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去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名声最著者有两人,一是法显,一是玄奘。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条丝路上,还有一个北燕龙城的高僧昙无竭。昙无竭西行取经,要比玄奘西行早二百多年。他的取经路线,正是那条穿行于亚洲腹地,将东方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串联在一起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一昙无竭,北燕龙城人,即现在的辽宁朝阳人,俗姓李,因自幼崇敬佛事,十来岁就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法勇。昙无  相似文献   

2.
马义  丁铭 《今日辽宁》2007,(5):56-57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实,还有比唐僧早行200多年的西天取经人,他就是燕僧昙无竭。说来也巧,我们是在辽河流域采访中偶然了解到这一线索的。当时我们与辽宁省朝阳市文化  相似文献   

3.
朝阳不仅有久远的佛教历史和灿烂的佛教文化,而且还有被誉为"东北第一佛教名山"的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朝阳城东,古称龙山、和龙山,清初改至今名.前燕王慕容鱿将东北第一座佛寺--龙翔佛寺建于山上,使凤凰山成为东北佛教第一山.后燕、北燕、北魏、隋、唐各代,陆续在山上增修扩建,形成由许多座塔寺构成的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群,与东北重镇龙城一起,成为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东北地区第一处佛教圣地.据史料推测,北燕昙无竭和昙弘等僧人,有的可能就是凤凰山上某寺院的高僧大德.凤凰山上三燕至隋唐时期的佛教遗迹有瘗埋僧人遗骨的摩崖佛龛和两处塔寺遗址,应与龙翔佛寺有关.  相似文献   

4.
唐僧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历史上还有比唐僧更早的西天取经人,北燕高僧昙无竭就是其一.昙无竭取经出发时间是公元420年,比唐僧取经早了207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名为"凤凰山"的有很多.然而,一座大山承载起商周遗韵、晋宋风情,续写着千年绵延不绝辉煌佛教历史的,只有这座位于辽西腹地的朝阳凤凰山. 朝阳凤凰山地处朝阳市区东4公里处,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凌河从其脚下蜿蜒流过.前燕王慕容皝将东北第一座佛寺——龙翔佛寺建于山上,使凤凰山成为东北佛教祖庭.据史料推测,北燕县无竭和县弘等僧人,就是凤凰山上的高僧大德.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中国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在中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男女老少人皆知之。此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大约生于16世纪初年,卒于16世纪80年代。在吴承恩写成《西游记》之前,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出现了若干文学作品。例如,宋代有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初有杨景  相似文献   

7.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1):140-145
明清章回小说中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人物,通常是配合作者用以传达创作意图的叙事权威。要理解孙悟空这个形象,必须注意到孙悟空这一长期被忽视的作为唐僧精神导师的身份。孙悟空作为唐僧修行导师这一身份具体体现为如下一些叙事功能:他对取经队伍的分工一清二楚,他对神佛的安排和唐僧的磨难了如指掌。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特意安排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断点化唐僧,并引导时时口念《心经》的唐僧领悟《心经》精髓。这些功能就使得孙悟空成了一个全能全知的权威叙事者。西游记的叙事规则受制于性命双修这一宗教目的,因此,我们分析相关人物时需要从宗教叙事的角度加以考察:孙悟空的降妖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赎罪,孙悟空的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还有自我修行和点化唐僧的任务,孙悟空所具有的赎罪者、修行者和修行导师这三重身份又都是附属于唐僧的心性修炼的,因此,唐僧才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唐僧的心性修炼体现了作者对《西游记》的整体构思。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结构两方面重新观照解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原型性主题乃是寻求与回归。西天取经,是寻求的具体形式;从天界贬谪尘世,再由尘世修成正果回归天界,演绎的是一个简单的贵族回归的叙事结构。这种解读富有深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张锦池一、小引玄奘形象的演化,由《三藏法师传》而来元取经故事而世本《西游记》,是个历史发展过程。人物之来历的日趋神异化与精神境界的日趋世俗化,构成了这一演化过程相辅相成的两个主要方面。概乎言之,其来历是由“动而璋特达”的世家子弟演变为...  相似文献   

10.
一、玄奘一生的弘法活动 玄奘是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其毕生的弘法活动,先是西行求法,后是翻译佛典。 他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五万里,所闻所履138国。他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当时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娑论》、《因明》、《声明》等论典,重点钻研了《瑜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