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产业转移的诱因分析与趋势预测——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个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总结出引起这个地区产业转移的诱导因素;并结合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在确定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前提下,分别从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集聚效果三个维度,推测出长三角地区应向外转移的产业门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促成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而对产业转移的承接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省近几年对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规模明显加大,但是要保证持续大规模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本文在对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强化"区域金融概念"、深度融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体系、健全融资体系、构建必要的融资平台、灵活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健全信贷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数量追赶和质量追赶,其中质量追赶主要侧重于后发地区在完成数量追赶,步入工业化后期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等。泛长三角经济区内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经济增长的接力以及先发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相应传统行业发展的接力等现象,揭示了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前提在于后发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先发地区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培养新型增长极,重要杠杆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 ,国际资本和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最重要的地区。制造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现象 ,南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 ,主动的把引进国际制造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 ,促进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此 ,需要认真研究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规律 ,分析南京承接国际制造业的区域环境和条件 ,实施项目推进战略 ,加快制度创新。这对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工业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的战略思想 ,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动南京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长三角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多地区的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前哨阵地。本文主要是研究FDI对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贡献,采用实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FDI对长三角工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利用FDI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生 《江淮论坛》2009,(1):22-26,37
从长三角发展到泛长三角,不是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而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变化。本文从安徽省的视角论证了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过去几年安徽靠近江浙的城市各自寻机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最好的方式是加强自身城市群建设,打造安徽的增长极城市群,构筑与长三角以及国内城市发展群落化趋势相同的平台,形成一般制造加工业基地来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这样既有利于安徽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建构华东南-福建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加快,中国制造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新趋势,制造业作为整体发展的格局渐趋成熟。本文认为:福建只有融入两个“三角洲”,构建华东南-福建制造业基地,在互补整合、集聚优化中提升整体竞争力,才能实现福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确保福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制造具有明显的朝阳产业特性和高产出、低能耗的特点,可以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接轨的步伐,促进封闭地区的开放,对于促进三江地区制造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网络化制造特点,文章通过三江地区经济转型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系统提出了三江地区发展网络化制造业的对策,包括政策引导建设网络化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化制造创新研发体系、发展与网络化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构建校企网络化制造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周边区域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以促进三江地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定量测度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转移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技术瓶颈。依据一般均衡理论,构建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方法和计算模型,通过准确可靠的渠道,大范围地收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相关历史数据,定量测度我国区域间近十年产业转移的相对数据,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链条长、影响广,对多个产业部门的投资、布局、升级都有深远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利于这些产业部门要素成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过剩产能的消化和控制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业等服务业部门和电气设备、金属加工、化工等制造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最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要保障制造业用地,控制土地要素成本上涨,发挥技术进步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执行更高建筑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房地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通过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发现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结构发展上存在阶梯性差异,河北省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与北京、天津存在较大差异,且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阶段,发现十年来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从重度失调阶段历经轻度失调阶段,逐步发展到初级协调阶段,现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决定因素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的背景下,分析研究影响服务业FD I流向的决定因素,扩大服务业FD I,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依据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经过对于模型的多次修正,最终得出,决定国外直接投资(FD I)投向我国服务业的主要因素有:市场规模、服务业市场开放度、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以及东道国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曲玥 《西部论坛》2016,(5):90-99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东部地区应逐步发展高端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带动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是:盘活用好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开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加快开放步伐,带动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赢取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印度作为近来逐渐崛起的两个发展中大国,虽然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因素,但是两国的产业结构却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是制造业,而印度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中国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放宽对第三产业的管制、积极把外资引向服务业,从而加快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或城镇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信息化。而中国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滞后。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将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六项改革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令人关注。笔者从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六项改革任务:市场准入改革、要素与一部分服务产品的价格改革、产业内分工改革、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商业模式改革和流通技术改革。通过提出以上六项改革措施,以期为服务业的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金融信贷支持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健全与高效的信贷体系能够在不同发展阶段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最大限度推动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高新技术的扩散、渗透和诱导等方面的效应带动技术变革,利用其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引致相关产业结构变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其它产业发展,给金融信贷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在信贷支持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明显不同的待遇,由此而引申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许多问题。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建议:一是政府制定和完善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继续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先进制造业企业自身信用制度:四是加大对民营先进制造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