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2.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加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法,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两点,豆瓣、针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如北方人的雄壮。他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溪山行旅图》是一幅气势雄壮、动人心魄的巨构。此画为绍本立轴,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突兀欲倾的大…  相似文献   

3.
《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所绘的应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经爬梳其图像的文本来源以及对法界轮图中的梵字的辨认,其图像形式应为来自不空入唐所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与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的三昧耶会相关,最外重十六字可以确认对应的是贤劫十六尊。  相似文献   

4.
《鄞江送别图》所绘是康熙十八年(1679)甬上证人书院诸学友及子弟为万斯同、万言叔侄将北上修《明史》而饯别之事。饯别席上郑梁被嘱托绘《秋郊饯别图》以留念,最终未能完成。《秋郊饯别图》恐非《鄞江送别图》的旧称。“鄞江送别”的命名中蕴含了万斯同对自身北上修史的期许。他计划以一幅《鄞江送别图》为始,一幅《都门送归图》为终来总结自己这段修史生涯。鄞江的地理位置,恰是万斯同舍“西郊”“秋郊”等名称而取“鄞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皋陶治狱图》是一幅出土于江苏打鼓墩樊氏墓的画像石作品,也是一幅精美的历史故事画。它运用流畅绵劲的线条,生动刻画皋陶、獬豸等人物和动物的形体、动作、姿态与眼神,形神兼备。其构图饱满、均衡,讲究对比与对称,成功处理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的关系。《皋陶治狱图》表现了魏晋时期重“气韵“的新的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6.
把盏畅饮,酒意阑珊时,周玉莹说:“我不画如来佛。如来在西天,离百姓太远了。我画罗汉,罗汉不轮回,就在老百姓之中;当然,我还画锺馗——他替老百姓驱魔打鬼!……”我为这话而感动,而更感动则是拜读周先生的慷慨豪作《锤馗百图》、《十八罗汉》、《兵圣孙子》、《达摩面壁》等巨制时的灵魂飞逸、神思震撼的那一份儿愉悦与快感。周玉莹,山东思县人,1942年10月出生於济南,19岁当兵,45岁转业,现为青岛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已出版们人画集3种、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12次。专攻古代人物,书李白、画杜甫、画苏东坡、书苏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其墓道东西两壁各绘有一幅由六人组成的“客使图”。自壁画发表以来,学界对其内容题材与人物身份做过诸多讨论,得出众多结论。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等相关专著对唐代礼制、服饰、边疆文化的描写和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在对“东客使图”和“西客使图”中人物身份界定和穿着表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皇帝“遣使吊祭”新罗王等内容的文献记载,认为学界历来争论的“东客使图”和“西客使图”实为唐章怀太子的“出殡吊唁图”。  相似文献   

8.
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阶段,也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范宽作为北宋时期贡献最大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溪山行旅图》构图独特,富有空间感,山石树木生动逼真,其“独特面貌”足以挑战人们的审美习惯。此画被后人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10.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1.
《皋陶治狱图》是一幅出土于江苏打鼓墩樊氏墓的画像石作品,也是一幅精美的历史故事画。它运用流畅绵劲的线条,生动刻画皋陶、獬豸等人物和动物的形体、动作、姿态与眼神,形神兼备。其构图饱满、均衡,讲究对比与对称,成功处理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的关系。《皋陶治狱图》表现了魏晋时期重气韵的新的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12.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对《明皇幸蜀图》的记载,被历代论此画者引以证明《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实为同一作品,但此条记载本身有一些不确之处,将作者"李昭道"误作"李思训",将藏者"赵仲忽"误为"汝南郡王"等。同时,一般学者皆认为《明皇幸蜀图》即李昭道的《摘瓜图》,但论证过程略显不足,一般都是以叶梦得此条记载为据,但却往往省去叶梦得"或讳之为《摘瓜图》"后面这句"而议者疑",其实有更多史料可补充论证此二者确为一图。  相似文献   

13.
《匡庐图》的山形地貌和南方庐山不符,而与太行山的山形地貌吻合,确切地说,就是荆浩隐居的太行山洪谷的山水风光;“匡庐”是荆浩的斋号,有匡复唐朝、匡正社会之意,它与庐山别名“匡庐”只是巧合,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匡庐图》不是一幅单纯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而是一幅文人书斋山水,书斋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它是继王维《辋川图》和卢鸿《草堂十志图》之后的第三幅文人书斋山水,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人书斋山水;《匡庐图》并不是后人伪作,而是唐末后梁画家荆浩的真迹。  相似文献   

14.
一、罗汉的出典和形象罗汉属佛教神系第三等级“声闻部”的神祗。有二大罗汉、四大罗汉、六罗汉、九罗汉及至十六、十八、五百罗汉等名称。中国的罗汉造像,一般仅限于十六、十八、五百之数的三种。这三种罗汉,唯十六罗汉有明确的经典依据,十八罗汉系从十六罗汉发展而出,五百罗汉的出处则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对此,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第七章和周叔迦《漫谈罗汉》一文所述颇详。据二文所述,十六罗汉之名首见北凉道泰译《入大乘论》,《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唐代湛然《法华  相似文献   

15.
余治的《江南铁泪图》记录了太平天国战争中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乱后重建的渴望和对社会动乱的反思。这部书在形式上由词、文、图构成,现实层面是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需求,希望为江南被祸的民众募捐,而进一步看,42幅图,体现出回忆—行动—反省的模式,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彼此呼应的序列。就词而言,余治选择了《西江月》一调,是用俗调表达特定的情怀,和他对通俗文学的提倡密切相关。他用联章词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继承了杜甫“诗史”的精神,也是清初以来“词史”理论的发展在一个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中所描绘的宝座、足承、香几是在或缺南宋出土家具实物的语境下探索这一时期佛教家具发展进程的具体切入点。通过对这三件家具形制、材质、风格、结构以及作者生卒年代的讨论,我们能看到南宋时期的家具形制和风格的多样化特征、佛教对人们生活起居方式的渗透影响以及家具等器物设计审美由繁到简的转变,通过研究此画中的家具,我们可以对南宋佛教家具的特征进行形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普度明太祖长卷图》(又称《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现收藏于西藏博物馆。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西藏噶举派宗教领袖第五世活佛噶玛巴一行应明成祖朱棣的邀请抵达南京,为已故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荐福。长卷图共49幅,22幅画的右侧有汉、波斯、傣、藏、回鹘蒙古文等五种文字的说明。该图中的回鹘蒙古文说明共22段76行,约1500个词。长卷图第十三段回鹘蒙古文考释及汉文和转写的研究有它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相似文献   

19.
一、引 言 明季《松潘边图》是一幅弥足珍贵的民族分布图。是探索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松潘、茂县、南坪、理县、汶川、黑水以及绵阳专区的平武、北川等县的民族史或地方史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幅地图收入明人罗洪先增补的《广舆图》中。《舆地图》的绘制者是元代的朱思本。据《明史·罗洪先传》说:“朱图长广七尺,不便舒卷”,“据画方易以编简”,就是说把大幅地图分绘成小幅,以便刊印成书。罗洪先不但保存《舆地图》,也增补了许论《九边图论》十一、《洮河、虔镇、麻阳诸边图》……等,而辑为两卷集的《广舆图》。  相似文献   

20.
木渎     
木渎镇位于苏州古城西部,西邻太湖,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吴中第一镇”之美称。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筑姑苏台,运输建造用的木材堵塞了河口,留下了“积木塞渎”的传说。木渎是太湖门户,是沟通苏州的交通枢纽,与苏州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芳繁华图》,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可见木渎当年的重要以及其商业的繁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