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反映了特定时期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解释了各个时期出现的贸易分工现象,每一种新的理论都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则是国际贸易分工新实践的内在诉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业已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分工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格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了一场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产业内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无序的出口竞争.因此,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贸易方式,增加产业内贸易额的比重,这对我国外贸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略贸易理论作为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被传统贸易论忽略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且改变了贸易政策选择的思维方式,使贸易政策走出了比较优势的误区。随着产业内贸易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态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各国之间在市场结构、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必须依据战略贸易原理,尽快实现贸易战略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换,提升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运用。  相似文献   

5.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贸易研究,包括对建立在寡头和垄 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上国际贸易的分析,对技术在贸易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和外部经济条件下贸易 的研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优贸易政策的探讨。由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具有一定 的市场垄断力量,使商品的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又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偏离使 自由贸易失去了帕累托最优性,引发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新思考。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南京民营开放 型经济如何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时候 ,应该将其区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类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份额在不断增加 ,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但是 ,我国依旧以占有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表明目前我国依然是以劳动力价格优势赢得国际市场。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的原因及其影响 ,并形成一定的政策 ,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曾卫锋 《兰州学刊》2014,(7):164-170
差异化最终产品的垄断竞争市场本质上是综合性的市场,它的产业内贸易本质上是综合性的贸易,最终产品及其不同类型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分别具有不同的起因。运用企业范围不经济对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进行一般化改进之后,新模型的分析表明企业较大的范围不经济效应是其实现产品内分工的起因,但在缺乏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类产品内分工一般属于国内的产品内分工而不是国际性的产品内分工,同时,这类产品内分工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为完整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业内贸易运作机制、制定贸易政策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中,但是产品同质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不断地在国际贸易中凸显,特别是同产业之间的贸易,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对比较优势理论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一产业内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成为经济专家较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入手,运用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的数据来分析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现状,指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所在,并结合该现状提出了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主要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对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与引导,保持国际竞争力;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学习跨国公司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日益融合。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具有重大影响而又为理论界广泛承认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本文分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本文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巨型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发展,公司内贸易中高科技精密零部件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利益中的动态利益地位将日益突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更强调贸易对就业、技术进步、税收、GDP等的促进作用;保护贸易政策中的保护对象日益难以确定,保护效果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歧视性下降,开放性增加。对这些问题进行层次的理论探讨,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使产业内竞争加剧。通过比较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 ,从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竞争优势 ,发挥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剑  张鹏 《北方论丛》2003,(6):98-104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以贸易政策的啭移利润”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支点,通过支持和限制性措施来扶持一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在国际贸易领域可资利用的政策资源发生了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经济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主体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为尽快摆脱文化贸易竞争力弱的局面,中国有必要挖掘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推进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商品贸易优势,构建对外文化贸易战略;以体制创新积累竞争优势,加强政府在鼓励、支持、推动文化产品及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整合,从而使文化贸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比较优势,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另一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机制,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可以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可以预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成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有效的法律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在优势发展空间或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产品内贸易分工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与升级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们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与产业内劳动转移与发展的规律,解析了产业内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与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厘清了产业内劳动的转移、发展与横向产业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了产品内贸易分工格局下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根源,提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升级,是知识带动下技术与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政策。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实施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最得力的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时期所采用的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战略贸易理论政策在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说明产生了战略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活动。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可得出我们必然改变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 ,发展一种与经济动态发展相一致的贸易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克鲁格曼在<国际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他用十分简单、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相似的两国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对近3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提出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引入了国际贸易研究.克鲁格曼不仅在他的新贸易理论中引进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而且还将"消费者喜好消费的多样性"这一假设作为基础.虽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但其新贸易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传统贸易理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克鲁格曼的开创性文章--<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其中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从区域非均衡层面为劳动力和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一种解释.通过这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产生的原因和自我维持机制,而模型的逆转又向大家揭示了城市集聚的空间演化还有其他可能性.克鲁格曼的金融学研究背景,使其对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作出了成功预言,也让这次奖项的颁布格外令人回味.克鲁格曼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对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