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在抵抗日寇进攻上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抵抗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毛泽东同志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相似文献   

3.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1937年底上海、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通常称之为武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使全国文化界突破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在一切为了抗战这一共同目标下促成了文化界大团结的新局面。这种大团结的气氛在武汉时期表现最为突出,使沉寂多年的武汉出现了一个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整个抗战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  相似文献   

4.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1937年底上海、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通常称之为武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使全国文化界突破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在一切为了抗战这一共同目标下促成了文化界大团结的新局面。这种大团结的气氛在武汉时期表现最为突出,使沉寂多年的武汉出现了一个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整个抗战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  相似文献   

5.
以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武汉办公为开始,直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为止,近一年时间史称“武汉抗战时期”,简称“武汉抗战”。这一时期,武汉成为事实上的“临时首都”,为全国抗战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潮,为坚持全民族的抗日,并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作了坚实的铺垫。中国共产党派出了由王明、周恩来、秦邦宪、项英等政治局委员组成的阵营强大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为全民抗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武汉抗战”时期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大规模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浅析一下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们。 抗战初期,是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即从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段时间。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的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妄想一举灭亡中国,实现其扩张侵略计划。面对日寇的入侵。国民党29军在以桥为“坟墓”、“与桥共存亡”的口号下奋起抵抗。坚守芦沟桥20余日,“日军未敢越雷池一步。”29军对向南宛、北宛、西宛进犯的敌军也进行了浴血还击,许多国民党官兵壮烈献身。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我们是一个弱国,如果面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抵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表示了他反对日本扩大侵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芦沟桥抗战,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起点,而不仅仅是局部地区性的抗战?我以为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在芦沟桥抗战后,确定了抗战的方针,发动了全国规模的抗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展开的。而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中,又确实起了政治领导作用,就是说,没有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就不会有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会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本文拟就抗战初期福建的实际,谈谈福建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的过程及一些历史经验。福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尚有十四个游击根据地,其中福建有如下五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所取得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实践证明,国共合作抗日,对于抗战的发动、坚持直至胜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段时期内,国民党推行是一条抵抗日本侵略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的推行,可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是招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大溃退,给抗日事业带来勿须有的曲折,最后导致抗日战争趋向失败;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国民党军队也曾奋起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并使其蒙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两种结果,建国以来我们主要是讨论研究了前一种。对于后一种结果,即武汉失守前国民党军队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也应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廓清国民党反动派方面长期违背历史真实,在这个问题上臆造的种种伪说,同时可以使我们从总结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这点出发,认真而且令人信服地分析国民党主战派在抗日战争中的进步作用及局限性,使全民族同胞从另一个侧面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才是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唯一路线。本文希图把对两种结果的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八·一三”上海抗战(亦称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较大战役。本文试图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探讨上海抗战地位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变全中国为它独占殖民地,自“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立即把侵占华北作为其国策基准。并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制造了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此后,连续向中国增兵,预计在华北,两周内攻占大同,一个月内侵占山西全省;在华东,十天占领上海,三周内攻陷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一个月逼近武汉;然后在广州登陆,占取华南,进而灭亡中国。于是,就在以重兵进攻华北同时,日本参谋本部马上又策划侵占华中。为了  相似文献   

12.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战争中最为剧烈最有声色的一个阶段。探索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战略方针究竟是什么,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颇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过去长期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以片面抗战的路线统括国民党的战略方针,代替对它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它或者表现为不顾后果的拼命主义,或者表现为保存实力的逃跑主义,并无一定之战略方针。另一种意见则主要是台湾的一些史学家,他们认为国民党最高当局早已洞察战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重庆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首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远东指挥中心。抗战八年,重庆因陪都而名扬世界,不但留下抗战历史遗迹200多处,而且留下了十分丰富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藏品。  相似文献   

14.
武汉抗战初期的戏剧运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页。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始,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止,总共不过一年零三个月,但是,它声势之浩大,创作之丰富,在抗战洪波中所起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即使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也是叹为观止的。司马长风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战时战后的文坛”一章中写道;“武汉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和文学发展上都有独立的重要性。”这是很有见地的。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的重要性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武汉抗战戏剧运动之勃发,在于有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九三八年二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改组为政治部,周恩来同志任政治部副部长。该部下设四厅,其中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郭沫若任厅长,阳翰笙任主任秘书。三厅属员三百多人,负责的干部几乎全是作家。知名的戏剧家除了郭沫若、阳翰笙外,还有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有两次合作,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次合作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这次合作使革命势力由广东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第二次合作是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期间,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新局面;最后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硕果。时光荏苒,转瞬四十年了。历史是伟大的教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不平凡的历程,放眼当今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展望祖国的锦秀前程,将有助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武汉失陷期间,国际政治与中国抗战局势的关系。论证了在国际政治制约和影响下,国共两党于“华北事变”前后对日对内政策的分歧斗争、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论证了抗战初期,尽管国共两党抗战路线不同,却能基本上团结一致对外的国际与国内的政治原因;强调了中共提出和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对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文艺研究中,探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文艺运动的领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伴随着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武汉的抗战文艺运动如盛夏的扬子江潮,波澜壮阔。其声势之浩大,动员之广泛,社团之繁盛,作品之丰富,为武汉文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它既是五四和“左联”新文学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为重庆、桂林、昆明等大后方的进步文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国抗  相似文献   

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把中国变成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之战仍属局部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才揭开了中国抗战的序幕。因此,芦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而近年出现的“九一八”事变开端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局部抗战,推动了民众救亡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同时他们在国民党内的率先联共抗日,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给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政治前提;芦沟桥事变后,地方实力派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敦促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对全面抗战的开始发挥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个胜利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国共合作抗战8年,始终无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无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双方仅仅是建立在抗日基础上的合作。但是,国共两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抗战主张,都发表了各自的抗战纲领,即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下简称《十大纲领》)和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以下简称《建国纲领》),二者相比,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