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职业发展满意度"忧多喜少" 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比例占到被调查者的75.8%.其中,对目前的职业发展不满意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41.1%,比较不满意的占34.7%,而表示对职业发展比较满意和满意的仅占所有被调查者的20.4%和3.8%,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2.
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使大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接受了性、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他们说:“蛮有意思的”,“这下知道了艾滋病、性病的可怕”。 而一些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向学生们教授如何使用避孕套、如何预防艾滋病和性病起到了诱导暗示的作用,对处于性萌芽阶段的青少年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3.
动向     
《职业》2008,(12):49-49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和医师网刚刚联合完成的一项临床医生自我感知职业满意度的现况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自己的职业现状;三成人表示不快乐。参加此次调查的500名医生中,分别有43%、23%和19%的人认为,  相似文献   

4.
自从艾滋病16年前踏上中国大陆,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共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28133例。艾滋病经血液、经性和经母婴传染的三种途径都已经在我国发现,而且,有2/3以上的感染者是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专家估计,由于艾滋病发展呈迅速增加趋势,目前实际感染者已经超过了60万人。要实现在2010年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的目标,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卫生部召开的2001年艾滋病防治情况通报会上,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表示,要高度重视我国同性恋人群在传播性病艾滋病中的作用,对同性恋高危人群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最近公布的一项居民用药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对保健品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群盲目食用保健品,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居多。调查显示,21%的被调查者认为保健品就是药品,能够治病,甚至将保健品和药品搭配服用;23%认为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11,(3):47-47
美国调查机构盖洛普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患肥胖症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调查人员对超过25万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体重超重者占36.3%,肥胖症患者占26.7%。在对被调查者的体重情况以及他们报告的自我情绪状况分析后发现,肥胖症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数据显示,患肥胖症的人中有23.296被诊断患有抑郁症,而在体重正常的人中,抑郁症患者的比例为14.3%。  相似文献   

7.
问: 男友刚被验出有性病,之前我们每次亲密接触他都有戴避孕套,不知道是否会感染到我? 答: 避孕套是以非药物的形式阻止受孕的简单方式,主要用于在性交中阻止人类的精子和卵子结合,防止怀孕.除此之外,避孕套也有防止淋病、艾滋病等性病传播的作用,因此也称安全套.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到这里来做宣传的时候,带了很多安全套和资料,想免费发放给她们,可是有的人就不要,有的人要了又扔了,还有的干脆就骂……”作为“高干队员”中的一员,李林的工作并不为人所理解和支持。但几乎所有的统计资料都表明,向从事商业性服务的女性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宣传艾滋病的知识,是干预艾滋病由高危人群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4)》的专家抽样选择53家发廊及发廊妹共382人为研究对象发现,这种场所80%在提供直接或间接性服务,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发廊妹在与商业性伴侣性交时经常使用避孕套。发廊妹中曾患过性病的占66.02%,而在出现症状后继续有商业性行为的占59.92%。许多发廊妹表示在感染性病,特别是感染HIV后将不改变其卖淫行为或隐瞒实情以报复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在我国健康避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在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中,有2/3的女性发现自己"意外"怀孕。意外怀孕率如此之高,和人们对避孕的认识不足息息相关,坊间流传的一些避孕传言更是干扰了健康避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泡脚的好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在家里,睡前用热水洗脚的同时,好好泡泡脚,能解除全身的乏力。但又有多少人做到好好洗脚呢?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在2096名被调查者中,经常泡脚,且泡脚方法正确的人仅占40.6%,也就是说,只有不足一半人会泡脚。  相似文献   

11.
多知多寿     
正"赡养老人"成中国好家风首选"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结论近日在北京发布。在对当代好家风的认识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首选"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其次为"夫妻和睦,互敬互爱"。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在家风传承中,长辈起着重要的作用,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作用最大,排在第一位,其后依次是:父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  相似文献   

12.
零点调查公司一项针对我国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66.6%的人自我报告是随意吐痰者,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随便吐痰的不良习惯。而且他们更多的是男性。男性中的“吐痰者”与“非吐痰者”之比为39.8∶24.2,而女性中的这个比例则为26.3∶38。  而我们一直以为农村人比城里人更爱吐痰的结论没有得到印证,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中承认自己是吐痰者的比例并没有太大区别。农村居民中的“吐痰者”与“非吐痰者”之比为33.6∶25.3,而市民中的这个比例则为32.5∶30.7。   年龄不同和文化水平不同的人中,承认自己是吐痰者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有"影子爸爸";近60%的受访者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最主要的原因。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06~2016年,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从30%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的第22个纪念日,今年的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选择这一主题是为了加快落实保护人权和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的目标,敦促各国政府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妇女和边缘人群有歧视性的法律条款;敦促各国兑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由于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是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和高危群体。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民工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还是有待破解的难题。广东省东莞、惠州.深圳三地开展的农民工同伴教育小组活动给此难题的破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上海知识员工的职业状况如何?《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黄维德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上海知识员工在职业选择方面有这样的倾向:外商独资企业独占鳌头,而民族企业人才吸引力堪忧。被调查者中有47.14%的人选择外商独资企业,选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比重都比较低,仅有6.00%、0.86%与7.43%,这显然不利于民族企业增强人才竞争力。被调查者中选择事业单位的比重则占第二位,达到了19.43%。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稳定性最高,福利也较好。在对上海知识员工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上海知识员工感到满意的比重最高的有…  相似文献   

17.
近日,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当今美国家庭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的收入高于她们的丈夫,从而对传统家庭的夫妻角色和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家庭角色也在悄然转换。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各地大约有1000万名职业妇女的收入现在已经远远高于她们的丈夫。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在目前每3名职业妇女当中,大约有1个人的收入高于她们的丈夫。相比之下,在20年前,即在1980年收入高于丈夫的妇女人数在每5名中还不足1人。这一数据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近期所做的人口调查的一份数据。家庭收入的改变带动了家庭角色的转换。美…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已经知道动物细胞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某些吸毒者或是同性恋者,常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却也没有受到感染。这表明,另有其它因子在艾滋病的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那些幸免于难的极少数人,得益于自身体内CCR5基因缺失了32个碱基,使他们的机体获得了天然的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屏障。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艾滋病研究发展史的里程碑。CCR5△32基因突变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能人为地剔除这段碱基,岂不可使人类柜艾滋病于千里之外? 科学家已鉴定出在美国白人和欧洲后裔中,CCR5△32等位…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与公共卫生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抗击艾滋病的斗争已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卫生的威胁依然严重存在。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后,仅仅6年时间,它已蔓延到123个国家和地区,病例也从5个发展到 6万个,以后继续增加。中国面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1985年6月中国协和医院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底已达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在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区的艾滋病的流行显现出较高比例,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养成了许多习惯,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心目中的坏习惯或许也会发挥好的作用,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吧。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频道刊文指出,某些所谓的"坏"习惯,并非一点不可取,只要把握好"火候",不仅不会损害健康,还可提高脑力、预防疾病。吃巧克力,保护心脏。研究证明,尽管吃巧克力可能导致龋齿,但其具有良好的护心作用,总体来说,吃巧克力是利大于弊。美国健康专家解释说,原因在于可可中含有黄酮类物质,能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在11.4万名被调查者中,吃巧克力最多的人比吃得较少的人,心脏病发病几率低37%,中风几率低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