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就业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江苏省农村人口的流动存在着积极作用,它缓解人地资源矛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同时,随着农村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全省农村人口流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市地区、城镇数量不断增加,等等.为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近20年来,人们先后建立了多个城市化人口动态模型.在众多的模型中,比较著名的有Keyfitz模型、Rogers模型和联合国人口局提出的扩充的Keyfitz模型以及Logistic模型;其中,Logistic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相似文献   

3.
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因此,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城镇化)是指杜会生产力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趋势和过程,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城市化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资谅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经济布局.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素质。从咸阳的发展来看,加快城市化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在我省取得了园满成功,但笔者认为在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具体操作中,尚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一、普查方案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普查时点标准时间的确定与农村实际情况有一定矛盾这次农业普查的时点指标的标准时间是1996年12月31日(访问登记和复查从1997年1月1日开始到1月31日结束),从黑龙江考虑,一方面,这一时期,正是农民忙着准备过年(每年春节一般在2月初,1997年春节为2月7日),事情较多,心里因素较复杂,而且乡、村忙着收益分配工作等阶段;另一方面,农户的农业生产结束时间较长(一般10月末),不利于对调查表中有关项目的回忆,易产生提供误差。2、普查登记的范围不够全面,没有囊括所有农村住户和生产单位按照《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办法》中第一条所述,普查是要准确掌握“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清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貌”,而在实际普查中,则只对农村住户(指在农村长期居住、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住户,不包括五保户、非生产经营户)、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行政村、乡镇、非农乡镇企业和农业用地等进行填表普查。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农村的非农业户如职工户、寄居户(居住在农村、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五保户和非农、非乡镇企业的生产企业(在农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三种力量依次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健 《中国统计》2012,(1):48-49
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体。城市化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21世纪以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在全国位居前列,每年城市人口增加量都超过100万。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稳步推进,2010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到2010年,中国将有近两亿农民进城务工,这意味着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使庞大的农民工由进城务工的短暂的转移向在城市定居状态转变,并最终实现其身份和地位的本质变化,已成为中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正是从最有希望的城市化流动人口-外出务工农民入手,关注中国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基本状况,以期对我国城市化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某区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不同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其城市化动力结构是不同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数量化,有利于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一套高效、合理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引导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然而,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供给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要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根本点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自主权利意识及需求表达能力,进而才能实现有关体制机制的转变和供给机制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四川省情》2005,(7):37-37
农业税免征后出现新问题为了全面落实中央[2005」1号文件精神,四川省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这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免征农业税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亟需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破解。人地矛盾纠纷增多。农民种田实现了“零负担”,许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轮“要地热”,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人地纠纷。这当中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返乡要地的现象最为普遍。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更正     
陈智 《四川省情》2005,(8):42-42
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走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是支撑,城市是载体,工业实力发展强大了,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完善了,就为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在城市化途径上,我积极赞成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少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单位面积产出来看,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粮食主产区肩负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任务.因此粮食主产区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受我国现行土地均分制度的影响,粮食主产区目前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太小,达不到规模效益.因此,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根据现行政策,经营规模越大补贴越多,也给农户带来了补贴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目前对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种看法,认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或工业化的发展,要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提高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湖北省在“十五”规划中甚至于明确提出:力争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8%的发展目标。城市化发展速度应该如何确定?对此本文试图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来研究湖北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指出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理论研究方向,包括:利用DEA与层次分析结合方法构建城市带物流发展度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揭示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产业动力机制,并梳理各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分异规律;基于物流选址、配送模型,结合城市体系空间与规模结构,阐释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空间动力机制;以大型物流节点规模与数量不断增长现状特点为基础,阐释西部地区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再造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统计》2000,(6):38-39
为切实了解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最近我们选择了六团镇湾镇村与高桥镇屯粮巷村作为典型调查区域,对其506户农户中16至60周岁的996名劳动力作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并结合1999年农村劳动力年报资料作以下分析.一、调查结果1.第二、第三产业为就业主渠道.80年代,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部分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从本次调查结果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仅占调查人数的8.2%,从事第二产业的占61%,从事第三产业的占20.7%,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化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地区被视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间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省7000万人口中约有七成居住在农村,4858万人口的农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研究农村市场的结构和类型,探讨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购买能力和消费心理等等,对把握与研究开拓农村市场有重大的意义。一、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情况广东农村市场是由家庭承包制启动、由利益驱动、由需求带动、由政策保障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我省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农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也比较快。从1980年开始,广东逐步放开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到1992年,粮食价格也全面放开,农村的市场化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价格的放开,使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