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尽管中国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框架,但是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开展等方面,以及中外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重大举措,都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功启动。然而,中国经济与外贸的大国地位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触发与成功条件。中国外贸的微观特征凸显出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核心基础并不稳固。因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中国外贸层面的微观基础,应是"十二五"期间及其后我国政策优先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汇率是影响黄金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汇率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由于黄金同时具备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黄金价格对汇率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与美元计价的“伦敦金”的价格之比作为黄金平价人民币汇率进行研究,探讨黄金平价对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波动中的影响。将黄金平价作为外生变量,建立了汇率的ARMAX-GARCHX模型,把黄金平价量化映射到汇率波动中,运用Kupiec检验证实了该模型对汇率收益率分布预测的准确性得到提升。通过2016年4月至2022年3月的日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金平价也是影响汇率走势的要素之一,这对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和企业日常汇率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关键所在,发育良好的离岸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流动性供给理论和离岸市场本身的特征分析,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离岸人民币借款意愿、汇率稳定程度和货币管理当局调控力度等四个方面.由此分析中可以得出,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创建主要取决于境外企业对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接受程度、资本账户进一步有管理的开放水平和离岸金融中心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货币国际化的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这即包括高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包括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缺乏一个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以及相对应的完善的企业家文化等微观基础,以及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些都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角度出发,以微观基础与国家战略为框架,探讨了包括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几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指出货币国际化中微观基础与相应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这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居民扩大人民币持有动机出发,审视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微观行为基础。首先构建基于货币替代条件的微观主体货币选择模型,再以香港为样本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预期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冲击短期且剧烈;即期汇率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冲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当地非货币资产收益水平对人民币区域化存在滞后的负面影响。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丰富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加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是夯实人民币区域化微观基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引入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条件,研究了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问题。结果表明,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条件下基于福利标准的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应考虑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程度因素,同时也认为在充当国际计价货币的条件下,人民币灵活弹性汇率机制的形成应配以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陆疆地区因其具有的特殊地缘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会通过货币国际流动、汇率风险与贸易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在梳理两者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基础上,以云南省为例构建VAR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云南省进出口贸易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相互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云南省对外贸易增长,云南省对外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影响滞后。并且两者在对方的质量变化中均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Edwaids(1994)、Elbadawi(1994)ERE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Williamson(1985,1994)FEER模型关于均衡汇率影响要素的结论,构建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要素的误差修正方程,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实际经济要素(国民收入、贸易条件和技术进步等)和货币因素(通货膨胀率、利率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机制的分析,发现货币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短期效应要大于实际经济要素的作用,而人民币均衡汇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稳定机制,实际经济要素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和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而结合世界上已有的国际货币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用区域货币合作、区域金融合作的形式,逐渐从区域货币走向世界货币。在此过程中注意地域经济基础,确保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不要让汇率政策成为经济强国金融政策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巨额的GDP和外汇储备基础、强大的对外贸易以及迅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和图示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阐述了人民币已经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指出了中国应按照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次序路径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货币,与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货币体系变迁,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除了重视国家的宏观政策作用外,还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微观市场作用,以贸易和投资两条主要途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行人民币计价贸易,以贸易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增强本国货币的影响力;以贸易为依托有顺序地拓宽人民币直接投资区域,并辅以人民币金融投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可接受性。本土企业还应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把握好与国家和其他微观主体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现阶段金融环境的汇率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多元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汇率浮动与贸易结构并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以及国际经济出现一些波动时 ,许多学者都主张人民币贬值 ,以抵消危机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也曾是中国长期使用的促进进出口手段之一 ,为鼓励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其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亚洲金融危机后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外贸特征的变化 ,中国出口需求对人民币贬值的弹性趋于减小。本文从人民币币值与中国外贸关系的角度 ,揭示出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基本原因。这种分析对于类似的国际经济与金融波动同样合适  相似文献   

15.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多来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规模小、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弱;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为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实现,我们必须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加快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积极推进境外银行业开展人民币资产业务,壮大境外银行业人民币资产规模,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中资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国际收支说为理论基础,采用2002—2013年季度数据建立自适应预期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预期境外资本流入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一定的影响,而当期境外资本流入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随着资本项目开放,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对此,应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使金融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国内外金融界的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会导致资本大规模进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降低以及货币替代等后果,这给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影响。为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发展必须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制定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建立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和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海啸过后,欧元区各国先后暴露出严重的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受到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而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赤字潮、影响了各国对外贸易及金融市场的效率。放缓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就中国而言,此次债务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外汇资产大量蒸发,同时还有热钱的涌入。因此,中国应在借鉴各国政府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遏制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战略性出口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浙江的出口贸易体系具有"三种要素、两个主体、一个平台"特征(简称"三二一体系"),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及浙江因素,指出浙江出口贸易体系迫切需要实现如下转型:由培育主体向培育市场转变,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借金融危机并购国外企业和进行"人才抄底",内外需协同推动、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大,由市场国际化走向要素国际化,优化外贸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20.
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与人民币汇率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对外贸易主体构成中,外商投资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主体,其对出口或进口增长的贡献率更高,在由于外资流入引致贸易结构发生变动的条件下,人民币贬值无助于贸易顺差的实现。并且,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形成中比重日益提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变迁,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资本主导,贸易结构的变迁以及经济增长内在地要求人民币保持强势地位,并进行相应的灵活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