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正相关,主要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则存在着负相关,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为充分发挥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强化其正相关,弱化其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同种类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种类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全部生产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不是实质公平问题,而是实用公平问题.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按贡献分配是相对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按要素贡献分配并不能保证初次分配的公平.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判断,但并不存在单一的简单而直接的判断方法.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的实现,既要利用市场机制,也需要政府积极而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玲 《人文杂志》2001,(6):66-70
本文首先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加以阐述,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应通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而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应重新设计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以解决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问题,最终着重对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分配;二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国民收入;三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各生产要素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即“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承认和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尊重,按劳分配隶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一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价值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都具有正相关.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劳分配存在前提和分配主体转换的公平性、分配依据和利益结构及其主体地位的合理性5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3个方面.强化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因素是经济主体拥有生产要素资源的数量以及要素的报酬率。显然,要寻找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首先必须从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以及要素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这一源头上进行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其微观动因、内在的分配过程以及特殊的分配方式;而研究要素分配问题,关注的是生产要素在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布情况、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以及这种分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层面的分析,不仅能阐明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问题,更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经济运行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阶段 ,由于多元化生产力结构和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在收入分配上只能采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本文深入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等。总之,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还要集中财力,振  相似文献   

11.
关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一种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护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第一个要素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等于生产要素的贡献。第二个要素是:全部产品形成的收入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恰好分配完毕,没有剩余。由此,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结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存在剥削。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围绕着其能否成立,经济学界开展了激烈的争论。本文首先介绍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两个要素的论证过程,然后进行分析并介绍各种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两种提法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同异点的分析及其科学性的评价,最后得出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法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按要素分配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获得收入分配权,因此,按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安排。基于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要素财富论揭示了要素所有权在财富创造中的协同作用,丰富和完善了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价值分配和消费资料分配的一个基本规律,它是由生产要素归属不同所有者的必然结果.但决定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是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他权利如在既定制度下的劳动力所有权、市场垄断权力、政治集团势力等都是分配形式的影响变量,但都不是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实践中需要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的不同使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必要和可能.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市场配置方式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一些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依赖的各种经济资源即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专利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 ,按投入及其所贡献的要素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换言之 ,出租土地就应取得地租 ,提供劳动就应获得工资 ,投入资本就应取得利息 ,企业家付出的经营管理就应获取正常利润、技术、信息、专利等提供的所有者也应取得相应的报酬。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突破 ,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分配理论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 ,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 ,马克思分配理论才能保持其实践价值。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一条新原则 ,也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辽宁老工业基地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应尽快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深化税制改革 ,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燕 《江汉论坛》2023,(1):39-45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和实践途径,要着力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初次分配的改革能否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极化的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现阶段,初次分配改革还存在突出的难点:目前初次分配体系内,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依然不明显;城乡均衡一体化发展不足,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非公有制经济范畴内,要素占有的差异性拉大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极化效应;农村居民初次分配的收益不足,低收入群体增收较为困难。在初次分配领域需要改进的措施有:在公有制经济内提高按劳分配的比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内,限制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极化趋势;缩小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潜能,丰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创收渠道,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通过规范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占有差异来规范居民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理论面临新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平 《学术研究》2001,(12):55-58
自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收入分配理论被不断突破.劳动价值论受到新的挑战,而生产要素价值论对市场经济实践具有解释能力,本文探讨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