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东北经济中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振兴东北的核心问题是调整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错位, 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替代甚至扭曲。计划经济的本质是行政权力替代了企业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中国的改革是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和分解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各权力主体保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态博弈。在计划经济重灾区的东北, 权力的下放没有把市场主体培育起来, 却使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变成利益主体。所以, 东北要振兴, 必须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整个市场放权, 才能实现市场的各种权力对等, 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6,19(5):90-94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硬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现实基础,但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根本性权力并不必然来自于国家的硬权力,精神的或心理的联系才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在。在当今世界,单面的权力是有缺陷的的权力,重视软权力已经不仅仅是理论问题的探讨,而是各国在实现国家利益中应当普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权力结构是从资源到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因素,社会主体的资源配置偏好和社会制度的赋存状态共同决定了经济博弈过程中各主体间的权力结构。由生产性分配权力、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和权力倾向性系数构成的权力函数证明,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对等是实现参与人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从长期分配过程看,倾向性系数决定社会主体对收入差距的容忍程度,一旦差距超出可容忍范围,资源短缺方便可能采取极端分配方式,继而造成产出效率损失和社会秩序失控。因此,制度的顶层设计应在保证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生产性分配权重调动更多社会主体通过生产投入提高个人收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尽管市场力量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国际经济的政治化却是国际一体化的前提;国家行为体总是以能够促进本国利益的方式来塑造市场.成员国通过利益协调与重组的经济政治互动,进行国家间经济一体化合作,这是一个权力重构的过程,会产生新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5.
权力转移既可能带来经济绩效提高、政治民主、市民认同等正效应,也可能带来体系的动荡、主权的丧失等负效应。中国作为单一制的主权国家,只能由中央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来行使国家主权,所以,中央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力和权威。从利益的维度来看,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当以市场的、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原则来保证两者的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6.
赵杰 《理论界》2012,(3):41-42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增值。本文围绕土地增值流动所反映出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博弈展开论述,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状的成因:中国的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产权安排的结构性缺陷加深了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可见性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转型期 ,随着人们利益的分化 ,社会上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利益群体 ,他们纷纷要求自己的利益得到政治保障。这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权力结构开始分化 ,这种分化对社会稳定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应采取何种机制在权力结构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国家结构的制度比较,探讨了具有代表性的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具体权力分享制度和发展过程,发现权力的分享机制尽管存在着历史、经济、政治因素作用下的各自特色,但是随着管理理念和政府变革的演进,共同走向了权力的博弈机制建设,这样一种新机制正在迫切呼唤着科学的研究和制度化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是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通常亦是形成矛盾和冲突的复杂领域。如何实现政治权力,是少数人占有还是多数人持有,以及如何分配政治权力,从而避免政治权力冲突始终是政治权力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西方,分配政治权力采用政党模式,但政党冲突的后果是使政府相当不稳定,为了整合这个问题,官僚政治应运而生。虽然官僚政治具有其优越性,利于保证政府的稳定,但其弊端在形成过程中也不断产生,如何推动官僚化的政治结构变革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治运动通常是一种整合方式,在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暴力或激进的行为,但其功能在于政治结构不致僵化而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政治中,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属主体,国家权力具有公属性。人民大众不可能都去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把国家权力委托给公务员行使,公务员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国家权力又具有私掌性。解决国家权力公属性和私掌性的矛盾,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公务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义务本位观念,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公共权力内在倾向及其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 ,有着双重属性 ,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 ,从应然层面 ,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 ,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 ,而在实然层面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倾向。这就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形式 ,也可以成为个人或集团专权、滥权 ,谋取私利的通道。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 ,在行政改革层面 ,应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约的社会学范式:理论与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的社会学范式在当前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以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进行系统捉安的梳理,指出权力制约的社会学范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前提与现实资源之上的.而中国目前并不具备这些前提和资源,这就决定了在培植民主的社会基础方面,以社会制约权力的实现,要建立在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变革之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公共财物范式和权力感问卷,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被试在不同权力责任(个人责任、他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政府官员、公司经理和教师)条件下权力感(包括控制感和责任感)和分配公平的特点。结果表明:(1)权力责任只有在具体的社会角色中才能对控制感产生影响;社会角色对责任感产生显著影响,政治领域中的责任感高于经济领域中的责任感。(2)权力责任没有对公平分配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社会角色则能引起公平分配的显著差异,三个角色的不公平程度为: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价值是反映主体对客体肯定关系的范畴,权力价值则是反映社会这个主体与权力这个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关系的范畴。所谓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产生和存在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之中,其对社会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权力价值主体的需要和权力价值客体的满足需要的属性的统一就是权力价值的构成。  相似文献   

15.
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它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与国家,还包括许多社会组织横亘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窦良 《社会科学》2001,2(12):19-22
一、权力资本的内涵和特征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 ,西方经济学认为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 ,它指的是少数人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谋取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或经济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公权与私利的交易 ;从内在过程看 ,是公权转化为商品 ,再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这种资本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资本。腐败基本内涵包括了 3个方面 :一是权力的拥有者 ;二是私人利益 ;三是公共权力。由此出发 ,我们可看出腐败的评判标准也有 3个方面。第一 ,是公职的履行情况 ,即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做了超越职权职责以外的事情 ;第二 ,以权力资本为衡量…  相似文献   

17.
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是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依托性资源;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的具体方式主要是界定产权和增强市场;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需要考虑特定的时代条件,以决定政治权力的作用性质;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存在着一定的作用限度。  相似文献   

18.
陈魁 《新疆社科论坛》2003,(1):19-20,34
政府权力在运作的过程中 ,具有向政府官员的亲近人员递延的效应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文化影响深远的社会 ,表现更为明显。政府权力递延效应的存在 ,对正常的政治秩序、政治利益以及政治改革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米歇尔·福柯通过对西方法权模式权力观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决定权力的否认,解构了宏观权力学体系.福柯用后现代技术分析手段建构了无主体性的微观权力体系,其独特的微观权力理论研究视角开创了政治权力学研究的第二维度.当下我国频发的医患事件,其背后便是微观权力的空间博弈.福柯微观权力理论可以对缓解我国医患矛盾提供有益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我国高校的两种主要权力,二者的科学配置与协调运转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有效整合高校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协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落实<高等教育法>,规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构建高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