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在《语言论》("Language")一本书中曾经说过:“……我们没有一种准确的方法来给象‘爱’或‘恨’这样一些词下定义,这样一些词涉及好些还没有准确地加以分类的环境——而这些难以确定意义的词在词汇里占了绝大多数。”我们称这些“难以确定意义”的词语所表示的没有确切界限的语义为模糊语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会遇到语言的歧义现象。歧义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语言形式的意义模棱两可。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这样谈到这种歧义现象:“‘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的常见感冒病一样。在逻辑学家看来,意义模棱两可非常容易引起谬误的推理。研究宣传及公众舆论的人们,把歧义看成妨碍交际成功的一大障碍。甚至科学界也不会完全摆脱词语表达的争论,这些争论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了文化缺省现象,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物质世界选择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基本外延,社交世界整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认知过程和解读过程。因此,只有在这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对这些词汇不同的范畴划分,导致英汉词汇文化语义缺省现象.语义的文化内涵取决于语言使用者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认知世界的综合影响,物质世界确定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外延,社交世界融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外语学习者借助三个世界对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把握语义的文化内涵,解决文化缺省,进而实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正> 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从内容到编排,都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词语诠释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现仅就其中的五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焉”可作“之”用《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代词”一章关于“焉”字有这样的论述:“焉字一般只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这点和‘之’正相反,‘之’的主要作用就是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作宾语。古代汉语里只有‘知之’‘杀之’,没有‘知焉’‘杀焉’。同一个动词,加‘之’和加‘焉’,意义也不同。”作为常识,这一论述,有悖于语言实际。是的,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的潜语义陈恩泉所谓潜语义,是指潜在语言的语义,潜在语言即交际时的客观语言环境。潜语义的特性是作为动态的客观语言环境语境,自始至终伴随着言语的交融过程,同时对句义的确定和规范起着制约作用。在汉语语义结构中,潜语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我们发现,某...  相似文献   

7.
浅谈汉语词语的文化意义与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指附加于词语指称意义之外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客观事物委婉含蓄表达出来的一种约定。词语的文化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了词语文化意义的不同,或相悖,或没有对应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多功能性和多义性是长期语言交际中形成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者如果不能把握词语复杂的功能和意义关系就不能有效地学习;词典编者不理清这些关系就不能很好地释义.本文从认知语义的演变人手,探讨语词多功能性和多义性形成的机制与词类和义项划分之间的关系,以便词典编者和语言学习者能更有效地进行语词释义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两个前提能成立吗?朱立元同志说:“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日常语言哲学有一个重要论点:‘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或译‘使用’)。’就是说,词、概念、术语等的准确意义只有在它们的具体使用中即特定语境中,才能确定。……另外,语言的使用总是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法则的。这是两个基本前提。”①先说维特根斯坦的那个论点。从日常语义学角度看,是对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对的。但我在论述认识、反映这两个概念时,并未出现过把朱文指出的“认识”的日常意义“认得、  相似文献   

10.
语句内的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平面"主要指语句内大部分的语义关系。认为语义平面的语义是语法意义,无异于取消语义平面,因为语法意义正是语法的内涵。生成语法学也并不将语义看作语法中的现象。语法意义必凭语法形式表现出来,语义关系通常都没有赖以显示的语法形式;可知语义关系并非语法意义。语义关系倘被语法所概括,则成为语法意义。没有被语法所概括的语义关系,只是伴随着句法结构而存在于语句。所以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是不同质的,前者无后者的义类概括性和抽象性。语义关系有其由具体词语相搭配所构成的形式。在自由搭配时语义关系属言语现象,强制搭配时则属语言词汇现象。以语义关系取代语法关系的语义句法,至少不适用于语法手段相当丰富的汉语。  相似文献   

11.
再谈《国际歌》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铁平 《学术界》2001,(3):115-116
《学术界》2 0 0 1年第 1期发表了于光远教授的一篇文章《〈国际歌〉中译文改动真相》 ,拜读后非常敬佩于教授的执着精神 ,但也发现了几个小问题 ,特撰此文 ,向于教授和读者请教。(1)于教授说 :“法文中的nesommesrien三个字 ,分别说来就是‘不’、‘总计’、‘某些东西’ ,合在一起便是‘算不了什么东西’ ,这是个法文成语 ,也就是‘卑贱的’的意思”。这段话有几处不确。sommes在此并非“总计”的意思 ,而是“是”的意思。法语中的原动词^etre(是 )的变位形式如下 :Jesuis(我是 ) ,tues(你是 ) ,iles…  相似文献   

12.
桃的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俗语义指通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桃"的国俗语义包括因桃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而产生的国俗语义:春天,女子,关系亲厚、互相酬赠,培植的优秀人才,具有强烈感应力的人品;因典故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国俗语义:爱情,理想社会,驱鬼避邪的神木;因民众精神信仰附会所产生的国俗语义:长寿健康.在跨语言交际及外语教学中,对于词语国俗语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掌握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刘丽华  谢洁 《云梦学刊》2008,29(4):144-146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词语意义.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不是词语的代替.由于语言承栽着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差异,因此,在语言互译时,运用语义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能使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将原文的意义、风格更好地再现于译入语.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中期,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eryLeech)的著作《语义学》(Semantics)问世,标志着语义学对词义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利奇在此书中将语义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理性意义(Conceptualmeaning)与联想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如果说理性意义上指语言表达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概念时所获得的意义,那么联想意义则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以及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应,即有些语言学家称为社会文化意义的Socialcultural meaning.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对语义的造成影响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交际化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应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和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在对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在特定的语境中解释语言的意义在日常交际中,仅仅孤立地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是不够的,还应当透过语言现象和情景  相似文献   

17.
And是英语中最常用、最典型的并列连词(coordinating conjunction)之一。它通常被用来连接并列结构(coordinate construction),即两个或以上意义相关、层次及句法功能相同的结构序列(包括并列的词、短语或分句),同时,and还表示从属(subordination)关系,即两个分句或其它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具有不同等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分句为主句,另一个分句从属于主句。除此之外,and还能表示多种特殊含义,并具有传情达意的奇妙功效。然而在传统语法中,and被视为“虚词”;对其所做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法结构和造句规则。笔者认为,连词and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或起语法作用的虚词,同时还是信息的载体。它传达了三方面的信息:语法信息,即所表达的语法关系;语义信息,即所表达的各种含义;语用信息,即所产生的修辞作用及表达效果。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交际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其中表意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因为任何语言都是用来对主客观对象进行刻画和表述,在此基础上方可形成交际功能。此外,研究语言的修辞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率,因此,本文拟深入到结构形式内部,从语义和修辞等新的层面上,对连词and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两轴关系的帮助.从语义关系上说,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重讨论了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指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意义,即语义指代,不仅受语言结构制约,而且受文化结构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会有不同的词汇;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