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热门词“给力”的构词要素“给”、“力”是汉语的基本词汇.“给”和“力”组合成词后,“给力”的语义引申和功能兼容是其得以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给力”经历了“动词一形容词一感叹词一话语标记”这一发展过程,“给力”的语义链表明:“给力”的语义发展既是一个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丰方言“子”缀词和“儿子”缀词具有复杂的结构,前者有“动词性成分+子”“形容词性成分+子”和“名词性成分+子”三种结构,后者有“动词性成分+儿子”和“名词性成分+儿子”两种结构。运用物性结构理论中的“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等语义角色,可以揭示大丰方言“子/儿子”缀词的结构与词义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语义角色下词语结构的生成理据。  相似文献   

3.
英语动词性语义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名词的动词性语义,剖析形容词的动词性语义,探讨副词的动词性语义,阐述倒序性动词和否定性动词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4.
研究某一具体词汇,除了要知晓其形式来源,还需弄清其原始语义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分析搜集到的方言志史料和大众传媒语料库可以证实"给力"一词古已有之的事实和其原始语义随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在词性上,"给力"明显指向动词和形容词。要化解这一争论,最好引入语法特征判定标准和兼类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敲敲打打"类词既有动词的特征,又有形容词的特点,因而其归属不定.在词的构形形态、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三方面分析,这类词归为动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多"和"少"作为一组反义词,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并不相同,以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本文首先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和"少"在使用中所体现的不平衡现象,然后对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多"具有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四种词性,而"少"只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词性的差异致使他们在使用中表现出种种不平衡现象。另外,语义场划分中的二值倾向和多值倾向的交叉、"多"所具有的特殊附加义及认知基础也是造成它们不平衡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定”最初表示“一经制定;一经确定”,是个动词短语,始见于春秋时期。至宋代,它凝固成形容词“一定”,表示“固定的、确定的、规定的”等意义。元明时期,形容词“一定”又虚化为副词“一定”,并逐渐分化出两种语义:意志坚决;推测或判断。  相似文献   

8.
"者"字组合体由"者"和其他语言成分两部分组成。能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语言成分有: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词或短语都具备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资格:具有[ 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可进入;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9.
词性转品是词的动态使用性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现代诗语的转品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特殊量词和个别虚词的"活法"。词性转品,内因于汉语词汇本身具有很高的弹性度,同时也有赖于张力的暗中"给力"。转品看似一种"雕虫小技",恰恰是多种多样的"雕虫小技",成就了一首诗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词素的词性,应由它构成复合词时的意义与词性决定,如“气息”(306条)一词,“息”有多种意义,相应的也有多种词性,生长、止息、呼吸为动词,而“一息尚存”的“息”则是名词,所以“气息”应是“名词联名词”。又如“恨”,有“憎恨”的意义,是动词(可以带宾语“之”),又有遗憾的意义,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怅恨”  相似文献   

11.
粤东兴宁客家话中活跃着一个有趣的口头语“X个X贼”。仔细研究词性,会发现大部分词属于形容词,但也有少数兼做动词。本文通过它与动词和性质形容词的比较总结出这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引出另一使用频率极高的同义形容词“死”,在语用的效果上进行比较,得出“X个X贼”更形象、更生动、更传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语料进行全面调查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副词"全"的发展过程,即先秦汉语中"全"为动词和形容词,当其位于另一动词前充当状语时就逐渐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这一用法始见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具备了后代副词"全"的各种用法.唐代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唐以后用法逐渐趋于简单化,到了清代晚期则呈现出与现代汉语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庄子》“X+然”类形容词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X+然"类形容词是由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或叠音词加上词尾"然"构成的.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成偏正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句首修饰语和外位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该结构中的词语X或Y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多有反义关系。其中名词通常是单纯的方位名词,动词是自主动词,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X或Y多为单音节词语。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从X或Y偏移。从语用上看,此类格式具有形容词短语的特点,带有说话人的很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动宾复合词,其中的支配成分为形容语素、不及物动语素或名语素,并且都用作了使宾语素,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的使动用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该类词可以降格为复合语素与某些语素组成复合词。这种含使宾语素的复合词在语义上表明致使对象在使宾语素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结果和状态,结构简约,语义精微,对于要求言简义丰的商品名称、说明、广告和宣传单非常适用。由于所适用表达事物的时尚性及其畅销度、流行度的差别,该类词进入到基本词汇中的很少,词典也较少收录,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说兼语结构与“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请"字可以组成兼语结构但并非一定组成兼语结构.依据对"请"字及所组成的语法形态的分析,发现"请"字结构有三种基本情况1."请"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是动词,组成兼语短语作某种句法成分.2."请"不表示实在意义,是敬辞,不构成兼语结构.3."请"用在主谓结构之前,或作为动词,组成兼语句,或只作为敬辞,不起结构作用.这可以从所"请"的是否是直面者、"请"前是否可加状语、句式是否可进行同义转换及"请"字是否可去掉等多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常用兼类词“为”,用法复杂,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介词,还可作语气词、副词。在具体运用中,其意义变化细微,读音变化不宜区别,须细心分辨;就“为”字的词义解释和造句方式而言,有许多值得研究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玉林话中的“好 +形容词 +定”结构是由副词“好”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很”)加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容词和助词“定”组成的结构形式。从语音构成看 ,有本调和变音之别 ,其词汇意义也随之改变 ,读本调时表示程度重 ,读变音时则常表示程度轻 ,且大多数带有令人喜爱的色彩。该结构主要作谓语和补语。言语色彩上可随形容词意义的不同而有褒贬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