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七月廿一日至卅日在哈尔滨友谊宫举行。这次红学盛会,有老中青红学专家及研究人员一百三十七人参加。会上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等介绍了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情况,并讨论了《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艺术成就、版本、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与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黄冈师范学院隆重举行。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著名红学家李希凡,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红学家梅新林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及海外的近8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题为:融汇与超越———《红楼梦》的传统性与创新性。张庆善在开幕词中说,此前,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已经分别在浙江师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文化现象是《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楼梦》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大量的研究文章,是近30年来红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文化总论研究、《红楼梦》与精神文化现象、《红楼梦》与物质文化现象、《红楼梦》与域外物质文明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扩大了《红楼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首届《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四月二十六至三十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代表、来宾共百余人,收到论文三十篇。三十日成立了江苏红楼梦学会(即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分会)。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呢?我今天着重谈的是《红楼梦》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文学院秘书系黄立新教授论著《红楼梦十论》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就《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表现的特殊性以及《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等问题,分别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关于〈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民主主义思想的性质问题》、《明清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与〈红楼梦〉》相《明清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与〈红楼梦〉》,是从客观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思想的一组文章,涉及明清经济、  相似文献   

7.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主题思想、宝钗和黛玉、《红楼梦》人物阵营的划分与价值判断、《红楼梦》是否“另有本事”、后四十回是续作还是原作以及《红楼梦》创作方法等论争由来已久,所有这些论争各有道理,给人以启发,又各有其局限性。《红楼梦》研究者应立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3日至5日,“纪念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全国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3日至5日,由中国红楼梦学会、河南教育学院共同主办,河南教育学院承办的“‘百年红学’的回顾与反思———2005年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红楼梦学会自2004年10月扬州换届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也是包括冯其庸、李希凡、蔡义江和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内的老中青三代红学家首次会聚中原,纵论“红楼”事。一开幕式上,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和“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一样的文化奇迹。这次在河南召开的《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10.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过多种异名。如第一回就列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末又曾出现过称为《金玉缘》的本子。但最通行的是《石头记》和《红楼梦》二名。而其“本名”,则为《石头记》。在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石头记》三字旁,脂砚斋即批曰:“本名”;程伟元《红楼梦序》亦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说《红楼梦》的“本名”是《石头记》,除上引脂批和程序可作重要证据外,还有两条佐证:其一、《红楼梦》第一回所列诸书名,首先出现者为《石头记》;其二,《红楼梦》早期抄本大多称之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记载,《红楼梦》传入日本的时间很早,简直早得出乎人们的意料,那是在宽政五年(1793),即清乾隆五十八年冬,由“南京船”带到长崎来的。当时在长崎广泛经营贸易的村上家保存下来的旧文件《支出帐》,记载着这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王开泰的“南京船”自中国乍浦起航,十二月九日驶达长崎,所载货物包括七十六种图书。其中就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函”的记录。好家伙,距程甲本《红楼梦》的刊行仅两年时间,一次就进口了九部《红楼梦》!据船的起航地域,从部数之多来看,不太可能是印数很少的程本,大致可以认定是乾隆五十七年冬苏州书商据程甲本翻刻的《绣像红楼梦全传》。  相似文献   

13.
陈毅研读《红楼梦》陈毅自幼就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书籍,其中一本是《红楼梦》。他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曾对《雅俗抄》书中所说的“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这段文字,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8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期,斗争艰苦,条件险…  相似文献   

14.
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红学》的增订版)、《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刘梦溪的《红楼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两个阶段:一是《红楼梦新论》阶段,二是《红学》阶段。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尝试运用文艺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作品,为了这一实用目的,他选择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虽不免机械和狭隘,但研究格局很大;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二阶段,则重新检讨红学的历史和现状,能够从学术出发,分流梳脉,评短论长,豁然贯通,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融通了。并且,刘梦溪的《红楼梦》文化研究呈现出一种"文化托命"的学术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重新分析,认为:从叙述学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不能切中《红楼梦》高超艺术形式的要害,而只能得出一些失之肤浅、似是而非、前后矛盾的结论。本文在后半部分着力论证了《红楼梦》中的复调叙述方法,初步提出了《红楼梦》是一部复调小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六月六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红楼梦》学者冯其庸先生,应我校中文系的邀请,为我校师生作了“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的专题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红楼梦》研究无专著,但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及众多杂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红楼梦》问题的评论,不乏真知灼见,至今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本文撮其要而述之。一、廓清了对《红楼梦》的模糊认识,奠定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胡适对《红楼梦》进行了有价值的考证,俞平伯对《红楼梦》的艺术性作了肯定,但对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它的思想性没有予以重视与发掘。鲁迅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伟大的思想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有力地澄清了以…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语言艺术,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都是有着鲜明特色的。《红楼梦》这部杰作,正是如此。本文不想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做全面的阐述,只想对《红楼梦》中俗语的运用做一下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这对研究作者的世界观,研究《红楼梦》的主题、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手法等是有益的。《红楼梦》的作者对俗语的运用是极为重视的,纵览全书,传神而又恰到妙处地运用了俗语竞达三百余条!  相似文献   

19.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 ,关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便源远流长。众多论者从《红楼梦》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作者与中外文学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文学的流变过程 ,分析了比较中折射出的文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红学三十年可谓成就斐然,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譬如吕启祥的红学观点和红学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红楼梦开卷录》、《红楼梦会心录》、《红楼梦寻味录》等研红著作,荟萃于《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之中。吕启祥的《红楼梦》研究以人物形象和艺术美研究为主,尤重体悟而能精微洞达。她对作品的体验、思辨和分析始终围绕着一个终极目的,即寻求艺术的真谛、人生的真味、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