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刘  祝莉萍 《学术研究》2012,(6):17-22,159
传统时空观离开实践去直观、抽象地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和本质差别,阐明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时空范畴仅仅看成是本体论范畴,即总是指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一般物质运动的时空。也就是说,马克思时空理论被排除在社会历史之外。刘奔先生在《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中,最早论证了马克思时空范畴也是社会历史的范畴。俞吾金先生的《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又通过对马克思时空观发展史的分析,揭示了马克思时空观的实践性。他们在马克思的社会时空理论上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应指出的是,他们在凸现马克思时间观的同时,对空间重视和论述得不够。本文正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社会时空理论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后教科书时期"、建构当代形态的关键路径在于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需要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相互结合的机制问题具体化对为"物"、"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核心概念的考察与分析,即由马克思物质观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存在论层面上理解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的物质观是"实践人学物质观",它以实践观为首要观点,以一般性的社会存在物为基本对象,以异己物与人的对抗性矛盾及其扬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主题。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人学物质观"为存在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乐传新 《江汉论坛》2001,2(5):55-59
狭义相对论通过光速不变的公设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但这种时空实体──“绝对空间一时间”,仍然保持着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本质涵义,狭义相对论并没有揭示时间和空间对物质及其运动的依赖关系,只是突破而没有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从引力相互作用这一侧面,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统一性,全面地破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才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我国哲学界由于存在的先入之见,拔高了狭义相对论而低估了广义相对论的成就,以致造成了在阐释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经典物理学发展了基督教的线性时间,确立了量度物体运动变化的绝对时空观;资本概念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绝对时空观中获得支持,而时空也被资本不断的塑造为资本化的时空;马克思在批判绝对时空观和黑格尔的绝对资本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实现了时空坐标转换的同时展开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透过资本品看到了隐藏在资本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性,破除了资本的永恒符咒,通过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信息交换速度和交通水平的提高,空间壁垒逐渐消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松散,产生了时空分延或时空压缩现象,而这正是资本追求利润的结果。时空化的资本与资本化的时空纠缠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辨认这种误读,应当澄清的事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只有恩格斯与列宁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物质观的发展.以此为鉴,应当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键 《学术论坛》2007,1(1):5-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旧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局限性许多旧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把时空归结为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指出了时空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肯定了整个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无限性,等等。人类时空认识史上的这些积极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赖以形成的前提或基础。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自然科学和哲学自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本质上都是以人与世界及其基本关系、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使命为研究主题的关于世界图景的理论。严格地说,不同派别、不同时代哲学之间的分野,主要不在于研究对象本身,而在于怎样理解和把握对象。马克思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也主要不在于被研究的对象,而在于马克思运用新的哲学思路和哲学方法把握对象。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所以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催发了一场新的革命性变革,关键在于它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其内在灵魂的。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直接涉及到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特点的理解,也直接涉及到对马克思哲学的评价。因而深入研讨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意义实在重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东岳论丛》2006,27(4):32-37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逻辑起点,这一基本观点较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全面阐述了实践观思想的合理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自然存在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人化自然论和劳动二重性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近代西方哲学家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解决为线索,阐述马克思实践观的提出,是以往全部认识发展史的合理结果,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回答,它即是马克思的思有统一观;实践观改变了思维与存在统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方向,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15.
肖士英 《学术界》2023,(12):13-22
现实对象性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完整科学形态,因马克思并未对其作系统完整阐发,而仍处于幽闭状态,以至于学界对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的理解,因只能限于他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有限论述,而把其曲解为以直观性、外在性、非反思性等为特征的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从而阻碍了实践哲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马克思实践性唯物史观来消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使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得以解蔽,就成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内在使命。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把现实理解为人及历史递进性存续的过程,把现实对象性实践理解为服从对象性存在内在逻辑、满足现实内在要求的对象性实践形态。该实践观本质属性是由递进性展开的诸层属性构成的整体。内在性实践、外在性实践、实践间性、实践周期等概念,构成支撑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取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而得以出场的必要思想纽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实践观新解汪闻生近年来,哲学界在关于主客体理论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解。但是过去理论界基本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去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而马克思本人的实践观不但没有得到完整的反映,甚至受到...  相似文献   

17.
<正>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要素和发展的思想的阐述,是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的最后一篇论文.上文谈到,作为总体的人类实践,是由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交往实践、生活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实践组成的.而不同形式的实践和每一具体的实践活动,又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实践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又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也作过经验的考察和理论的阐述.这是我们考察新哲学的实践范畴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关于实践的要素第一,从基本框架看实践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的要素的揭示,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主要对象.因为作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的物质生产劳动,集中地体现了各种形式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同时,他们对物质生产实践要素的阐述,是先从构成它的基本框架着眼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基本框架是由若干骨干要素来构成的.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18.
交往问题是一个具有显明时代特征的哲学课题,它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近期众多学者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拟从若干热点问题作如下概述,希望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以利于讨论的深入。一、关于交往实践观的概念界定众多论者指出,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主体本质进行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尺度,也因此而构成贯穿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的科学的实践观的产生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只有这样来认识,我们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童萍 《东南学术》2021,(4):66-74
整体性原则是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理解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原则.以整体性原则审视马克思正义观,可以发现秉持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事实和规范的统一、批判和建构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面相.坚持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性原则,对于我们促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