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关于问题导向重要论述赓续了科学的理论方法、汲取了深厚的历史滋养,厚植了鲜活的工作实践,围绕根本问题导向、时代问题导向、价值问题导向、全球问题导向、作风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命题,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握问题导向,需要做到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研究问题,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发现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分析问题,以“坚持自信自立”的原则解决问题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问题基本特点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然而,在多民族国家内部,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民族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而构成各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重要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课题。土地问题、收入问题、权力问题、发展问题和职业培育问题是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以法的形式还地权于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权利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4.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劳动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能否做好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既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立足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具体分析了我国劳动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突出矛盾,提出了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卢梭关于科学、艺术发展会导致道德堕落的观点,长期被思想界认为是一个难题;其实,科学、艺术的发展不仅不是道德堕落的原因,而是道德进步发展的契机和新的起点。二者的对立和背反,往往出现在社会大变革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这不是科学、艺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体制问题,生产关系问题,落后或反动的社会势力利用腐朽道德阻止社会前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前,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全面展开,发展迅速,前景看好,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产权界定问题、股权设置问题、管理决策与分配问题进行探讨,对人们的错误认识和实践中的不正确做法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性问题——土地问题,关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分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义,主要在于土地、资本、劳动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的激活,盘活土地资源,引入非农资本,释放劳动力资源。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警惕资本兼并问题;要循序渐进,谨慎推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时期有关李白出生地问题、家世问题、入长安的时次问题、交游问题、生卒年问题、行踪问题等生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上述各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实例出发,借助问题驱动,以微积分基本公式讲授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须解决:国有事务所的脱钩改制问题,现有事务所的财产界定、分割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所有制形式的定位问题,以及资产重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6,(9):36-37,42
中科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地质学家刘宝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的主要作者之一。以他们为首的相关学者专家纷纷呼吁,西线工程是一项复杂艰巨、影响深远的工程,决策应慎之又慎,从长计议。他们在书中对西线工程提出的质疑和建议,涉及的问题主要有8个:一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二是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四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西电东送工程发电影响的问题,五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居民、生态补偿的问题,六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藏区宗教、文化、文物等保护的问题,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投资和运作模式的问题,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的问题。总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与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诸方面都有矛盾,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几个方面都体现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3,(5):58-60
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农民收人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问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城乡发展问题、就业问题、贫穷问题、腐败问题、家庭婚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犯罪问题等,都严重困扰着我们,使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异常复杂、异常艰难.在这些问题中,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当属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及特点人口问题首先是由人口自身的种种不协调构成的。因此,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首先就要把握中国人口的现状及特点。】·人p台缓过大,增长好度过快。中国人口在1684年前后突…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17.
"四假相"与假观念、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徐友渔先生指出,民间话语从官方话语的脱出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人们更真切、更直截了当地论说中国的实际问题”;但可悲的是,民间话语摆脱了意识形态语言,却陷入了另外的话语陷阱,由此制造了“一轮又一轮半真半假的问题、观念、争论”(见《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1期)。这话说得极为精当。我所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避免半真半假的问题、观念和争论(更不用说假问题、观念和争论了)进而提出真问题、真观念并形成真争论?谈到假问题或半真半假的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培根的“四假相”说。培根指出,扰乱人心的假相有四种,可…  相似文献   

18.
《西部观察》2002,(9):60-61
1986年至1992年,王志纲作为新华社记者,主要担负国家宏观重大经济题材的调研和报道工作。其中,对东西部关系问题、广东和邻省政策摩擦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诸侯经济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对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胶东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作品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自然复合问题,是一场关于发展观的革命。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观念认识方面、在制度及实施机制方面、在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缺失。因此,首先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加强绿色制度创新。立法中要注重发挥市场、政府和企业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再次。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法律监督。最后,循环经济法的立意要新,在求精、适用、管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论问题,是经济学和哲学上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有许多重大现实问题,诸如企业效益问题、经济结构问题、党风政风问题、奢侈浪费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分配关系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等,都与价值论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把价值论研究引向深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立系统精密的人生价值论,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呼唤。恩格斯说过:“象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