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念孙认为典籍中“倚”和“循”常常“形近而误”,并将大量的“倚”校改为“循”。但对典籍中“惰”和“循”的致误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倚”几乎都是在表遵循义时被认为由“循”所误,而表其他义时则不被言误,用“形近而误’’说无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对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倚”与“循”同有遵循义,不烦校改。  相似文献   

2.
鲁迅《故乡》中的“恣睢”一词,论者多认为乃“横肆”之意,可与“暴戾”一类词发生联系,但难与“辛苦”发生联系.该文就此作了考辨,指出“恣睢”的基本意义乃纵性情、纵心肆志,它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和“暴戾”或别的词连用;可用作贬义,也可以用作褒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中《孟姜女》、《王昭君》、《董永》、《张义潮》、《张淮深》等变文进行补校,对《捉季布传文》又提出几条补校意见。或补缺文,或对错乱难晓其义的文字探求本字、更正标点、揭示致误之山,皆言之成理,甚有参考价值。如“莫怪适下频下泪”,作者以“适”为“滴”之误,“下”为重迭号之误;“红检偏承宠,青娥侍妾时”,以“检”乃“颜”字之误(涉“验”而误),“妾”为“寝”字之借。皆一经点破,原文之义豁然。  相似文献   

4.
王念孙认为,《荀子》“脩道而不贰”中“倚”、“贰”二字分别由“循”和“贰”形近而误。但通过对典籍中“脩”和“循”的致误情况进行统计,考察典籍中与“脩道而不贰”语境相近的“贰”的含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前人的训释加以分析,我们认为“脩”与“贰”均不误,“脩”有“遵循”义,“贰”为“改变”义。  相似文献   

5.
今本《礼记·缁衣》第二十章的“正”字,其早期文本有作“匹”字者,汉儒和清儒于此多有研究,郑玄还明谓这个“正”字为“匹”之误字.今得简本《缁衣》对读,证明确乎如此.但是,从文字发展源流上看,战国秦汉时期的“匹”字与“正”因形近而致误或音近而通的可能性都很小.《缁衣》此章文本的变化应当是编定《缁衣》篇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儒者更动了早期文本的结果.这一更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与调整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花庵词选》二十卷,上编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李白以下的唐五代和北宋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词作五百余篇,下编十卷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康与之以下的南宋词家八十八人的词作七百余篇.它是从五代以来到今天为止的许许多多唐宋词选中的一部特出的选集.这部词选的好处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与后来人编选的许多唐宋词选比,它的优越处在于“不隔”——后人的选本,固然有高出于古人的地方,但是往往存在“以今稽古,病在不亲”(清人高士奇《绝妙好词笺序》语)的缺点.而《花庵词选》的编选者黄昇,由于本人就生活在宋代这个词的“黄金时代”中,所以就能避免后人常会犯的隔雾看花、隔靴搔痒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读书札记     
一、《长恨歌》“宛转”非俗语词白居易《长恨歌》有一名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其中“宛转”一词,现今通行的唐诗选本大都释为“缠绵悱恻的样子”.对此,傅如一在《“宛转蛾眉马前死”笺注指误》一文中曾作详细辨析,此不赘述.黄征在《魏晋南北朝俗语词考释》一文中认为,《长恨歌》中的“宛转”一词是俗语词,应作“剧烈翻动”解,以“状写杨贵妃被尺组勒死时竭力挣扎之惨象”;且引陈鸿《长恨歌传》中记明皇奔蜀、马嵬兵变、贵妃赐死一段中的“展转”一词作为旁证.对此,我不敢苟同,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轼((寄刘孝叔》一诗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哪得谱。”王文诰注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乃谓“误占久虚之等”也。 按:王说误。“误占久虚之等”,出《东坡集》卷十六《谢制科启》,乃嘉祐六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断词”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马氏文通》中的“断词”是指介于起词与表词之间的“为”“是”“非”“即”“乃”诸字。它是一种句子成分 ,而不是一种词类。它同起词、表词一起构成“起词 断词 表词”句式 ,可以把“断词”看作是与表词相对的“坐动”即谓语动词。“断辞”同断词的意思完全相同。“决辞”有 5种意义 ,其中只有一种意义与断词相同。“决词”少见 ,其意义较为含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考证了独孤授、独孤绶本是一人,《全唐诗》收其诗时却作二人,是错误的.继而论证了独孤授乃其名,绶当是其字.最后考订了独孤授应博学宏词试是在建中元年初春,而非大历十四年,徐松《登科记考》误.  相似文献   

11.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醒世姻缘传》为例探讨近代汉语"个"前"一"的隐现问题发现:"个"可以分为量词"个"和非量词"个",除了在个别特殊结构中必须显现外,非量词"个"前的"一"一般隐省。量词"个"前"一"的隐现与句法结构有关,"一个"或"一个+NP"前没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必须显现;"一个"或"一个+NP"前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可以隐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较难索解,一些辞书也解释不确。运用现代汉语方言资料及其他典籍文献、参考有关辞书考察其中的9个词语,并探索词义的来源,可知:“抖露”有“揭示”义,“方便”有“设法”义,“拐”有“捎回来、带回来”义,“尽”是表极限的程度副词,有“最”义,“话”有“事”义,“口舌”有“发议论、说闲话”义,“能”有“将就”义,“清楚”有“完毕”义,“歪”有“躺”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词“复雅”理论在理学“崇正”思潮影响下形成了以东坡词为“正统”的词学正统论和词学宗派论,而词的创作则在发展东坡词法基础上逐步形成以“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为表征的宗义理词风。在词人群体形成及演变方面,理学人士对苏学的推崇不仅直接促成了南宋苏轼词派的形成,而且在苏、辛词派交替过程中起极重要的中介作用。随着程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宗程学或具有程学倾向的词人不仅从思想、理论与创作方面拓展了以崇苏为基点的“复雅”词风,且还以极大热情参与辛派的建构并逐渐形成理学家词人群。考察南宋词风演变及词学理论的文化背景,理学无疑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将难以对南宋词理论实质、词派演变及创作倾向作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当补收"看笑声"和"响快"二词,并给"恭敬"增加义项。本文提供现代汉语方言和历代文献两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吴嵩梁《石溪舫诗话》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嵩梁是清代嘉道诗坛的名家,时有“诗佛”之称。吴氏的诗学观集中反映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中,该诗话作于嘉庆十五年至十八年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价值,而且反映了吴氏独到的诗学理论体系,对研究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均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作用,值得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起)闲居在家。“方”指法度、准则。“哂”指笑,但此笑同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庄子·秋水》)中的笑。“撰”作“馔”,“馔读日诠”,诠指“善言”(积极进取的话语)。“沂乎浴”指“岁时祓除畔浴”。“风乎舞雩”指唱吁嗟雩祭(舞雩是雩坛之专名)。“咏而归”指咏唱《诗经·噫嘻》而归。“吾与点”一语,即流露了孔子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曾哲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学位授予的特点决定学位授予权是一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共同作用的行政权。论文答辩委员会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只对论文质量负责,学位评定委员会与论文答辩委员会是专业评价的委托关系。学位评定委员会把专属于自己的学位评定权力让渡给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两者地位相等,责权一致,不存在隶属或者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是以所有委员为计算依据,而不是实到委员的投票数为依据。学位评定过程中不应投弃权票,或者通过技术设计避免弃权票难题,在计票时弃权票不应计算了总票数之内。司法介入学位评定有其必要性,但司法审查仅限除纯学术评价内容之外的其他事项,还应允许学位申请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0.
“没”用作副词表示“未然”,一般不能与表示“已然”的“了”同在一个句子里,但在一些句子里它确实可以和句尾“了”共现。本文分析认为这些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都有“再”或隐含了“再”。“再”表示一个动作过去发生过、将来还要发生但是现在未发生,“没+再”表示一个否定的状态从过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与当前状态相关,所以可以跟句尾“了”共现。另外,“再”表示动作的重复,所以谓语动词是否能重复决定了这类句子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