能否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看,个性教育是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考虑的是人的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层面:一是人的体力、潜力、需求、智力、情感和整个精神世界的发展,二是时代和社会满足人的这类发展所需要的力量和条件的发展。前者为个体条件,后者为客体条件。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人的个性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对社会环境的作用不是消极的,不是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者,人在现实生活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人要超越现实,改造现实。从人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2.
马遇伯 《公关世界》2009,(12):50-53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正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指导各项工作。我们公关协会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公关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1,(32):9-14
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我国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从创办之初的实践探索,到国际旅游岛的升级发展,无不折射着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紧密关联的互动中不断提炼升华的轨迹。面对当前"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深入研究中国海南这个唯一的省级特区,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培锋 《现代交际》2014,(7):111-111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具有如下特征:人类知识编码化、定量化、系统化;生产者知识化;知识创业者生产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社会组织信息网络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支柱产业高科技化;经济决策管理知识化。可见,知识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枢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乃至于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转型阶段,本文将追溯图书馆宏观层面发展模式,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分析"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思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国平 《科学发展》2011,(10):12-16
当前上海肩负着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必须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高度化、经济结构合理化、运行质量集约化和发展环境优质化,并呈现出运行阶段的一些主要特征。对上海来说,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司蕊  刘海霞 《现代交际》2023,(11):17-24+121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经济思想,体现了对现有生态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双重超越。其对于生态理论的超越在于化解了“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对经济理论的超越在于发展了传统生产力理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的辩证统一。“两山论”对生态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双重超越的意义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和生态与经济的相互转化、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伟大的成绩须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为保障,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证明,只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境界,才能保障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传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这些理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20.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层面的要求,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首先从社会政策、民间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四个角度,对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作了简要解析,然后根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梳理出辽宁省社会治理的思路,首先是丰富主体系统,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其次是规范民间组织,实现社会参与的制度约束;三是提高技术水平,构建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最后是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快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实现辽宁省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