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助人类“文明形态论”成果,特别是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通过对之进行汲取与改造,建构起一种“文明形态论”框架下的“文艺形态论”。当把“文艺形态论”挪移至比较文学研究时,一种“平行研究”的形构便自然地呈现出来。“文艺形态论”与“平行研究”之间的联动关系,暗含着比较文学的重要原理;比较文学者所执持的“世界文艺关系观”是左右比较文学研究形貌的隐形之手。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度仅仅在于表明实体主义本质观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追问“根据”问题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要。以“对象性—活动”人学为理论基点,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实体主义本质观所隐藏的“非对象性”这一非关系主义的根源性理论缺陷,并从主体与客体两个理论向度及其实践性的统一上完整地建构了对于人的本质的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及严重的全球性生存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深刻彰显了一种新的生存智慧与文明形态,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3.
“道器合一”与“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思想的核心理论。从道器与经史之辨的视域,探究章学诚的经子关系论,可以展现乾嘉义理学的新变,及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内在发展理路。文章围绕经子关系命题,一是阐发章学诚“道器合一”论与“六经皆史”观的哲学意蕴,二是揭示其“六经正名”观前提下的传记还原论,三是疏证其“六经皆史”观前提下的经史子关系论。由此,藉以阐明章学诚对汉学与宋学的双向排遣和兼采,及其对晚清回归原典运动及诸子学复兴的影响,从而说明章学诚开启了“后乾嘉之学”。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书中的核心观念,但《老子》既论“道”,也论“一”,两者关系微妙难解。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老子》一书经历两阶段的发展,早先依循古老精气论的路线,以“一”为最高根源,然后才走出具有自己特质的路,以“道”为首出者。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学的分层研究中,存在着分配论和关系论两种理论框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典型的关系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阶级的出现意味着直接劳动者虽然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但却失去(或部分失去)对这部分生产资料的控制.笔者将分配论和关系论的基本内容付诸普遍的形式化表达,使得两种论述的区别得到澄清.参考“实体”和“关系”的概念,引进“实体间性”的概念,以描述多个个体属性差异的情况,从而引进“弱分层”和“强分层”的区分,并把“关系”、“强分层”和人类历史上国家暴力、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正义论是批判正义论的典范,这归因于“批判性”是贯穿于经典著作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正义批判论是无产阶级的正义论,它与资产阶级正义论在对待正义的立场、态度、方法与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正义批判论否定普遍、永恒的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价值映像,正义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实现了正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与你”的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既不从物质实体出发,也不从精神实体出发,而是从“我与你”的关系出发,是一种关系本体论。“我与你”的关系根本上就是“我与你”的对话,所以,“我与你”的关系本体论与对话辩证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都是一元的罪刑关系理论,其立论基础是一元的犯罪观和刑罚观.随着新旧两派观点的逐步融合,对犯罪和刑罚的理解由一元走向二元,这也导致罪刑关系论由一元向二元演进.现代刑法理论中的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都是二元的罪刑关系论,均将报应和特殊预防纳入考量视野.二元的罪刑关系由“巴然之罪—报应”和“未然之罪—特殊预防”两个维度组成.在兼顾报应和特殊预防的前提下,罪刑均衡强调刑罚要与犯罪相对称,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个别化强调刑罚要与犯罪人的人格状况相适应,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就两者的关系而言,罪刑均衡是刑罚个别化的上位原则,刑罚个别化是罪刑均衡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理论被引入中国已有30余年.然而,中国学者对此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尤其是对解构主义提出的“意义不确定论”的讨论.本文通过阐述德里达对索绪尔差异观的阅读和德曼的解构主义作者观,对解构主义的“意义不确定论”重新诠释,认为应从解构主义特有的理论背景出发,理解“意义不确定论”;这一理解方式不是对意义的虚无式放弃,而是一种对新的意义世界的开放姿态.  相似文献   

11.
“人类本体论”是“文艺活动论”的理论前提,它把人的生存活动视为艺术的本体,认为艺术源于我们的生存、有归于我们的生存,引导着我们生存的超越;而“文艺活动论”则是对以人的生存为本体的艺术性质的动态展示、也是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具体把握。虽然在对这两种观念的具体阐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毫无疑义这是近2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极有价值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要重新认识“重男轻女”生育观笔者把“养儿防老”、“(认儿子)传宗接代”、“为了(男)劳动力”等看重生儿子的观念在此合称为“重男轻女”生育观。“重男轻女”生育观是我们时下计划生育工作极大的思想障碍。过去学术界对“重男轻女”生育观多用经济目光去看待,所以过去解决“重男轻女”生育观问题总是局限于用经济措施,如建福利院收养老人,对农民也尝试退休制度,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等用以对付“养儿防老”观念。对“为了(男)劳动力”观念,则实行让步政策——允许农村独女户生二胎以照顾其实际困难。对“传宗接代”观念更是只能靠那空洞的说教。说到底,在目前的认识水平下,我们制定的转变“重男轻女”生育观的对策是残缺不全的。面对控制人口的急切需要,笔者通过对这个问题的长久思索,认为要重新认识“重男轻女”生育观,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一、“重男轻女”现象是“父系制”的产物,“重男轻女”生育观只是社会“重男轻女”现实在人们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民族关系思想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兼制夷狄”与“华夷两安”、“先治其内后立功于外”与“欲胜夷狄,先强中国”以及德力观与礼信论三个方面。其思想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他们的政治理念、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实现了基本解释原则的跃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统一观。马克思的历史主体论是对黑格尔主体论的唯物史观转向。阿尔都塞“解读”马克思得出“社会无主体”论的片面性在于:他将历史必然性与人的能动创造性加以绝对对立,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加以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实践人本主义”的启发下,参考了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一国际级的文献,提出了“文化价值决定经济基础论”和“人文精神决定社会发展之方向论”。  相似文献   

17.
“导向论”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从“导向论”的提出、“导向论”的创新以及正确导向与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任爱殊 《北方论丛》2018,(2):131-136
语言的功能是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先秦“名辩思潮”中的先秦诸子语言功能观显现为两个层面:一是语言的社会实践功能;二是语言的逻辑功能.以孔子为代表的“以名正实”的名实观中,语言体现出明显的社会实践功能;道家的“无名”论、荀子的“制名以指实”思想,以及墨家的“实名”思想则分别体现出语言在表征“道”、表述“共相”和指称“实体”方面所具有的逻辑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试析先秦“大一统”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大一统”民族观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虽然它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灭,但也有诸多弊端:“大一统”民族观的主旨是汉族文化优越论;其思想是以中国为世界中心,受地理环境制约的一个封闭系统;实质是一种民族中心主义;这种观念长期深存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民族政策是功利性的,同化性的,因而是短视的。  相似文献   

20.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以至于我们身边,一直贯穿着一种“符合真理论”的哲学主张。在现在看来,这种哲学思想有其认识论上的缺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真理论”是对“符合真理论”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