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黄州的劳动生活诗有陶渊明田园之风,这些诗一方面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之外的另一个生活侧面,同时也蕴涵着苏轼对现实苦难生活的哲理思考。在黄州生活期间,苏轼融会禅宗精神,亲自开荒东坡,积极调适心态,将朴实的生活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具生活气息。他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贫穷不丧其志,罹难而不失其节的精神尤为可贵。在这些诗中,不同地域的文化、民俗错杂其间,其历史、文化底蕴大大增强,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年逾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游金山寺时,俯仰一生,曾自题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可见,黄州是对他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贬所之一。其重要影响在于对这位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北宋杰出作家而言,黄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大转折点。称其为一大转折点,乃因东坡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后,重新审视人生,而后构建了影响其后半生的人生态度: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 通达乐观 泰然处世 ──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 出身寒素地主家庭的苏轼,自幼受其…  相似文献   

5.
《东坡乐府》中有“名胜词”40余首,涉及的名胜景点近30处,且多集中在浙江杭州、湖北黄州两地。本文以苏轼杭州和黄州名胜词以及相关的名胜景点为对象,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说明苏轼词在词史发展中的意义及其词体革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黄州贬谪是苏轼的孤独精神之旅 ,对苏轼的人格完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在黄州获得了人格的超越和艺术才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苏轼,经历了他人生中尤为重大的转折,他对过往的人生进行了深入了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得以提升,他的文学才情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在他的词中,主体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本文主要从主体意识的寻觅、主体意识的坚持和主体意识的升华三个方面来分析苏轼黄州词主体意识的强烈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系之舟     
瓜翁 《社区》2013,(35):11-11
昨夜外出吃饭,回家时,经过莲湖,看见一条小舟泊在岸边,水浪轻和,舟摇摇晃晃,我想起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写罢此诗两月后,苏轼病逝常州。因是暮年之作,回想平生,尽管有刻骨铭心的沉痛,但语气平静如水。  相似文献   

9.
清人王文诰的《苏诗总案》是一部完备、详赡的苏轼年谱,详细考论了苏轼一生的出处行藏。同时还首次对苏轼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年,成为后来苏轼文集、苏轼词集的编年基础。《总案》在作品编年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文诰的一些结论并非无懈可击,而后人往往盲从王氏,一再沿袭其错,故有必要对《总案》进行辨误工作。试举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文词各一首,作尝试分析,重新编年,以见《总案》之误。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而他处变不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本文以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解读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心境。  相似文献   

11.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覃思于《易》”,著成以“致用”为务的《苏氏易传》。《苏氏易传》深深影响到苏轼的黄州词创作,其影响是建立在创作主体的实践精神与心路历程之上的。苏轼撰写《易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身处“命与志不相谋”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对“道”“情”“性”“命”之关系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刚中柔外、内足而自在的理想人格和性命自得的人生境界,不仅作为学理层面的思想形态而出现,更重要的是作为谪居生活中的实践形态而存在,并转化成为苏轼黄州词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抒情言志的基本元素,尤其是通过“醉”“梦”“舟”等意象,将其《易传》中的“无心”思想艺术化,创造出别具内涵且又情理圆融的词境,“新天下耳目”,在唐宋词史上全面确立了“士大夫之词”。  相似文献   

12.
苏轼自小就开始在其父亲苏洵的指导下研读《周易》,中年被贬黄州时开始撰著《东坡易传》,晚年被贬海南时继续对《东坡易传》等学术著作进行修订,最终定稿。在苏轼看来,《周易》是古圣先贤们曲尽人情世态后总结出的一部指导人类成就盛德大业的教科书。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人生态度等时常以易理为理论根据,以坚定自己的信心、增强说服力。苏轼是抱着传承圣人大道的目标撰写《东坡易传》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撰写了《东坡易传》等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始终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心境。苏轼在密州时期就已显示出安往而不适的乐观精神,但超然心态的最终形成还是在被贬黄州之后。超然心态,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从现实生活的细节中感受超越性的意义,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的过程中。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使他的精神体现出无穷的人格魅力,使他的作品展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乌台诗案及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遭遇的一次最惨重的打击。因诗歌创作得祸的苏轼,从此产生了畏祸心理,但其深沉的忧畏心理又与他天性敞亮的个性特征、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相冲突,这种外部压迫与不能自我抑制的双重心理作用,使苏轼不得不将其创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他视为无碍的“小词”。正是这种创作心理的转换,苏轼将他复杂深刻的人生感慨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转化为美丽的词章,进而为中国的词坛营造了一片自由而缤纷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贬谪黄州,是其人生经历的一大转折,其心态及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心态常达到超脱放旷的人生境界,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创作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一生遭遇过两次重大挫折 ,中年时被贬黄州 ,晚年时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济世救民的理想 ,因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 ,在黄州时他对于仕途感到过失意 ,但他并未绝望 ,仍想东山再起 ,佛老思想是他这一时期用于排遣苦闷和进行自我安慰的有力工具。来到海南后 ,他则绝意仕途 ,转而效慕陶渊明 ,而这时佛老思想只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状态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7.
谪居黄州期间 ,苏轼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接受表现为道德自律 ,走向实践 ;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根据自己的需要 ,遵循实用的原则 ,把它应用于生存层面。宋代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和贬谪人生的结合是其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苏轼人生的后二十年,贬谪流寓成为其主要的生存状态和特殊境遇。在此过程中,苏轼既有与自古贬谪流寓士人或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的一致之处,又有比很多失意文人更加清醒和彻底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变,这最突出且最集中地体现在苏轼对文化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上,堪称最高典范。他所自言“平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不只是一般研究者认为系其自嘲自慰的牢骚之语或故作旷达的自我标榜,而是在几个贬谪时期,实实在在取得了文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并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