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社会结构和中产阶层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基于2006—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地区率先进入了"白领社会",白领从业人员数量超过全社会就业人口的一半,实现了职业结构的初步转型;由白领为主体构成的中产阶层约占1/4城镇人口,城镇中产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重合度更高.一部分白领虽然职业地位较高,但因受到收入水平的局限而无法跻身中产阶层.虽然白领群体的生活机会有所分化,但是"白领社会"这个新阶段对于人们的生活福利和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都有重要启示.数据显示:一方面,中产家庭的生活质量更高,对于文化娱乐和耐用品消费的欲望也较高,消费升级的趋势最先出现在中产阶层,逐渐向中低阶层扩散;另一方面,较高的住房支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产家庭的消费和福利.政策建议强调打造现代服务业就业体系,扩大中产阶层群体,加强"中高端"消费市场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以及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3.
齐格蒙特·鲍曼在其《被围困的社会》一书中指出:当今社会正在遭受全球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围困。本文对流动的、不确定的生活政治领域中的消费社会进行初步探析,试图阐释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给普通个体的生活在生产与消费、占有和存在、幸福的探求、驱动消费的因素、整体性和个体性等领域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以此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崭新的人类状况。并试图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探析应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女人世界》2009,(3):18-23
这是一个提倡消费的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生活“半边天”的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可支配的消费资金也越来越多。她们不仅在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品、保健品等消费领域支撑着消费市场,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在汽车、商品住房等消费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支配家庭经济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上海城市家庭消费状况的分析 ,揭示了现代家庭消费的发展过程 ,试图建立一种以普遍的基本社会保险网为基础、改以往消极消费为积极的“边积累、边消费”的家庭消费方式 ,并由此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再生产循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的消蚀——后现代视域下的女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背景下,女性消费与传统消费形式已大相径庭:符号消费超过实物消费,她们重视商品的符号意蕴和价值内涵,期望从消费中确证自己的社会身份;女性的身体成为一种"最美的消费品",成为女性创造自我的一个舞台;各种媒体搭起了商品符号的全部认知结构,女性正是在它们的诱惑下进行消费的.作为被构建、被物化、被诱惑的消费主体,女性主体性的消蚀在这3种消费中充分地显露出来.当然也必须看到,消费使女性从私生活领域中暂时解脱出来.成为其彰显和发展主体性的一种途径.而女性主体性在消费中的真正实现还有赖于其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时代转变.基于此,消费才能如女性所愿地提升她们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消费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社会学视角看,消费是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过程,亦为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链接点;消费选择表明,消费生活显露了人通过自己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角色与他者结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换和互动的社会交往关系。消费文化对人们消费选择的调控,可见于后现代享乐主义的种种社会表征,而对消费文化层面的深度阐释提示:后现代享乐主义与人们消费选择彰显内在关联;消费者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实为消费个体进行"意义"建构和趣味区分。  相似文献   

8.
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时期,随着农村市场的快速成长和社会经济的高涨,两浙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发生不少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和特点.一方面,家庭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越来越由传统的自产自给走向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家庭生产的专业化现象日益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业、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专业户.与此同时,家庭副业普遍向具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兼业"形态转变.这些变化虽尚未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基本结构的程度,但从中反映出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开始朝着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与其家庭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参政妇女在家庭中的资源拥有、权力享有和责任承担状况,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妇女的家庭地位与妇女参政的关系.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与男性相比,参政妇女拥有的家庭资源较少、享有的家庭权力较低,承担的家庭责任较重,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依然没有打破.但是,与普通妇女相比,参政妇女拥有家庭财产资源的比例更高、家庭事务决策权更大、承担的家务劳动负担相对较轻、获得配偶支持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向着"市场社会"的转型同时也是向着"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市场经济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基础和与这个道德基础相一致的政治法律秩序.现代市场社会内含着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套的现代机制,是市民社会的高度发展,它能够提供一个"公共领域",足以抵抗权力意志从各个方面对民间权利的侵犯.这种新兴的市场社会理念表现在政治观念上就是要摒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