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生存”和“体验”的本位问题出发来探讨教育的本质。生存能力的具备是个体和社会得以延续的根本,体验使得这种生存具备的意义性,正是跟随生存和体验这两大主题,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交错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必将融合,并且人文主义教育观必将成为科学主义教育观的统管。  相似文献   

2.
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冯契的"智慧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的对立,其实质是科学和人生的脱节,知识和智慧的割裂.冯契的"智慧说"阐明了怎样"转识成智",超越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智慧说"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演进与生存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广 《社会科学》2007,(1):156-161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发生了西方思想史上最重大的分裂,分裂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这种分裂实际上是西方科学、文化和人性的危机(统称为“生存危机”)的表现。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重,克服这些危机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及两大思潮各自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到20世纪后期出现融合的趋势。实际上,要克服人类的生存危机,必须实现更宽广的不同文化视角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宝存 《学术界》2005,(1):50-63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 ,是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大学理念。在产生之初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大学理念之间并没有冲突和对立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1 9世纪末 ,二者开始分道扬镳 ,走向冲突和对立 ,但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又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文的科学主义者和科学的人文主义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界定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的基础上,以爱因斯坦为议题,着重剖析了他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最后再次指明,消除两种文化分裂的正确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发展的系统整体观来看,人文主义的指引铺就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道路,也造就了文明史的重大转机。以此为基础,科学主义思潮的诞生又反过来弥补了传统人文主义的偏狭和粗疏,并引致了新人文主义的理性复归。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进一步消弭了唯科学主义的蜕变与异化。最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促成了科学与人文关系由冲突至融合的全新进展,科学人文主义思潮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思想轨迹,人文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文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既肯定思辨研究的意义,又肯定注重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普遍定律和演绎说明的价值,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包含的经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独特的意义系统以及假设演绎和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客观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就必须根据具体研究情境,有选择性地实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代人文主义,是对当时流行的生存竞争、唯科学主义、功利人生观的一种反动,是对美好道德情感、美好和谐人生的呼唤.虽然这种渴望近似乌托邦,但人类不能没有这种希望.因为人生不只有现实的"是",还有价值的"应该".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科技的单向性,它的社会结果就是社会的"单向度"和人的异化.近年来,随着科学、人文融合趋势的加强,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从单向性走向多元化.科学的单向性体现在科学认识论、社会批判理论和存在论哲学三个方面;科技的多元性则由科学内部的多元性和科学外部的"文化多元性"组成.科技从单向性向多元性的复归,是人类从"狭隘理性"走向"新人文主义",扬弃唯科学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并形成了科学主义史学派和人文主义史学派。笔者认为,科学主义历史学与人文主义历史学在经过十九世纪末的尖锐对立后,在本世纪的争论中,呈现出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得益于科学观念的两次转变。它们分别以相对论的提出和当代解释学发展为主要标志。据此,我按两次转变之前、之5中和之后将科学主义历史学划分为S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试5图明晰科学主义历史学对科学观念5的依赖性,以及科学主义历史学由5此走向人学的进程。5近代科学主义历史学诞生于利九世纪上半叶,当时的客观主…  相似文献   

12.
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微词或指摘主要表征于自然的祛魅、本性的迷失、生活世界的湮没和人生意义的失落等方面。人文主义抵戯科学主义的话语轨迹实质上隐蕴了一段段人文意识排斥科学迷信和科学沙文主义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一幅幅圣哲先贤在求道、闻道和悟道中反对科学主义霸道、背道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3.
论“科玄之争”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转换的影响王云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是20世纪世界性的哲学课题。发生于五四时期的“科玄之争”即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实质上也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和冲突,是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场争论是...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两大思潮,这两股思潮各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一整套语言以及各自的领域。笔者试图从认识论角度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一番审视,提出以下五点关于认识论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概念经历了从个别意义向普遍意义发展的思想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教育、人的理性、人的价值就构成其基本内容,并成为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当19世纪历史思想家用人文主义概念来解释14世纪文艺复兴思想时,这正好表明他们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对科学主义的内在性批判,同时,又表明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人文主义概念的形成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关联.这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契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它的基本方法论是逻辑经验主义。如果说逻辑经验主义是现代契约经济学学者们始终割舍不下的“科学主义”情结,而特殊研究对象又不可避免地给它打上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烙印,因此,现代契约经济学日渐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融合的演化新趋势。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无疑将不断丰富其方法论,而随着社会经济背景的变迁,现代契约经济学理论往往表现出同方法论同步演化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科学主义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完全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追求以事实为实证基础的客观自然的因果定律;人文主义则主张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描述理解,不要轻易做出超出情景的定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竞争深刻地体现着管理学研究不同的本体论前提和认识论基础,表现为实证论和诠释论的分歧。而无论管理活动的本质、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还是方法论本身,都交织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价值,因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所谓的"人文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划分容易给人造成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是两码事的错觉,而学界对自然科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也颇有争议。其实,人文关怀是"有人学说"与"无人学说"相统一的关怀。"人文学说"与"人文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当自然科学为各种社会学说所左右时,就会产生人文失调或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美学基本上沿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根本思潮的方向分别得到发展 ,从而构成了美学现代化的格局。本文探讨了科学主义对美学的科学化建设 ,美学与科学主义的关联性主要在三个方向得到展开 :美感的心理学基础的实验化探索 ;美的语言学意义的语用化分析 ;审美经验还原为日常经验的自然化追求。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回归.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这两大思潮进行剖析、比较,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接受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