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格的基本特点与类型,有利于我们评估和预测各民族的群体行为与心态。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彝族与汉族和苗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文化背景及其与各民族融合程度不同,而呈现出相似或完全不同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探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和人格测量工具的适用性。根据人格结构的词汇学假设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表现出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显著差异;因此修订西方的人格量表需要首先探索其量表结构,并增加新的项目。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结构差异源于对行为的解释及对行为归类的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重视跨文化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心理学、文艺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文化作为一种人格因素在作家人格结构中的形态和功能,提出并论述了作家人格结构中文化遵从和文化背离的修论或矛盾这一传统与创新的文学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二元人格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人格结构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当前的中国社会是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转型社会,因此,当前中国社会人格结构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二元人格结构.仅从观念层面看,当前中国社会的二元人格结构表现为安稳型择业观与风险型择业观并存、价值型择友观与工具型择友观并存、社会条件型择偶观与个人素质型择偶观并存.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将从对立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烛照下,“二拍”中的情爱女性大致可划分为三类:超我人格控制的情感主体、受制于自我人格的情欲主体以及本我人格驱遣的欲望主体。情爱女性不同的人格结构建构与晚明复杂的社会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和中国诗人李商隐 ,虽然所处的时空、文化背景相去甚远 ,他们的作品引起的阅读效果和接受效果却很相似。本文通过平行比较 ,寻找深层原因 :他们个体敏感的心灵和人格结构相似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取向相似 ;并且 ,写作目的和写作方式相似 ,这使他们的创作形成相似的美学风貌 ,并客观上成为各自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转型的前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开放性(Openness)人格维度的本土化内涵及其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1 500多名被试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Openness分量表,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开放性人格维度包括宽容与尝试、情感与审美、享受幻想、理性与思辨、理智与宽和以及求新与思变等六个因素,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Openness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行事风格、才干和情绪性等四个维度存在相关,与善良、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三个维度没有相关,并且存在独立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成分.同时,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不存在独立的开放性维度,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而且大多以消极的人格特点出现.此外还对开放性人格维度与创造性的关系,中国人是否缺乏创造性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众多的人格结构模型中,“大五”因素分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格结构理论。而历史上的“大三”因素和新近提出的“大七”因素模型在人格结构领域中也很有影响。分析比较这三类模型,并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五”因素作为标准,可以概括出三类模型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言,人格结构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人格结构是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其形成过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语言中留下明显的痕迹。通过对语言中有关人格特点的形容词的分析,可以获得人格结构的具体维度,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文化的内涵,从中文和英文人格形容词入手,通过系统分析,得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人格结构,由此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其与西方文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路遥的人格结构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其人格结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本文从苦难意识、英雄情结、政治情结、平民意识四个方面对路遥的人格结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蝴蝶君》里伽里玛的人生遭遇看似荒诞,但是透过佛洛伊德人格结构说,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在本能驱使下失去平衡的人格结构所造成的悲剧。本文旨在从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分析这部在爱与死的本能下导演的人间戏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愉悦性(Agreeableness)人格维度的本土化内涵及其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Agreeableness量表(中文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Agreeableness的本土化结构包括坦诚利他(CA1)、周到信任(CA2)、精明自信(CA3)、含蓄礼让(CA4)、谦虚宽容(CA5)和重情随和(CA6)等六个小因素,与NEO PI-R中Agreeableness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和处世态度等六个维度密切相关,其中CA2、CA3和CA5的内容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人际关系(RG)维度的内容比较一致.Agreeableness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非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维度出现,而是其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自我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应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的小说不仅以与诗词完全不同的质朴风格集中反映了作者创作心态的重大变化和对生活价值的定位,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神经质人格维度所描述的特点在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体现形式.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 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Neuroticism量表(中文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神经质维度包括急躁冲动(CN1)、抑郁自卑(CN2)、社交焦虑(CN3)、愧疚敌意(CN4)和忧心忡忡(CN5)等五个因素,与Neuroticism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善良、才干和人际关系等维度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不存在独立的神经质维度,相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16.
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与中国人人格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中西方人格概念的词源和内涵的分析,人格内容可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四个方面,不同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交互关系;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由于对行为含义观察角度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人格结构的特点也是对文化意义的直接反映.以后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人格、行为和适应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主奴”人格结构批判与现代公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主奴”人格结构是传统政治专制、小农生产经济和一定意识形态的产物,传统依附人格缺乏独立的人格价值趋向,并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与人格结构的发展是互动的,必须在人格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辨证统一中把握现代人格的转型。现代公民人格的塑造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说中建构了"人格结构"理论。以这一理论观照当代中国新闻传媒,可以发现其有着类近"本我"的传媒经济效益、类似"自我"的传媒现实经营、类同"超我"的传媒社会效用的"三我"人格结构。从当代中国新闻传媒的运作实践过程来看,其因人格结构失衡而正在浮躁与妄动中饱受着世人的菲薄。在人格结构理论的视野之下,作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道德践行主体的中国新闻传媒,当以"三我和谐"作为其运作的基本价值指向,方可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 ,“仁”是二人定义一人的人伦理念。文化的核心理念造成了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 ,文化对个体人格形成的根本影响方式是同构投射。根据文化核心理念理解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是理解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关键。基于“仁”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结构 ,而这正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依然按照“仁”的核心理念行为的中国人之所以具有基本的民族性、国民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登峰在《心理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通过对中西方探索人格结构的词汇学途径及其人格结构模型的比较,根据有关人格的行为归类假设,并结合跨文化比较的策略,可以认为,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存在于对每一个行为的理解上,人格因素或维度水平的比较难以得到有实际价值的结论。换言之,中国人(西方人)的某个人格维度中所包含的内容,在西方人(中国人)看来可能包含了几个人格维度的内容,既有共性成分,又各有其独特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