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晓峰 《今日南国》2006,(17):34-35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无论如何也不愿承认那些因走上讲坛而走红的专家学者是明星,那些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学者,因为这个节目而为人熟知,那些曾经很有名气的学者、专家,也因为这个节目而更受人关注。甚至,有些学者比现在的明星还明星,他们拥有的观众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明星,易中天就是其中一个。去年,记者采访“百家讲坛”策划人解如光时,他曾说:“明年最火的应该是易中天,因为我们要让他讲‘三国’。”今年采访万卫,他说:“下一个走红的是王立群。”王立群现在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跟去年易中天在公众当中的知名度一样,除了他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十问易中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娟 《江海纵横》2006,(5):49-50
在迈进人生中第59个春天的时候,易中天教授的名气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如日中天了,很羡慕他的名字,起得好,姓也很好。“百家讲坛”下的易中天教授,不再是一幅中华小立领分头形象,更亲切更随和,但幽默睿智不改,是一派东方人的帅。读书报: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和《品三国》的热卖,有媒体将您的“品三国”定义为“时尚史学”、“摇滚史学”,也有学者评论您为“出色的说书人”,喜欢您的很多听众认为您这样的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您对历史的描绘方式与当下受众的心理十分契合,请问您是如何找到这样一种表述方式的?易中天:拿曹操来说,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3.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品三国》捧红了易中天。《论语心得》让于丹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超女,如今易中天和于丹时代过去,一个自称“北京猿人”的纪连海相声加评书的独特演讲风格,再一次征服了广人观众,被称为《百家讲坛》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在日前山东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的新书《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和《马瑞芳说聊斋》签售现场,易中天、于丹、阎崇年等前往助阵,各位调侃取乐亦都是林中高手,不仅令现场笑声阵阵,更重要的是创下两个小时签出600本书的累累战果。  相似文献   

5.
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横捭闺,雅俗共赏。2006年10月27日下午,易中天教授来到成都大学,与成都大学师生畅叙人生,笑谈读书,品话三国。  相似文献   

6.
近年出现的一批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选题的原创性电视节目,获得了观众与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可。在选题创意和设计制作上,这些节目抓住传统文化的某一个点或面进行具象化传播,在“老”选题上做新文章。走具有开创性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传播之路,既为电视节目在新的技术条件、社会语境下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有效的传播效果,发挥属于电视媒体的媒介议题设置功能;同时也可以有效唤醒受众内心民族归属性的文化意识,实现民族文化基因的有效传承和巩固,进而构建民族文化认同。这是增强电视媒体传播竞争实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文化交融的宏观形势下,国内掀起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热潮。客观来讲,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创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及形式,助推了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但从深层次而言,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值得引起广大电视工作者的深思,其所产生的国内节目同质化及依赖性,均为我国电视节目模式的未来发展带来启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持节目研发、节目内容追求文化内涵等建议,以期实现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拥有了全国万千“粉丝”,有人甚至大喊“嫁人要嫁易中天”!2006年12月,就在他的《品三国》发行过65万册之时,这位阔别故乡多年的游子回到了长沙中南大学讲学。家乡“易迷”们在领略了其博学多才、幽默睿智的风度后,更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的“学术超男”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1):4-12
易中天,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讲美学与术学课程多门,著有“随笔体学术著作”《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书城坛》、《书生意气》等,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时报》、《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及《书摘》等报刊开设专栏,其作品在国内外拥有众多读者。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话史风格,深受全国各地电视观众的喜爱。易中天的“三国”系列讲卒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起强烈轰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都表明: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陕西歧山远奔江南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揭开了中国江南文明的序幕。然而,古梅里即今日的梅村却以著名书法家之手,挂出了“江南第一古镇”的匾额。那么梅村究竟是“江南第一古都”还是“江南第一古镇”呢?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及史料深刻地辨析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无锡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无锡应该打好吴文化这张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