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三项国际评估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近年来国际社会又普遍将“可持续发展”做为重要目标,摒弃了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本文利用社会指标确立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水平及特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2.
要比较准确反映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当前国际上已用社会指标来衡量,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计算的“人文发展指数”,还有“社会进步指数”等,因为社会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科技、人民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它避免了用单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片面性。用社会指标不仅可以全面、科学地反映各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位次,还可从分项比较中找出各国的进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代化”理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念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过程。 社会现代化作为一种特定理论并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出现的。广大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改  相似文献   

4.
1 中国老龄化为世界提供商业机遇 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是全球发展最迅速的经济大国,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达到10%,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远见卓识,给予了大力投入.在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软件技术、老年护理、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为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制订了全面、宏伟的目标与计划.中国是新兴的创新大国,同时也一直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巨大的老龄市场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遇.  相似文献   

5.
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的理论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对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而深入地对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检讨,则是70年代的事。在60年代中期以前,虽然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太引人注目的争论,但总的说起来是以一种理论模式即今天被人们称为“发展主义”或“现代化理论”为主导的。60年代中末期,以拉丁美洲学者为主体的“依附论”崛起,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时至70年代,在美国影响迅速扩大的“世界体系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装,自古就在世界享有盛誉,丝绸、唐代和服,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现代的中国服装界,特别是进人90年代世纪更替之际,发展更为迅速,演绎出一幅幅融古往今来,汇东西南北的眼饰风俗画卷──流行风:时代涌起当代社会,流行风日趋高涨,无论服装、化妆品、宠物、电脑更新、上网......然而流行最多最显眼的还是服装领域,时装是流行中的流行。特别是女性服装──完全女人的世界。实际上,流行更多的是社会思潮。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变革的具体体现。30年代的长裙到60年代的超短裙;80年代的直线和男性化到90年代的曲线女性化;…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文化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质均有较大的提高。根据联合国开发署对世界上130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排队,我国人文发展指数(用预期寿命、识字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综合指数,以衡量社会发展的程度)排在第66位。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发展阶段。从1840年至今,为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曾经有几代人为之奋斗不懈。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基本解决温饱,实现了现代化第一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上半叶,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即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应当看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如…  相似文献   

9.
胡昊 《科学发展》2023,(12):17-27
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以国家层面的总体蓝图为遵循,将城市发展目标与国家层面目标有效衔接,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在从传统封闭的社会结构模式走向现代化社会结构模式的历程中,经济结构的变革无不是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主题,它在社会发展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然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说,仅有世界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还是不够的。只有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寻找出适合国情的现代社会结构模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现代社会结构模式研究》组,1987年赴京郊房山区对该区社会结构进行了全面调研,下面就该区产业结构变革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与世界各国主要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第105位以外,其他社会指标约居于世界第40—60位,相当于世界中等水平,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的理论构成——置于现代性背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从物质生活来看,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包含“精神生活的充实”。然而,当前在学术界,讨论“物质生活的改善”与探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严重地不成比例,尤其对物质生活大为改善后的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状况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十大举措之一,教育部社政司于2003年下半年启动了“重大课题攻关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资助旨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联合攻关项目。在公布招标的40个课题中,华东师范太学以童世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竟标成功,成为上海高校中唯一中标课题。在未来两年内,该项目将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近30位学者组成跨学科联合攻关组,通过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个体状况、日常情境和专业领域的社会调查和理论分析,系统地探讨在:见代化、全球化和世俗化时代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所发生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矛盾,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生活目标的具体途径。以下两篇文章就是该课题组的两位成员对“精神生活”理论探讨的浓缩,它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怍者对精神生活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3.
编者前言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发展与现代化是世界普遍的必然的社会进程。我国已在进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正是为了加速中国的发展,为了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目前,全国人民正在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鉴于此,认真总结从鸦片战争至今一年半世纪以来,尤其是解放三十七年来,又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7日,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显示:2004年中国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与其他26个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发展水平处于世界末位.另据国家环保局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GDP的单位能耗、物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经历。所不同的是,俄罗斯、中东欧各国采用的是外部移植的转型模式,也就是西方国家为拯救拉美危机而设计的新自由主义的转型模式——“华盛顿共识”,而中国则在原有的体制边缘培育了一个新的市场体制,并通过新体制的高效率、高收益作示范,最终推动旧体制的全面转型。有学者将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转型1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样也是转型的奇迹。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虽然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及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但现代化首先是工业化,或者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各国由于资源禀赋、外部环境、政治信仰不同,选择发展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同的,如果以配置资源的方式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市场经济逐渐转化模式;其二是计划经济强制推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雷鸣 《城市》2005,(5):25-27
城市现代化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加快现代化进程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应是天津在新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本文针对天津城市发展特点建立了现代化指标体系,对2004年天津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天津“十一五”时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进行了预测,而且结合现实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建立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框架城市现代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先导,并把它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  相似文献   

18.
《城市》1993,(Z1)
自1547年世界第一个自由港即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问世至今的几百年间,世界各国相继建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投资促进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城等一系列经济区域,历久不衰,日显繁荣。进入90年代,我国也出现了一个以发展高新技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苏州经济的发展证明,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和协调化,是加速苏州社会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苏州新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起,邓小平就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建设一个小康的社会。21世纪开始,中国继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中等收入的角度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这种小康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中等经济收入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社会形态,并为在中国形成一个现代形态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发起、举办的全国性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6月16~18日在马鞍山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的有关学术研究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9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与背景 与会者对9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背景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 1.50~60年代在伊斯兰世界盛行的民族主义运动未能使许多伊斯兰国家取得真正的政治与经济独立,特别是80~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恶化,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尤其是以原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的解体加剧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失望,从而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国内、国际的机会。 2.80~90年代,伊斯兰世界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民族主义运动来取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3.一些伊斯兰国家人民贫富差距加大,政治日趋腐败,社会道德风气每况愈下。 4.穆斯林对四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感到失望,渴望回归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之本源上去,以期寻求实现社会公正的道路。 5.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加剧。 6.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伊斯兰国家的渗透不断加深,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强权政治刺激了伊斯兰社会,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