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社会主义信仰及其存在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涵泳于马克思笔触的与资本主义质底殊异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理想模式存在的未来社会构思,它从"终极关怀"的意境感召人类超越现实局限两追求未来理想,因此可被看作是一种无神论信仰.这种信仰的理论基石是人的社会化本质.正是在"人应当拥有与自身本质相配称的社会"的意境中.马克思界定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共产主义社会(至少与共产主义社会同义)的未来理想社会.这种社会主义信仰对我们今夭资本逻辑统治的全球化时代具有批判性、导向性、意识形态性三大功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今天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上并非马克思原意的后资本时代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因此,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发展战略都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2.
从学理上看,"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对现阶段我国所存在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前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落后因素间关系及其演变趋势,进行深刻哲学反思的逻辑结果。这一论断有三个相互联系、顺次展开的重要规定:把发展符合宪法和法律规范的、拒斥"权力寻租"和"裙带关系"等的非公有制经济与遏制、消除前资本主义的落后和腐朽的因素及其影响有机统一起来;在"立"中创造性地转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正确地引导和限制"资本逻辑"追求利润最大化趋向(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克服"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的局限。"驾驭‘资本逻辑’"的最终目的在于超越"资本逻辑"。这三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捏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科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并有助于克服我们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右"的或"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分析是理解<资本的关键.社会主义不能超越商品经济阶段,因侣此,"人的物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认清"拜物教"的本质,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决不是说可以任意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只能在政权性质和所有制形态上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上,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较成功地、初步地解决了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设想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郗戈撰文指出,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马克思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能够指导和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一种总体性的现代社会理论,主要透过资本主义、资本逻辑来审视现代性的生成、矛盾与超越问题,通过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来开启社会主义新现代性建构的路径。这些思想只有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彰  相似文献   

6.
资本逻辑在整体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推动现代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资本逻辑内在矛盾运动的激化过程正是当代种种发展风险生成的内在机制.当今人类文明所遭遇的风险境况表明,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的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可欲性、合理性和正义性.应对无人能幸免的风险挑战,消弭贫富阻隔和对立,以人本逻辑反思并超越资本逻辑,重建被资本抽象化了的生活世界,为社会主义的正当性提供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7.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时期,在学术界有不少同志根据马克思对沙皇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8页)的预言,以苏联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达历史时期,便开创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便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例,论证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超越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有两种形态"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即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即建立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两种前途一种是由于不能坚持一条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发展道路,导致社会主义解体,被迫重新选择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一种是由于坚持一条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发展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过程中,"补生产力与市场经济之课",不断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经济理论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这一切都源于马克思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哲学观的改造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前提,马克思首先确立了客观科学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而非终极形态,这为其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术语革命"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核心,通过剩余价值概念,马克思揭示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逻辑,发现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不仅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还会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逻辑,为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现实,同时也需要努力实现一些"术语革命"。  相似文献   

11.
张中文 《学术论坛》2006,30(11):91-9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等级制”和谐社会,也不是按照资本的发展逻辑构筑的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制度前提是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它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性安排,实现以劳动为主导的社会和谐,其实质是一个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的规范性与阶段性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但是,社会主义却不是什么"善良愿望"或"最高理性",它是经济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就在于他们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唯心史观,发现和运用了唯物史观,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取得胜利的途径.马克思当时勾画的社会主义的规范,是以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将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一系列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为大前提的.在那些国家中: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日益尖锐;被资本呼唤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使物质资料的生产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造成两极分化,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阵  相似文献   

13.
刘杨 《理论界》2013,(11):4-6
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为人类克服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人、自然、社会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遵循的资本逻辑原则是导致危机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预示着人类必将通过走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的思想历程,着重评述了马克思的第三个伟大发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阶段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遗产之精华在于,通过《资本论》及手稿揭示了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内生机制。资本是一面反映人类特定历史存在的镜子,它的内在否定性既是人类生存困境的折射,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辩证过程。资本的扬弃逻辑和人类的自我超越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  相似文献   

16.
舒建华 《理论界》2014,(9):14-18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社会几乎完全被资本逻辑所统治。但是这种资本逻辑自身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界限,这使得超越资本逻辑成为必要和可能。黑格尔做出了超越资本逻辑所造成的分裂和对立的尝试,但他的尝试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虚假统一。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概念,在批判资本逻辑的基础上试图为超越资本逻辑找到一个可能性的途径和维度。  相似文献   

17.
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高兹从其存在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也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恰恰是前苏联背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果。生态资本主义并不能改变资本逻辑,其天然具有反生态属性。生态资本主义并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仍然会导致生态危机。他认为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必须构建以生态理性为基础,形成以后工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稳态经济发展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超越具体化的时间和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依然具有回应时代的张力.这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依据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勇于"自我纠错".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正确的体认,也更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进行理论反思.社会主义体制创新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