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现代性条件下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自由 ,现代性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特征。哈贝马斯认为 ,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导致社会分化 ,现代性即分化性。社会分化导致文化分化 ,文化分化导致文学分化以及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文学价值多样性在现代性条件下多元共处、互补 ,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高宏生 《社会科学家》2004,5(4):139-141
本文从生命论的视角看待文学不同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的地方,在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强调对文学进行外部研究,强调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去把握文学的意义,认识文学的价值,属于文学的外部视角,而生命论文学观侧重的是对文学进行内部观照,透过文学的现实功利价值去发掘文学深层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应当引起理论界的注意,就是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学与文化的冲突日益明显。一方面,纯文学的现代主义思潮涌起,它的非理性倾向导致对传统价值的毁弃,也引起主流文化的强烈反弹。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兴起的背景下,俗文学崛起,它的消遣娱乐性后隐藏着的反文化性消解着传统文化规范,也引起主流文化的警惕和抵制。这种文化冲突不应仅仅归结为文学的堕落(如前不久发生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就有这种倾向),因为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是文学作为特殊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异质性所致,而市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不过是诱发和强化这种异质性,从而导致文学与文化冲突的外因。这启示我们,必须把文学作为异质文化来考察,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调适文学与文化的冲突,而且会深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从而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历史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相互应和,历史文学追求的最高价值"史诗性"也随之不断发生质的变异.从新时期简单的政治认同,到价值裂变下的认同消解,再到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建立在精神支撑基础上的历史文学"史诗性",一直是整个社会价值重建的核心凝结点.历史文学在一个世俗化、欲望化的时代肩负着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寻找现代民族认同建构的丰厚资源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从事文化研究的工作者无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将目光投注于文学,十分重视把深入细致的文学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然而,多年来,从事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却往往奉文学是否反映社会与历史的真实为唯一准则,忽视将文学及文学的研究置放在文化这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加以考察与探究,这不仅难以开拓研究的视野,而且导致对某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仅作表面的判断与评价,无法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视之,“文化热”的普遍掀起不啻是对文学研究的一个巨大冲击和推动。目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重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公共领域的有机联系 ,是有志于批判性知识分子志业的文学工作者的紧迫使命 ,但学科专业化的结果已经使得研究文化现象的各学科 (如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学、文化学、美学等 )之间产生严重隔阂 ,而知识分子的专家化则导致专家 (比如专业文学研究者 )与公众的分离、文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与更广泛的社会公共领域的分离。本文力图要表明 :文化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领域 ,有助于打破文学研究和批评、尤其是大学与研究机构中的文学理论话语生产 ,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日益严重的分离 ,促使文学工作者批判性地介入公共性的社会政治问题。在文化研究的视野 ,文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文化研究 ,是一个解放工程。文学批评家应当自觉地参与重大的文化价值问题的讨论 ,并把这种讨论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构一种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对抗性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6):85-89
南唐刘崇远的《金华子杂编》,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晚唐五代史料,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文学风尚等都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一是记载了帝王、藩镇、官宦的言行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客观反映了晚唐五代社会现实,有政治资料价值。二是记载了晚唐五代文人轶事及文学活动,有助于研究作家作品及创作情况,有文学资料价值。三是记载了唐代科场轶事、士族风尚、民间娱乐等内容,有社会风俗和文化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变迁改变了文学的初始条件 ,调整了文学言说的现实语境 ,置换了文学的生态背景 ,从而导致文学的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其中 ,价值卸落是文学表征危机的内在制肘 ,而文化殖民渗透、“现代化”的宰制、“文化工业”的复制 ,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全球化图式 ,则构成文学失语焦虑的外在成因。互联网的出现耦合了文学的自由本性 ,带来文学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文学的表征危机 ,缓解了当代文学的“失语”焦虑。文学应该抓住高科技时代的生态机遇 ,掌握网络的主动权 ,以此创造新的文学生长点 ,发展艺术生产力 ,给自身带来繁荣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魏饴教授在《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一文中把休闲文学界定为一种与“言志”、“载道”的传统文学相对立的文学类型,它不追求政治功利性,旨在满足人的休闲需要,魏饴教授把道德教化排除在休闲文学的价值之外,认为休闲文学的“最大价值即在于能让读者从社会政治中跳出来,真正自由地思考自我,体验人生,回归到现实的‘自我’、‘本我’上来”,[1]很显然,这一立论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的基础上:即政治功利型文化和消闲娱乐型文化。一 一般说来,政治功利型文化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