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区》2002,(15)
我叫路广清,是龙凤区卧里屯街道虹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把我们称为“小巷总理”,我很荣幸。说句实在话,这个“总理”还真难当。就拿低保工作来说吧,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做过这个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卧里屯街道虹桥社区位于市建二公司家属区,几年来二公司效益一直不好,贫困  相似文献   

2.
美国“传媒女皇”奥普拉·温弗瑞在自己50岁生日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岁时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30岁时终于知道了却仅仅开了个头;40岁时各种事情接踵而至,让我手忙脚乱;50岁时我才终于明白只有切实的行动才能改变世界,所以现在的我还要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要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6点出门工作……”行动开创事业,行动成就人生。记住奥普拉的话,每天6点出门——去工作,去行动。然而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不少人想成功,可就是从来不行动.他们知道要设目标、定计划,但从来就不去做,就算设了目标、定了计划,也不曾执行过……就这样,他们一天天抱着成功的幻想,却渐渐染上失败的恶习,虚度了年华。  相似文献   

3.
张庆  朱素芳 《社区》2005,(10):19-20
我叫潘龙,出生在法国,是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在2001年到中国之前,我就对中国的居委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法国是没有居委会的。我知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有限,做着十分辛苦琐碎的工作,但他们还是乐在其中。后来,公司派我到中国的武汉做项目咨询工作,当时我高兴极了,那时我就想,一定要了解一下中国的居委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工作?工作之余,我常在大街小巷里“游走”,我发现社区里常常有一些神气的“红袖章”在四处巡逻。当时我想,要是有一天能当一当这居委会的主任,体会一下这种独特的中国文化,那该有多好呀!也许你们还不相…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0,(9):8-9
我们多少次听到过这样的论点:大多数人在规划假期上所花的时间比他们在规划生活上花的时间要多。我为这一观点做了一点延伸:大多数的人在“考虑”假期上花的时间比他们在考虑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上花的时间要多。  相似文献   

5.
环球博览     
美国进入90年代以来,趁苏联解体之机,邮购前苏联姑娘蔚成风潮。光是纽约在1991年就有100多人,成为美国人的新宠。 邮购新娘在美国并不算新兴行业。早在1974年夏威夷一个叫布鲁萨德的商人首先开办了“樱花”公司,专搞邮购菲律宾、韩国、波兰等国妇女的生意,发了大财。 到目前为止,全美即有这种公司200多家。苏联政权的解体,使各公司把目标都集中在新成立的国家,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位于洛杉矶的“国际家庭”,为了招揽生意,强调他们所挑选的独联体姑娘都是经过试镜、个个受过良好教育、英语流畅、“真正美丽”。不少中介公司,都是以刊登广告的形式,销售原独联体妇女名册,登上名册的都是愿意到美国当新娘的。名册的价钱  相似文献   

6.
Cherish 《女人世界》2008,(5):68-69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做了6年国际教育工作,无数专科生梦想留学的迷惘眼神常让我沉思。于是我泡了杯咖啡,整理一下思绪,在这里闲话几句。客观地说,专科生未必就比所谓“天之骄子”的“大本”生智商低一等,只不过是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时,因“稍失前蹄”或其他原因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而已。其实,这正如古来征战中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样。时间过得很快,三年的专科学习很快就  相似文献   

8.
张楠  王美娟 《新少年》2009,(1):75-75
“第一次”,是接触一个新事物的开始。人生要经历过无数个“第一次”。虽然第一次的成果不一定是很丰硕,但是只要有了一个“第一次”,就会成功地完成好以后的很多次。我经历过了很多个“第一次”,但唯有这个“第一次”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升亮 《华人时刊》2007,(2):80-81
下岗再就业,是近午来国内最敏感、最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曾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我也有过下岗的难忘经历,同样面临过再就业的重重考验。个中酸甜苦辣,自有切身体会。2001年,我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毕业后,有幸在纽约一家产值几亿美元的公司任职。过去不少人认为,进入这样的高级公司就高枕无忧了。但也许是时代的缘故,这年头在哪里工作都不再有“铁饭碗”。  相似文献   

10.
1999,闯荡广州广州的工作机会一直很多,从1999年的半年里我换了5家公司便可见一斑。那一年我毅然放弃做了4年正值事业上升期的卖卫生巾的勾当,从福建到广州,从营销跳槽到影视,先在珠影下面的一家小影视公司做创意总监,两个月就被老板娘染指创意的跋扈整成神经病了。现在想想,人家是对的。中小企业咬咬牙花一二十万拍个广告片,公司还要尽可能省成本,你净出些500强才能用的大创意,  相似文献   

11.
话说冬天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绚烂的,果的事业是甜蜜的,让我做绿的事业吧!因为她永垂着绿荫。”我之所以对这句话情有独钟,是因为我选择了绿的事业——与三尺讲台朝夕相伴的平凡的教师。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希望,充满着生机  相似文献   

12.
夏景 《人生与伴侣》2010,(10):34-35
曾经,我是小三。那时的烦恼是,没有人了解我。谁能想到,此时,最可怕的事,竟成了“太多人了解我”。稍有不慎,就仿佛听到大家窃窃私语:“这个女人不地道”,“婚前就做过第三者”……  相似文献   

13.
我现在还记得“华浦”老师在我入学前说过的话“你为什么不成功?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还不成功?因为你还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因为你直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也就在那一天,我的潜能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据纽约时报报道,荷兰一家网上旅馆推介公司Hotelsnl将本公司的广告搬到绵羊身上。这一低成本的广告吸引了很多人。该公司的广告用蓝色防水毯制成,覆盖在绵羊身上。这家公司每天为每只绵羊花上1欧元,就可以做这样一个“广告牌“。该公司大约“租用“了144只绵羊为它做广告。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 “…… “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 “我觉得什么都要重新做过。”  相似文献   

16.
无忧信箱     
老怪:最近有一家IT公司的老板和我接触过,看来他很清楚我的才干,因为他愿意出2.5倍于我现在的薪水请我(包括我的团队)过去,这还不包括股票和奖金。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的猎头公司的咨询顾问也劝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她说得很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花大量的资金、精力和时间去打造自己的团队?只要拿几分之一的钱来挖角你们的销售团队就够了。一石二鸟的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7.
品味时尚     
有个铁匠一次抱怨说:“我过得不好,我的工作太热了。我想做块山上的石头。那里一定非常凉快,因为那里有风吹拂,有树遮荫。”一位掌管万物的智者回答:“去吧,做个石头。”于是他就成了高处山边的一块石头。碰巧一个石匠来到这里找一块石头。当他看见那块曾经是铁匠的石头,他知道那就是他要找的那块石头。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佳节过,您是否常忆起曾经度过的那个“年”……父亲汪锋是位职业革命家,我就出生在他当年工作的陕西地下党机关所在地,直到5岁时把我“疏散”回老家蓝田县,才有了过年的概念。我的故乡是一个半山区小村庄。大年三十,女眷们在一起包饺子、做包子、蒸馍馍。年间,小提篮里放上  相似文献   

19.
唐汶 《可乐》2011,(1):41-41
迷信人脉不好,迷信技巧也会导致失败。它们都太虚,欠缺做事业的地基和厚重。 学生时代,在心里还没有“技巧”这个词语时,我们会专心致志地做事。当我们某天看到“成功=技巧+勤奋”时,就心生不安,生怕掌握了技巧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我开始把时问用到联想法等记忆方法上,花大部分时间去学习技巧,却没有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会。  相似文献   

20.
借钱风波     
梅雨 《社区》2003,(13)
我家对门住着一对小夫妻。丈夫小王是个电工,也许是工作不忙的缘由吧,他总能抽出些时间打打麻将,妻子小李是个护士,工作比较忙,有时忙得连饭都赶不回来做,好歹他们刚结婚不久,还没孩子。一天,我正在书房写稿子,“咚咚咚”有敲门声,我连忙开门,一看,原来是小王。只见小王搓着手,结结巴巴地红着脸说:“梅姐,能借三百元钱给我吗?”我一愣,也不知他做什么用,就在一刹那间,我忽然想到小王有打麻将的恶习,而且小李也曾叮嘱过我,不要借钱给小王。“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我问。“是这样的,前天我和小李去逛商场,小李看中了一件皮衣,价格挺合理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