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把握投资机会,让资产价值能伴随经济增长和通胀一起上升,这才是我们面对“通胀经济”所应该采取的正面态度和投资心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各国均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以在下一世纪更好地发展。其中美国经济发展态势值得重视,美国所以能在九十年代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主要在于加速发展了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重视对传统产业改造,从而进入了“新经济”时期。这与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和日本、  相似文献   

3.
2010年,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减弱,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范围和规模有限,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消费乏力,经济复苏步伐放缓。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分化,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4.
高远至 《决策探索》2013,(19):38-39
从“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到“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坚持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力是改革攻坚,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来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勾勒了中央经济工作新思路的轮廓,而连续出台的政策措施和一系列重大部署,则是这一新思路的注脚,使其更加显性化和明晰化。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的主要调控任务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变成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成全面通胀。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13,(9):110-111
2013年已过半,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出现分化。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均有所改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部分得以恢复,但自动减支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增长。欧洲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但经济陷入二次衰退,财政整固和一体化建设的阻力上升。日本政府推出财政刺激、量化宽松、经济增长战略组合的“安倍经济学”,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但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温和增长,一些新兴大国工业生产出现放缓势头。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浪潮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是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增长的主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产业、提升“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抢占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必要手段。然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8.
冯海宁 《决策探索》2014,(16):12-13
房地产市场实施4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在2014年出现松动迹象。 这次多个城市讨论限购松绑的可能性有三个背景:一是今年起楼市调控不再“一刀切”,而是转为“分城施策”,这就给了各城市自主决策的空间。二是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希望房地产再度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收益。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19):26-26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1.9%,远远超出了既定的“保八”目标。新公布的4月份数据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国内CPI指数涨势明显。已逼近3%的年度控制目标。鉴于经济中大规模流动性的存在和工业投资持续升温的影响.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08年的全球经济不仅遭遇了美国次贷危机的连续袭击,而且世界各国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严峻冲击。高盛公司发布的全球通胀报告指出,在2007年全球通胀水平平均达到4.8%的基础上,其所追踪的国家通胀指数在今年前几个月中已经有80%出现了通胀加速的情况。其中尤其以新兴市场国家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1.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6,(8):9-11
通胀风险不可轻视清华大学教授,美国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中国经济仍有脆弱因素,随时可能触发通胀,危及经济持续增长。首先,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率的增长对GDP的贡献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是固定投资的主体,对价格不断上扬的进口原材料和石化能源依存度很高。这种增长模式更易使通胀压力抬头。其次,企业与家庭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经验表明,银行主宰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周期性冲击的反应速度与调整能力都远逊于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第三,由于对固定汇率…  相似文献   

12.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10):10-10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时代落幕 中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5%,这是为了实现更长时期、更好质量发展。无视潜在增长率、一味推高经济增速,将导致通胀和房地产风险加剧。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是避免出现这种危险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像外界预期那样将“管理通胀预期”替换为“抑制通胀压力”,但自金融危机以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凸显出在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这三者的关系中,控制物价被置于宏观调控的首要地位。无论是稳物价,还是调结构.民生都是一个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率的良好状态,这种现象甚至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之谜"、"中国奇迹"。而自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却接连遇到各种问题,经济增加放缓,连续两轮高通货膨胀,股市崩盘,何时经济回暖始终未知。本文主要从货币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目前高通胀预期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并对政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将有“五大取向”。 “遏通胀”:成为巨大考验 尽管仍是“结构性上涨”,但当前物价的上涨态势仍给中国经济和公众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总需求不足: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品短缺。供不应求和总需求膨胀始终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正因如此,我国建国以来曾先后发生过五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迄今仍令我们每个经历过它的人心有余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但由旧体制所引发的总需求膨胀却往往成为伴随高增长的可怕阴影。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对于饱受高通胀之苦的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孜孜以求的梦。1996年底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实现,使我…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3,(31):28-31
截至8月8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青海外,都已公布了2013年的“经济半年报”。各地GDP增速普遍回落,30个省级行政区上半年GDP平均增长不到10%,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个百分点,其中有21个省级行政区连续两年增长放缓。显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地方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压力。本报告按照2012年GDP总量分别选取5万亿元及以上、2.5(含)-3.5(不含)万亿元、1.5(含)-2.5(不含)万亿元、1(含)-1.5(不合)万亿元四个梯队,对应各省(区)市2013年“半年报”,对上半年各省(区)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高经济增长率快速前进。即便在21世纪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各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3%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一举进入了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的骄人位置。在人们惊叹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同时,也时时掺杂着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生存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数据水分论”等不和谐的声音。但不论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克鲁格曼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科幻小说,他看不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 “谁能告诉我,如果体质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 “谁又能解释,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2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会实行“BuyChina”的政策.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商品,中国都一视同仁。他特别强调,“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不实行保护主义。”但对国内各地来说,却并不是这样。有媒体调查发现.从2008年10月份以来。在扩内需保增长的“掩护下”,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开始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20.
《决策探索》2014,(17):84-84
在安徽,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必须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更大努力。在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调速不能失速:在经济放缓的大趋势中,放缓不能放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