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荀子《诗》学与先秦"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末传道兼传经之儒,其《诗》学与《毛诗》非属同一系统。他一方面阐释经典喻意,推进《诗》的经典权威化进程;另一方面又以《诗》证礼,推进礼的制度化进程。其通经致用的基本精神,为汉代今文学派开启了先河。荀子当撰有"诗传",《荀子》中存有的两种"诗传"的迻录文字,披露了荀子"诗传"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钱诗多为送别之作,内容也较贫乏.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未将其收入"大历十才子"之列.<新唐书·艺文志>载郎士元有诗一卷传于世.  相似文献   

3.
公刘迁出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大雅·公刘》是周人史诗之一,它叙述了周人先祖带领周民迁豳的史绩。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周人告别故地、沿途辗转、寻找、最后定居于豳的情景。但诗中并未明确交代迁出之地。自《诗毛传》以来,治《诗》者多主自邰迁出之说,然按诸史籍,殊为不符,故今为之考。公刘迁豳非自邰邰,是周的始祖后稷的封地,故址在今武功县境内。首倡迁由自邰说者为《诗毛传》。《公刘》第一章《毛传》:“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辟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邑于豳。”其后,治诗者多从其说。郑玄《诗·豳谱》、孔颖达《毛诗正义》、王先…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29支《诗论》简,不能全归诸孔子名下,其 中既有孔子之说,也有孔子弟子之说。孔子这位解《诗》的弟子,很可能是子羔。传孔子和 子羔《诗》说的,是孔子弟子子羔以外的再传弟子。先秦儒家传《诗》,孔子以下,是多元 而并非单线,其中也有子羔一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戴震早年是否为朱熹学术的维护者这一问题,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以近年发现的戴震早年治诗作品《毛诗补传》入手来对此问题加以辨析。细绎《毛诗补传》可发现,戴震在词义考释、诗旨阐发及淫诗说、赋比兴等方面,对朱熹《诗集传》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由此可知,戴震早年并非朱熹学术信徒。戴震治学不立门户,毕生遵奉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他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正是其践履治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清人选清诗的风气在清初盛极一时,流传至今的清初清诗选本尚有百种之多.清初士人的好诗风气以及由此形成的以诗求名的功利心态,是其得以流行的外在因素.而选本广流传、集精华、"传传者以传不传者"的传播功效,是其脱颖而出并成为最具优势的传播方式之一的内在原因.随着清初清诗选本的流行,选家通过批评不正之风、评选当代典型、梳理诗学源流和评点时人作品等方式介入诗坛,希望以此来达到转变诗风的目的.然而,选本在对清初诗坛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因部分选家涉嫌射利、通声气之弊而受到舆论的广泛批评.这些弊端不仅助长了诗坛的恶习,同时也削弱了部分选本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的《云左山房诗抄》卷八有一首《陈朴园大令乔枞属题其尊人恭甫前辈〈鳌峰载笔图〉》诗:海内经师叹逝波,乡邦文献苦搜罗.匡、刘未竟登朝业,何、郑俱休入室戈.神返隐屏生岂偶,编传左海好非阿.者番归访金鳌岫,倍感前型教泽多.篇中没有标出此诗(下简称《题图》)的写作年月,其他如《林则徐年谱》和《林则徐传》也不曾述及.这首诗内容比较丰富,从中可以窥见林则徐晚年思想之一斑.本文拟就此诗的写作时间和历史背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郑谷生平事迹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官至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出名,世称郑鹧鸪。两《唐书》无传,仅《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及谷《云台编》自序略言其生平。今据有关史料,结合其诗,对郑谷生平事迹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9.
<正> 杜诗,盖难言之矣;昔人之论,亦既备矣,兹所欲重为揭橥者,约有二义: 其一曰“真”。诗莫贵乎真,有真情,虽匹夫匹妇,亦能有好诗,不求传而人自为之传。无其情而勉强为之,则假诗而已,虽鸿词博学,亦难必其一句之幸传。此考之文学史而确乎无可疑者。杜诗之不可及,亦正在有真情。王文禄《诗的》云:“杜诗意在前,诗在后,故能感动人;今人诗在前,意在后,故不能感动人。盖杜遭乱,以诗遣兴,不专在诗,所以叙事、点景、论心,各各皆真,诵之,如见当时气象,故称‘诗史’。今人专意作诗,则惟求工  相似文献   

10.
房瑞丽 《兰州学刊》2011,(5):204-206
毛奇龄的《〈诗传〉〈诗说〉驳义》是清初的一部重要的考辨明末伪书《子贡诗传》和《申培诗说》的著作,它的多角度的逐条考辨为二书的证伪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但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文章深入剖析此书的考辨方法和考辨结果,正确认识《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作伪的本质,以期全面了解此书在辨伪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2.
秦观是北宋文坛上的重要作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俱佳。秦观诗在宋代享有较高声誉,当时学人对其诗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两宋时期研究为后世秦观诗研究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代对其诗的定位和评价走向。  相似文献   

13.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5.
张颖 《云梦学刊》2013,(6):88-94
诗话是诗歌史的生动记录,《沧浪诗话》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话著作,是以宋代诗学为背景与依托的,对宋诗的评点是其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沧浪诗话》的宋诗评语入手,通过疏证严羽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著名论断,以及对宋代诗坛上的重要流派江西、四灵、江湖诗派的点评,从而对严羽诗学理论中的宋诗观进行更为深微、立体的剖析与诠释.  相似文献   

16.
王余佑为明清之际北学的重要代表。其诗文集《五公山人集》对于揭示他和亲朋社友的生活状态具有典型意义。《事迹纪略》为《王氏家谱》中保存的一册抄本文献,由王余佑手创、历世子孙递修递抄而成,其中包括不见于今本文集的王余佑、孙奇逢、颜元、李塨等人的传记,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度正以理学名世,乃朱熹门徒,是南宋时期巴渝的儒家正统文人。其诗文留存不少,但多应制酬答之类。诗文里常渗透着理学思想和忧国忧民之感,偶有乐观旷达的情怀。"以文为诗"、"好用故实"的南宋主流诗风对其诗歌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叶烨  刘学 《学术探索》2010,(6):131-135
仕宦于梅尧臣而言,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又是最重要的经济生活方式,不仅为其提供物质与心理的双重保障,又限制其经历与视野,从而促成了梅尧臣诗风中的题材日常化与风格平淡化之特点。由于梅尧臣的境遇在宋人中具有代表性,故此可以认为,宋人普遍的仕宦经历对于造就宋诗的整体风貌也产生了类似影响。而梅尧臣开宋诗风气之先这一意义,则可理解为对特定生活方式的一种早期演示。  相似文献   

19.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郑珍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宋诗运动前驱郑珍之山水诗,以描写黔、湘山水景物、“凿破南荒千古閟”,于近代诗坛独树一帜。其人生前期以纯山水诗居多,后期则与君国忧及战乱紧密相连,但与政治改革无涉。其山水诗风格以平易自然为主,又不拘一格,至于人评其诗“生涩奥衍”,只是其风格之一而已,不可以偏概全。郑珍山水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