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卡特尔16PF测评中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12名来自文理科的大学生进行实验性团体心理训练,并在训练前后通过2种量表的测量来评定训练成效。测评结果表明:(1)团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优化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3)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提高能够优化他们其他相关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往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处于狭义层面 ,偏重于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的一面 ,而较少研究人的潜能发展问题。 2 0世纪 70年代 ,人本主义理论的兴起使心理健康的涵义更加全面 ,心理健康不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 ,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心理健康的结构有六个维度 :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环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标、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刻板性有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4)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结论: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建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和利用好校园网络平台这四个方面,积极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16PF问卷对有无留守儿童生活经历两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在六个人格因素(乐群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二个次级人格因素(内外向、适应与焦虑)和二个综合人格因素(心理健康、适应能力)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对人格的发展总体呈现负面性的影响,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是大学生村官的孤独感与挫折感相交织。大学生村官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是调适与塑造相结合。做到调适心态、转换角色,塑造自我、责任到位,完善自我、优化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应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以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Bem提出的性别角色模式出发,根据典型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在个体身上不同水平的组合,把342名在校大学生划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个性别角色类型组,对四组被试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个人和社会两种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考察,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淳松 《云梦学刊》2004,25(2):86-88
以1031名湖南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实施测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2)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较特殊,随着社会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急速变化,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难以趋近的矛盾等多重压力,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有助于正确疏导他们面对的各种心理矛盾和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