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胡敬君  何龙萍 《云梦学刊》2011,32(1):103-106
外贬岳州是张说政治上的失意期,同时又是其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和繁盛期。张说的岳州诗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仅描绘出了岳州壮丽妩媚的湖光山色,抒发了深沉的怀乡恋阙之思和凄清孤寂之情,也真实记录了唐代岳州的民俗风情,艺术上代表着这一时期整个诗坛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专家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于他的晚年厌倦了官场政治生活消极遁世隐居之时,因而将这类诗与佛禅紧密联系起来。说这些诗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宗;更有甚者,一厢情愿地把禅宗理论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对号入座”式分析评论。这些说法。高校有关教材甚至新近发行的《唐诗鉴赏词典》都予以沿袭,其影响之广泛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集中创作于他的青中年早期(三十岁前后),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总体倾向及其主要受什么影响的问题很有必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创作也对山水散文的成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贬谪期间,为了排遣胸中郁结着的苦闷,他们纵情山水,栖身自然,写了很多著名的山水诗文。作为终身密友,虽然他们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文章风格却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前后期诗风转变原因新探马永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贬谪江州后诗风明显改变,后期创作与其前期诗论观有所矛盾。有人认为原因在他晚年缺乏进取心,信佛奉道,消沉遁世。又有人说,他早期诗歌太近于功利,他的优秀诗章大多产生于贬谪江州之后。本文试图就白居...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把自然界中美的色彩、美的声韵和美的情态和谐地融合一处,具有一种高出于画面的胜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得力于他兼具诗人、画家和乐师的多种艺术才能,因而在创作上得天独厚,自觉吸收、融汇这些姊妹艺术的长处,为山水田园诗开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7.
谢朓山水景物诗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匠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緿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8.
向彪 《船山学刊》2003,(3):107-108
王守仁在怀化总共创作了八首诗,全部写在被贬谪贵州龙场驿的来去途中,即明正德三年(1508)和正德五年(1510)。从诗歌的内容和心理流程来看,多数是写在贬谪龙场驿途中创作的,《谒伏波》、《伏波庙》、《钟鼓洞》、《辰溪大酉洞》、《泊溆浦》、《罗旧驿》、《沅水驿》七首;《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这首诗,则是写在调任江西庐陵之后的归途之中。《谒伏波》:“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王守仁谪龙场驿南来途中,从常德溯…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西部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山水诗以描写中国西部山水为主要题材。若以道光二十二年(1842)贬谪新疆伊犁为分界线,其前期外出试差写西南山水与后期谪戍伊犁写西北山水,由于心境、环境等皆大不同,因此诗的意蕴、情调亦自有变化,但其一贯标举的“风骨”则无大异。虽然其山水诗艺术造诣不能与近代初期的山水诗人代表龚自珍、魏源相比肩,却自有其感染力,并弥补了龚、魏山水诗未及西南与新疆山水题材的不足,于近代初期山水诗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谢脁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其八)“高人”的一般含义,是指品行高迈、超世俗的人,通常称隐士。杜甫谓“高人王右丞”,既含此义,又不仅此义,还包含对王维“最传秀句寰区满”的卓绝诗才的赞誉;同时,王维在处理仕隐关系,进退自如上,亦非一般士人所及。王维诗歌尤以山水田园著称,而他的这类诗几乎都与他的隐逸生活和隐逸的思想情趣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如果王维没有隐逸的思想情趣和隐逸生活的体验,没有由此而深入开掘的山水田园题材以及所产生的特殊审美心境和创作灵感,也就难于成就他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声名,当然也就难于使他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上达到澄澹清远、空灵静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吴在庆唐代著名诗人张祜一生坎坷不遇,久游江湖,行这几遍大江南北。他“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如杭之灵隐、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卷,润之甘露、招隐,皆有佳作”,①留下了许多题咏山水寺庙的诗作。它们诚如陈继儒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探讨贬谪情结对封建文人在走出生命的困境与文学的困境中所起的桥梁作用.通过分析贬谪模式,作者认为人格理想是造成封建文人贬谪流放的最终原因,形成了他们郁结不散的贬谪情结;贬谪情结激发了封建文人的创作心理,以贬谪为界,呈现出鲜明的创作分野;贬谪文学成为他们最重要最完美的文学,成为苦难枝头上最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江淹31岁时被贬闽北吴兴,三年的贬谪之旅对江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个体生存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不得不凿山为室,与野兽比邻,忍受冬天严寒与夏天酷热的考验.从文学创作上看,江淹被贬之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再是此前的拟古,而是根据自我抒情的需要多数作品选择了植物意象中的青苔、人物意象中的屈原,创作的情感基调则以悲伤哀怨为主.贬谪生涯使江淹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其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贬谪吴兴对江淹的创作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组诗,因其五称颂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显赫功绩,一直以来都受到冼夫人研究者的关注。从苏轼的和陶诗入手,深入探究苏轼当年撰写这组诗的背景及心境,并对《和陶拟古九首之五》的写作之源、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突出苏轼创作该诗时的背景,分析诗的内容及欣赏其艺术特色,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证其创作该诗的地点。对苏轼从惠州贬谪到海南儋州来回的路线进行考证,对一些研究者认为该诗写于高州之说进行了分析并否定了这种说法,更进一步考证该诗写于海南儋州。  相似文献   

16.
曾明 《天府新论》1998,(2):64-68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创制了数量颇丰的山水诗。杜甫的山水诗,或感怀、或咏物、或登临、或怀古,大都写得非常精绝,自成家数。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当然,对杜甫山水诗的研究,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停滞,意味着凝固和走向死亡;前进,必然是迎接荆棘后的重蹈坦途。本文拟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识杜甫的山水诗。近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山水包蕴了恰悦情感,表现出挚爱自然、生命常新杜甫的山水诗,第一类属审美观照型(此类山水诗多是杜甫入蜀后和平时期之…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是一位对于我国山水写景文学的勃兴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以全新的创作题材和卓越的艺术表现,一扫自西晋永嘉以来诗坛溺于玄风,辞谢雕采的沉闷空气而开一代美学理想新风,不只饮誉当时,而且衣被后代。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俊无前,允称二妙。”又云:“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的系确论。“新”、“俊”二字,道出了谢诗于惨淡经营、精雕细琢中追求自然清新的本质特色。所谓“新”,不就是突破前人窠臼、自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组诗,因其五称颂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显赫功绩,一直以来都受到冼夫人研究者的关注。从苏轼的和陶诗入手,深入探究苏轼当年撰写这组诗的背景及心境,并对《和陶拟古九首之五》的写作之源、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突出苏轼创作该诗时的背景,分析诗的内容及欣赏其艺术特色,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证其创作该诗的地点。对苏轼从惠州I贬谪到海南儋州来回的路线进行考证,对一些研究者认为该诗写于高州之说进行了分析并否定了这种说法,更进一步考证该诗写于海南儋州。  相似文献   

19.
苏轼贬谪时期的词作,呈现出他的人生心态鲜明的佛老印记,即: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虚无思想,随缘自适、顺其自然的人生追求,寂寞孤高、洁身自守的苦楚心境,怡然自乐、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20.
有意识熔山水风光和人生哲理于一炉,炼就一篇篇短小精粹,脍炙人口的山水哲理诗,这可以说既开始于宋也成熟于宋,而苏轼、陆游又堪称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比较一下这对双峰并峙的大诗人的山水哲理诗之异同,也是饶有趣味的事,并多少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所谓山水哲理诗,顾名思义,当然可解释成蕴含有哲理的山水诗。但不能简单地把这种诗中的山水,理解为哲学定理的形象表现;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中透现出的哲理,等同于哲学教科书上的哲学原理。山水哲理诗中的山水,是人性化、个性化了的山水,其中的哲理,也是个人对哲理在特定场合的妙悟和感受。整篇山水哲理诗中活跃着一个灵魂,那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同是一类山水,可以阐发不同的哲理;而同一条哲理,也可以有不同的领悟方式。由此使山水哲理诗呈现出纷纭万状的艺术风貌,使苏、陆的这类诗歌既有共同的基点,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